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萧萧,白露成霜

2017-06-24 09:40碧波生
初中生 2017年22期
关键词:呼兰萧军呼兰河

爱上经典

落红萧萧,白露成霜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一个个串连起来,真实再现了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作者以梦幻般的笔法勾画了一个平静而饱含幽怨的寂寞世界,宛如掠过无声黑夜的璀璨极光,堪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她并非那种精致的美人,眉目朴拙,如关外的白山黑水,一双眼睛黑而明,含着未褪的稚气。人生三十余年,她所背负的流言与才华一样多。然而,那抹剪影如同乔木,执拗地立在近代中国的光影里,任凭风雨袭来,不畏不惧。

东北小城呼兰,那里的冬天寒冷漫长,呼兰河蜿蜒着绕城而过。她在呼兰城中长到18岁。在那座城中度过的童年光阴,是她一生中最明亮无忧的时光。祖父疼爱她,芳草萋萋的后园是她与祖父的秘密王国。她的童年以一种近乎顽劣的方式度过。她几乎成了野孩子。呼兰城外是什么?她站在墙头迷惘地想着,并不知晓,经年后,她会走很远,流落到中国的南端。

童年以祖父的去世而结束。于她而言,祖父是她对那个家庭唯一的眷恋。她那时已从中学毕业,以“悄吟”的笔名在校报上发表过许多抒情诗——悄吟,无人倾听,她惆怅的心事只能喁喁低语。后来,家中为她定下一门婚事,她却执意要到北平读书,次年寒假返家,便被拘禁家中。这才是真实的呼兰城,除却祖父给予她的温暖回忆,还有愚昧的乡民和腐旧的传统。她见过太多无处可诉的悲剧,她在这里长大,却不愿在这里埋葬一生。

她逃回北平,那份婚约因她的离经叛道而解除。辗转到了哈尔滨,她的未婚夫汪恩甲却来了。他并非古旧的书生,她也不讨厌他。他同她一样接受了新思想,却没有同家族决绝的勇气。他们寓居在宾馆,两个年轻人没了生活来源,如同在洪流中的荒岛上战战兢兢地活着。半年之后,汪恩甲下落不明,而她已有了身孕。

她写信给报社编辑求助,因而结识了萧军。哈尔滨那年生了水灾,城中一片洪流,萧军撑着船来接她,她从窗口跳上小船。苇舟一叶,摇桨一人,却足以载她渡过人生的浩荡大江。

她的孩子生下即夭折,同过去一起埋在了她记忆里的呼兰城里。

东北沦陷,故乡成了回不去的远方。她将笔名改为“萧红”,同萧军流寓关内。从哈尔滨到山海关,一路行来,万户野烟,凋敝凄凉。

她写乡村,只是出于对熟悉的生活环境的敏感。她写农民的悲剧,却也写乡村天然的纯净,写愁苦农妇鬓上的一朵花,写天边变幻的流云,写玉米和高粱上承载的明灿灿的日光。她格外喜欢拜访鲁迅,因她喜欢那份生活气。她和许广平一同拌馅包饺子,讨论用什么样的发带配裙子,任许广平给她编头发……

六年光阴,她与萧军渐行渐远。萧军是个满腔抱负的热血青年,她骨子里却仍是那个后园里摘花捕蝶的孩子。在萧军面前,她是自卑畏怯的,他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目睹她的窘迫可怜。

她孤身去了日本。东瀛的雨水与蝉鸣,连同风与太阳,在她的书中黯淡孤寂。独对窗棂,人生与爱情在雨中闪回纷坠,是如歌的一场迷梦。

萧军是燎原的烈火,端木却是呼兰城外的河水,是芦苇荡里澄明的水波。端木蕻良的出现仿佛夏末的凉风,痴缠热烈的炎夏已经过去,她的生命步入清风细细的秋天。

萧军执意留在西北,她与端木去了武汉,几番辗转,流落香港。她在流离途中诞下了第二个孩子,那个孩子属于萧军,在冬天夭亡。

战火未熄,香港成了孤岛。她得了肺病,身体日渐羸弱,心里却越发惦念故乡。呼兰城的火烧云和冬雪,祖父的草帽和菜园,旧屋抽屉里的小玩意儿,乡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她明白自己时日无多,叶落归根,人思故土,那座小城所有的不美好,在此刻竟都可以原谅。

她于病床上写出《呼兰河传》,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眼里的世界,读罢,直欲滴下泪来。她想起小时候祖父教她念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她每天清晨要祖父念给她听的。窗外有鸟啼,还有黄狗叫,六月里玫瑰的香气透过窗户传来,她赖在床上总是不肯起来。

《呼兰河传》是她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是呼兰河畔的一束风俗画。

《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组成的梦幻诗篇。她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真诚地融入一篇篇追忆里,透过浑朴简婉的笔调与洗尽铅华的轻淡词句,烘衬出了那个幽暗、冰冷、令人窒息的时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为她解释着这首诗,她却越听越怕。她也会离开家吗?离开家再回来,祖父还认不认得她?而今祖父已去,故乡邈远,她也回不去了。

她的骨灰被盛在瓷瓶中,收葬在蓝天碧海的浅水湾。那个在白山黑水之地长大的女儿,却流落到万里之外的南方海滨。端木蕻良说他担忧香港战火,将她的一部分骨灰埋在山崖边的树下,那棵树如今已难寻踪迹。那树若还在,如今该已枝叶亭亭,年年向着北方,年年萧萧,落红如雨。

(碧波生)

猜你喜欢
呼兰萧军呼兰河
萧军
萧军纪念馆
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聚力新阶段 奋进新征程
促创建多措并举 树文明蔚然成风——黑龙江省呼兰监狱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工作纪实
梦游呼兰河(组诗)
萧军和艾芜小说中的侠文化比较分析
鄂呼兰、德呼兰
忆青年萧军二三事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