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导图构建高三历史复习的高效课堂

2017-06-26 22:28陈丽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陈丽玉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摘 要】历史涉及到了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地复习才能够促进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高三复习会帮助学生系统化知识,在大脑中梳理出清晰的框架,储备丰富的知识,达到备考的需要。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如何利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导图构建高三历史复习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思考,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探究;思维导图;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更是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引导和点拨作用,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积极思考,分析知识,通过问题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考和自主判断来获得历史知识,梳理知识系统,建构知识框架,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一、目前高三历史复习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高中历史复习中,教师往往是通过滔滔不绝地讲授方式来将知识由点到面地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有效,教师感觉自己讲的面面俱到,希望通过自己精彩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系统,促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可是,事与愿违,这是一种机械地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欲望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处于消极学习状态,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很容易把学习过的知识忘记,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分析中获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利用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1.关注问题的趣味性

教师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提出的问题会促进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进而在课堂围绕着问题开展探究和分析活动,在思考中进行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问题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诉罗斯福的生平简介,他的就职演说以及炉边讲话等故事,使学生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关注课堂,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四拗口罗斯福智力危机的思路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可以顺利展开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接着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围绕着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掌握了知识本质和规律,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2.关注问题的实用性

教师在课堂探究中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用性问题,多与高考结合,多与实际问题结合,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可以灵活掌握知识,学会科学答题。学生学习了历史知识就要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灵活地应用,为此,教师在给学生设计问题时要关注问题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外交关系的突破”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为什么说中美关系的解冻是中国外交关系获得突破的关键?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探究中国回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明确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很大的帮助,会促进学生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以及国际意义。

3.关注问题的层次性

学生的思维一般都会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可以逐步深入,慢慢了解知识规律和本质。教师在给学生设计问题时要关注问题的层次性,注重由简到繁,逐步渗透,使学生可以感觉到解决问题的喜悦,进而在探究中逐步增加成就感,带着主动性进行接下来的探究和分析。教师逐步深化的问题会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内化知识,进而可以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探究。

例如在学习“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时,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就是一个常考的考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這个问题比较简单也非常基础,学生很容易回答。在学生有了成就感后教师可以逐步深化问题,鼓励学生探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及作用是什么?问题促进学生深化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复归詹姆士二世,“光荣革命”成果功亏一篑的史实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时什么?问题循序渐进,使学生思维活跃,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4.关注问题的针对性

问题在设计时不要太难,也不要太易,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来设计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提问不能与教学内容差之千里,那样学生会认为教师不了解教学内容,水平不高。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询问学生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教师围绕着本课学习的重点和要点来设计问题会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探究主动性的提高,进而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1.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丰富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会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明确其形成的原因,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内化知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2.合作沟通思维导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进行合作探究,通过相互启发的方式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完善知识框架。合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读“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提炼出知识要点;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把书读“厚”,就是根据几个知识点能够不断地进行拓展和延伸,形成一张知识网。学生能够做到这些就会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例如当谈到“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学生要知道其中比较重要的事件就是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三元里人民抗英、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他们是清朝爱国反帝反侵略斗争和人们大众自发组织反侵略斗争的展现。学生要有这样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对每一个具体的斗争有详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时间、背景、经过以及结果等等,达到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地知识网络图。

3.教师评论思维导图

当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后,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评价,使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师的评价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会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习得知识,系统化知识,丰富知识积累,提高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积极地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探究中使学生拓展知识,强化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徐桂华.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J].中国教师.2013.05

[2]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拿破仑时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

[3]李伟.浅谈高中历史复习的有效方法[J].现代教育.2010.08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