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有佳句,抒我心中无限意

2017-06-23 14:07
学苑创造·C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诗词古诗词香港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节目的热播,妙语连珠、诗词飞花、赋文雅趣俘获了一大票观众的心,阅读、欣赏古诗词成为了长段时间内的热点话题,掀起了广大民众背诵古诗词的热潮。然而会读、会背,这就足够了吗?假如让你动手自己写两句,你的水准又是怎样呢?

很少有人知道,在香港,有一个名为“全港诗词创作比赛”的诗词大会。根据媒体人“老鼠记者”的介绍,从1991年起,香港诗词大会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27届了!更让人惊讶的是,它比的不是诗词背诵,而是创作。

创作出的古诗词不仅内容繁多,囊括各行各业,各种类型,而且水准还很高,让人忍不住为之赞叹。

有送别类的,如圣公会曾肇添中学学生林梓凤的《赠人移居国外》:

幽女万里一身孤,静看千星坠剑炉。

霜积月轮迷旷漠,风凌鹏背泣穷途。

恒娥药炼青烟冷,姑射龙回夜气纡。

寒影徘徊徒对叹,相忘尔我在江湖。

诗中描写的话别气氛凄凉惨淡,颔联“霜积月轮迷旷漠,风凌鹏背泣穷途”,对仗工稳,造句奇崛,出自一个中学生之手,令人惊讶。

有睹物怀古类的,如浸信会吕明才中学学生黄令时的《过车公庙》:

绀墙香火沥源乡,六百年前旧战场。

一死宋臣留姓氏,千秋古庙耿辉光。

廊花剑血红疑染,风树干戈哭有殇。

感慨读碑斜日暮,还将此意咏沧桑。

车公庙位于香港沙田,为纪念传说中的南宋名将车工而建。诗中“风树干戈哭有殇”一句,令人印象深刻。

有遣怀伤情类的,如荣获第23届大赛特别奖的沙田崇真中学学生黄希如的《世雨》:

乱绪雷霆惊嫩叶,滂沱堕地入清晨。

床边凛冽流苏曳,宇内悠扬韵律新。

总见污泥遮璞玉,唯持一帚了斯尘。

休言愁世多磨折,风雨飘摇莫当真。

诗中流溢着莫名的烦乱心绪。当时香港正步入多事之秋,或许是大背景的动荡飘摇在一片小小心海中掀起了波澜吧。诗中表达的情绪因为真切诚挚,所以特别打动人。

有咏物类的,如荣获第26届大赛公开组冠军的《定风波·抽湿机》:

雨酿春酣海气蒸,鞍山仙岭各潜形。耳畔清音非滴漏,知否?几宵虚室吸南溟。

晓静抄经调笔砚,欣见。玉函沆瀣又盈盈。休养息机循物理,尤喜。隔尘网外不沾凝。

作品以细腻文笔描述现代家庭电器抽湿机的功能,取材新颖,充满生活情趣,让人见之心喜,在客观上,也反映出香港因气候湿润,抽湿机是日常必备的生活现实。

关怀世道人心、民生疾苦,是中国旧体诗的优良传统,这类古诗词创作,显然也不会少。如获得第26届大赛公开组特别奖的《见长者拾纸皮赠钞感赋》:

翁妪凄凉小巷头,纸皮堆叠待回收。

蹒跚蹇足俱残障,憔悴弯腰两佝偻。

愧我穷寒施薄赠,怜渠辛苦换微酬。

问言何事甘劳苦,儿女嫌贫怨代沟。

在香港,养老成为社会难题,经常能看到一些耄耋老者仍在从事保洁工作,甚至当街捡拾垃圾补贴家用。此诗是香港的一帧浮世绘,读来令人鼻酸。

怎么样?读了这些诗,是不是从红尘滚滚的香港背后,触摸到了一个诗意淋漓的香港?诗词文化作为最正宗的国粹之一,在人们匆匆“揾食”的香港,不但被如此顽强地接续,且生机勃勃,令人不得不对香港人刮目相看。这些飘荡于这座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间的平平仄仄声告诉我们,香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丝毫不输于其他地方。

