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赫《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

2017-06-22 17:43蓝艳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艺术形式交响乐巴赫

蓝艳

摘要:《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专为乐队而写的作品,是他管弦乐曲典范之作,也是欧洲管弦乐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交响乐;巴赫;协奏;艺术形式

交响音乐这一门独立的音乐艺术形式,在她形成和发展的几百年的进程中,创造出不少有规律性的东西,成为人们用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的一种有效工具;它的许多代表性的范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并继续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对待西方这丰富的交响音乐遗产,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才有可能进一步消化它,吸收它的一切有用的东西。至于如何介绍和评价西方交响音乐艺术的问题,由于类此的艺术现象往往比较错综复杂,我认为完全可以见仁见智,不必强求划一,允许有互不相同的观点存在,更利于这些艺术的发展。“巴赫”在德文中是“小溪”的意思,但正如贝多芬所说的,巴赫的成就和对音乐的影响,就像大海一般巨大和深远。

巴赫是德国中部著名的音乐世家巴赫家族五十多位音乐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不仅吸收了德国音乐的精华,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而且以自己的艺术为世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从而树立起伟大的古典音乐的里程碑。在欧洲,可以说所有的音乐家都是通过学习巴赫的作品而深得教益,并在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作为巴洛克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其中的《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一个典型的作品。分析一个作品,我们首先要了解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和經历,巴赫是一个音乐世家,这里提及的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十五岁起,巴赫也开始从事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卢内堡一个教会附属的圣咏团当歌童(1700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拉小提琴(1703年),在安什塔特一所新教堂弹管风琴(1707年),然后又到魏玛任公爵侍从管风琴兼宫廷音乐师(1708年),在刻顿一个没落小宫廷任乐队长(1717年),最后在莱比锡任圣多玛教堂合唱指导和教堂附属歌唱学校老师(1723年)。巴赫在担任各种音乐职务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写出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1750年7月28日,他在莱比锡逝世,他遗下的子女很多,由于家境困难,身后萧条,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别人的施舍度日。巴赫生活在政治分裂、经济凋敝、文化衰落的德国,在经历长期的战乱,特别是三十年战争之后,农民和平民在其它社会阶层的压迫之下受尽折磨,使得他们只从教堂中去祈求慰藉,同样在巴赫的创作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巴赫的作品中虽然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巴赫实际上却是一位器乐作曲家,他留传下来的最大的音乐财产也正是器乐作品。在巴赫的器乐创作中,最得心应手的领域是管风琴,但管风琴却是一种逐渐被淘汰的乐器,因此,他的一些管风琴作品只是经过后人改编为管弦乐队曲后才得以流传。此外,他的钢琴组曲、前奏曲与赋格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和古组曲、大提琴独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和乐队组曲,在他的器乐创作中都各有其重要地位。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专为乐队而写的作品,在他那浩瀚如海的作品中虽属比较次要,但却是他管弦乐曲典范之作,同时也是欧洲管弦乐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巴赫在1721年间应勃兰登堡一位侯爵订约而写的这套乐曲,原名是“为几种乐器而写的协奏曲”。巴赫去世后,第一个为他作传的德国音乐学家斯比塔(Philipp Spitta)给这六首协奏曲加上“勃兰登堡”的题称,就此一直沿用至今。《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按照欧洲许多国家流行的“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的体裁写成的——那时这种协奏曲一般是指为几个同类独奏乐器(concertino)而写的乐队作品,而用以弦乐队为主的一组乐器(ripieno)伴奏,或者两组乐器交替演奏以形成各种对比。但巴赫这套协奏曲又有别于当时协奏曲的传统写法——他并不是专为同类独奏乐器,而是别出心裁地在每一首协奏曲中采用互不相同的独奏乐器组合,并将六首协奏曲合并成套。他选择这种或那种乐器组合,并不为求得技巧性的表面效果,而是为了充分揭示和发掘主题的表现力。

《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独奏乐器组,除了长笛、双簧和小提琴之外,还加用了一个F调高音小号,这种小号兼有双簧管和单簧管的音色,而且在很多地方它的音区常常高过于长笛,因此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效果。这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快板》具有兴高采烈的特性,回旋曲形式,由于乐章的中心主题位于高声部,旋律进行活泼有力;构成这一主题的舞蹈性动机几乎贯穿整个乐章,它自始至终不作停顿地发展着,因此乐章的中心主题不同于其他协奏曲,在结束时并没有原型的再现。第二乐章《美妙的行板》(d小调)用模仿式复调写法写成,音调清澈、纯净,这是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的完美的配合,在大提琴和羽管键琴声部均衡的和声音型伴奏下,其抒情的卡农式对答,散发出一种真挚的热情,传达了真诚感人的感情,酷似一种淳朴的“乡间小夜曲”。整个乐章在听者的想象中构成了一幅静谧的乡村风景画面,好似步入了德国古典画家笔下的民间风俗画中。最后一个乐章《极快板赋格曲》仍然给人一种风俗画场面感,但其内容和特性并不一样。小号在这里趾高气昂地奏出民间舞蹈的直观主题——低声部的大提琴和羽管键琴用愉快的踏步节奏伴随着它,这个赋格曲式的主题由独奏组的小号、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精巧地加以发展,并逐渐扩大到整个乐队,让听者感受到一种难以抵挡的气场。巴赫的《第二协奏曲》就以这个民间节日狂欢的场面作为结束。

巴赫的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他的作品构思严密,感情内敛,富于逻辑性和哲理性。他的作品数量庞大,共有500多部各种体裁的作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巴赫的思想和创作是在但是万马齐喑的德国发出的“闪光”,他在十八世纪封建落后的、令人窒息的社会中所发出的光芒,具有启蒙的伟大意义。我认为能够在时代长河中沉淀并保留下来的作品都能够发人深省,正是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这几百年来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注意,活在当下的我们是否更加需要取其精华加以利用,让它长长久久地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欧洲古典名曲欣赏》 马慧玲编著 北京出版社

[2]《世界名曲欣赏》 杨民望编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艺术形式交响乐巴赫
种种疼痛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我是听巴赫的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地铁交响乐
一生都在争工资的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