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2017-06-23 02:52张照梁晓梅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民办高校探讨

张照++梁晓梅

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对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影响巨大。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选择和甄别的确是个问题,若缺乏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并深受其害。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在依法治国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民办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探讨新对策新途径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民办高校;法治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009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正迅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大学生们能从新媒体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难免让自己陷入一些法律纠纷中,不知如何面对解决。所以,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新媒体特点和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群体特征

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相对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它较传统媒体有信息承载量大、传播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原创性互动性强、生命力旺盛等特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表明,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7.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而手机网名群体中,大学生尤其95后大学生更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95后”大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高,进入大学后学习自主性不强,缺乏自控力,生活习惯也不尽如人意。他们大部分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却喜欢玩手机、参加一些比较新颖的文体活动或者“能挣钱”的兼职活动。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他们注重自我,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标新立异,勇于创新,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如今很多高校校园都是全网络无死角覆盖,教室(除考试时加以屏蔽)、宿舍、食堂、操场等均能接受wifi信号,学生们上课、吃饭、走路都在看手机。而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如淫秽色情图片、视频、图书,虚假广告,虚假招聘等也随之进入学生们的视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并让他们陷入某些网络陷阱而无法自拔。网络上的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取向,甚至有些极端主义误导、宗教主义更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在唆使和引诱广大青年学生。

二、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法治教育现状

1.课程设置上,作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能接触到的与法律有关的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相关选修课。修过该门课程的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兴趣、枯燥乏味,感觉“形式化”、“不具体”、“学了没印象”等。分析原因,笔者认为:(1)教材全国统编,不可能随时随地对每个学生都适用。(2)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没有涉及大学生关心的具体“法”,如刑法、婚姻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3)课程设置的期限只有半学期,讲授时间受限,容易给学生留下泛泛而谈的感觉,印象不深刻。(4)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趋于年轻化,缺乏一定教学经验,有不少担任该课程的教师都非法律专业出身。(5)学生们在小学、中学时所学习的法律知识有限,大多已没什么概念,仅靠半学期的学习,难以弥补知识的断层,恐难达到效果。

2.法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未能有效结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历来道德和法律是分不开的,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作为育人主阵地的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两者相结合,两手都要抓。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教育倾向不同,国人主要依靠“德”来约束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而对法律法治的尊崇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依然认为,德是德法是法,搞不清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更搞不清两者间的重要联系。且教师在具体教育引导中出于各种原因,也未必能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3.家庭教育受限,学生更依赖网络。学生家长受教育特别是法治教育的程度不一样,他们所知晓的法律知识也不多,且家长们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的交流谈心。孩子做错事,更多的也是以道德来约束,且95后学生们一旦遇到问题喜欢咨询网络,依赖于网络,在互联网上找解决之道。这使他们不再轻信书本和权威,也使家长和老师的话语权受到挑战。在家家长不教育或者教育不了,在学校老师的教育达不到应有效果。

4.社会大环境影响,舆论导向偏离。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习惯于讲人情讲关系而不讲法律;腐败问题层出不穷,一部《人民的名义》彰显了法律和正义的强大力量;网络媒体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为博人眼球赚取点击率,大量报道社会娱乐新闻、负面新闻,而对于正能量的新闻素材只是蜻蜓点水,可报可不报。经济发展了,精神却滞后了。人们变得比较功利浮躁,只关注个人的小家利益,不关注国家这个大家的利益了,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缺乏足够信念与信心,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在新媒体时代迅速占领了学生的思想。

三、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法治教育的对策途径

1.传统教育重质量、出新意。传统教育重在课堂教育教学,《思修法基》课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唯一一门必修课程。其他的就由高校学工、团委、宣传等部门组织的系列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但这些教学实践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讲比较随机、零散、非专业性,学生的普遍参与度也不高,对法律知识贫瘠的大学生而言,效果很有限。所以,还是要回到法律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重视课堂基础教学,教师想方设法講好这门课,讲出新意,多讲下学生们感兴趣的专门法和案例,唤醒学生们心灵深处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认识整个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上,逐步确立自身的法律信仰,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endprint

2.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让学生明确道德与法律、德治和法治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对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认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生的问题既有心理层面又有现实层面的,既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我们在教育的时候必须有意识的把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从情感和理性上来引导他们。比如这两年频见媒体的不良校园网贷,一方面可以从法律角度给学生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从感情上让他们意识到不良网贷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的严重伤害,引导他们正确的消费理念。

3.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須加强自身法律修养,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还要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自身水平都不过硬,怎么有信心和耐心去教育好学生。此外,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对民办高校给予政策与资金上的鼓励和支持,使我们的教师能有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完成育人工作,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4.善用新媒体网络,同时也加强监管力度。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模式、教育观念形成了冲击与挑战。我们必须适应并利用好新媒体网络,主动占领教育和宣传的新阵地,以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和宣传。比如互联网上有不少新鲜的法治教育图片素材、表情包等等,就比较生动形象,很合学生们的口味。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大学生是新媒体尤其手机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民办高校需要通过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加大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新媒体运行和监管机制,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参考文献:

[1] 戴秀丽,王晓静.高校德育与法治教育有效融合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7(1):249.

[2] 董升太.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1(11):109-111

[3] 廖华跃.“立德树人”视域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4):99-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民办高校探讨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