所谓“诗言志,表心声”,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人在进行着古诗词创作。如广西就曾于2015年在南宁市举办首届青少年中华古诗词创作大赛,其中的少年组里,就涌现出不少好作品。

如黦斋的《蝶恋花》:

墙外桂枝开半朵,羁旅天涯,却著春衫破。熊掌鱼儿谁取舍,婵娟更与途相左。

寂寞清秋和梦锁,羞问霜风,识得疏狂我?万丈红尘无处躲,夜深灭了琉璃火。

该词对仗工整,意境幽深,词中萦绕着浓浓的繁乱愁绪,却又哀而不伤,让人赞叹。

如百色市德保高级中学谭晶芹的《种竹》:

纤纤竹叶剪秋风,玉痕青迹四时同。

庄周移栽蝶园里,陶潜迁种菊园中。

鸿雁西风传琥珀,寒枝连理梦玲珑。

千载磨砺如一日,万年虚怀若谷空。

诗中“庄周移栽蝶园里,陶潜迁种菊园中”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声称庄周愿以竹引蝶,陶淵明愿为竹弃菊,借此凸显竹之美好、引人,十分高妙。

也有不少作品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艰难,彰显了时代的风采和人文的关怀。如谢绍华的《七律·海上丝绸之路题咏》:

莫道天涯阻海疆,柔丝一脉到汪洋。

华服锦绣出中土,冠表巍峨致友邦。

德义同修经纬密,波涛和共玉帛长。

远国万里千年后,犹有风俗近汉唐。

梓潼的《五律·煤矿工人》:

矿脉深千尺,搜寻下九阴。

高歌开混沌,奋力采乌金。

未泯兴邦梦,因怀济世心。

愿苍生饱暖,血汗化甘霖。

除赛事外,我们的校园里其实也有不少古诗词创作爱好者,而生活中一些寻常可见的情景,都成为了他们的创作素材。如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吴璐璐的《踏莎行·江岸漫步》:

浪声叠送,波涌千层。望眼皆是春残影。问明月何事萧萧?邕水荡,万籁无声。

步因灯驻,心随云舒。长夜犹闻歌隐隐。手扶春柳倚南岸,戏看落花醉光阴。

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韦肖梅的《长相思·饮茶》:

嗅一道,润一口,吹散滚沫慢来品。何羡江中鱼。

另烧壶,复又饮,举头日影已西斜。暗把流光偷。

瞧,古诗词创作离我们其实也不远嘛!这些作品或许没有那么工整,其中的平仄、韵脚也未必全都合乎标准,但确确实实地抒发了创作者们的无限心声。

创作,是传承诗词的重要途径。有人说古诗词对今天的我们毫无作用,也有人高声质问:“高考只占6分的古诗文默写,为何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说这些话的人,大概心灵已经被膨胀的物欲给堵塞了。

用《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康震的话说,古诗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古诗词,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到一些古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情境,并基于此而进一步了解古代的社会与生活;其二,我们正处在一个物质文化、物质享受、物质财富都迅速丰富的时期,但我们的精神文化则呈现出一种贫弱的面貌,从古诗词等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汲取到丰富的精神养料。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词的情怀和韵味依然能对我们精神进行“锻造”,依然能让我们柔弱无依的心灵得到了温暖地慰藉,依然具备在当下和今后社会流行的价值。就比如“全港诗词创作比赛”,那一首首诗词,它们不仅记录、描绘了香港从昔日到今时的社会变迁,也成为了承接内地与香港的文化桥梁之一。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很显然,这种诗意带来的平静的力量,不应该被现代人所遗忘。

猜你喜欢
诗词古诗词香港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猜诗词
香港ifc商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