在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2017-06-22 22:29程燕玲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苏菲柏拉图哲学家

程燕玲

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十四岁少女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和乔安边聊机器人边打开信箱,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

“你是谁?”

它引发了苏菲开始寻找“我是谁”的答案,但这显然是个无结果的问题。她对着镜子回答了:“你是我,我是你”,明白了:活着就有个体,死了就消逝。“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所以专注现在的“活着”这件事。

苏菲收到第二封信:“世界从何而来?”从而引发苏菲将思考的视线抬起开始看这个被大人们习惯的地球。一直以来,苏菲知道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但没想上帝由谁创造的呢? 第三封信又收到了,是一位她不认识的父亲请她帮忙转交给他的孩子席德生日祝福的卡片。她迷惑了,她被拉进了思考的漩涡之中,在这之前,她一直惯性的平静生活着。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準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摘下他们的礼帽,赫然出现的三个大字:好奇心。

嘿!看那希腊雅典最早的哲学家们开始质疑的遍布全球的神话观念而引发的善与恶之间的平衡。关切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的自然派哲学家所想的没有一件事物可以来自于空无的观念,德谟克里特斯笔下巧妙的玩具--唯物者论。算命者试图预测某些事实上极不可测的事物,却最终只能归于命运之类。“是否有人天生就很害羞呢?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典哲学家的兴趣与自然派哲学家们不同,其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并说道:“知善者必能行善。”仿佛在耳旁的呢喃。雅典也因亚里士多德的壮举得以在废墟中升起了几幢高楼。渴望回归灵魂世界的柏拉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苏菲的经历就像梦境一般,通过神秘的导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得、黑格尔……等等哲学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们走在时代的前端,对自然进行深入积极的探索与总结,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财富,然而,当他们一一出现在苏菲面前时,她并不显得那样惊讶和迷茫,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智慧的闪光,更是求知的毅力和活跃的思路。渐渐的探知中,苏菲在学习成长,在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并在不断接触先哲和在神秘的哲学家的引导下,苏菲先得知了他的名字的含义,接着,她步入哲学这条深邃的大门,一幕幕如神话的情节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苏菲的世界这趟旅行在先哲的无尽启迪下结束了,我又想起了那两个问题,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世界随着人类进步,人类也随着世界而改变。文明从无到有到发达,这是一段重要而又曲折的旅程。正如我们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史,道路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在经历风雨雷电的折磨后,也就明白自然的魅力。

像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触摸到的哲学,苏菲和她的世界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最贴近生活最贴近现实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的思维模式与苏菲思考的历程难免有着相似性,即便在书中有关马克思哲学的章节被删减导致无缘见面。但当中的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当然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苏菲,但那探索世界好奇哲学的心境不应当随着书页的磨损而逐渐消沉下来,人人都可以是自己心目中的苏菲—我思故我在。人生苦短,而逝者如斯,我想,不管世界如何变幻莫测,明天会尝到何种味道,我都会像苏菲一样带着思维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继续探索下去,以求更接近那永远青春美丽而智慧的哲学。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猜你喜欢
苏菲柏拉图哲学家
开悟
开悟的障碍
船夫和哲学家
苏菲的故事
苏菲寻龙记
泥泞处脚印深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
哲学家的回答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