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2017-06-26 21:04方夏帼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班学生后进生细节

方夏帼

322204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浙江金华

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应当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教学行为的改进应当通过教学细节研究来实现。《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足轻重。”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构建灵动课堂呢?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中常会有一些“生成性资源”,它具有即时性,稍纵即逝,因此需要每位教师关注学生,及时捕捉住这些“生成性资源”。

一、尊重差异,绽放精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程度、反应速度、理解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学生的差异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特别是对后进生。他们在课堂上也会积极思考,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多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

例如:在教学《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时,有位后进生也在认真地操作,操作完毕,他看了看老师,举了一半的手又放下,似乎又有些犹豫。此时教者立刻鼓励他来交流,回答完毕,老师由衷地赞扬了他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这让这位后进生欣喜异常。

课堂教学中,后进生会不时发出一丝丝闪光点,如此例中“看了看老师,举了一半的手又放下”细节,教师就应该抓住并将它放大,利用真诚、适时的反馈,从情感方面激励学生,绽放精彩的课堂。

二、挖掘亮点,延伸精彩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在互动中有时会无意生成新的亮点,这些亮点虽难以调控,却能够增加教学的有效信息,有利于知识深化。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设计了这样的习题: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插图中有7只鹅,10只鸭)学生用已有知识迅速求出了答案,然而此时有学生举手说:“我还知道养鹅的只数是鹅、鸭总数的十七分之七。”师:“能跟大伙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在学生的回答下,教师继续追问:“从他的发言中,大家还能知道什么?你們又是怎么想的?”

生:养鸭的只数是鹅、鸭总数的几分之几?

该习题本只是想让学生说出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没想到学生竟然考虑到家禽总数与鹅、鸭的关系,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营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的亮点,耐心地引导,深入地挖掘,于细微处见精神,用细节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

三、善待错误,演绎精彩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失误或错误,其中有一部分错(失)误就是可利用资源,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把握住这些并且稍加引导,便能帮助更多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正确地对待课堂生成的教学差异或学习过程的错误,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境界以及教学应变能力之差别。笔者曾听过《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研究课,教师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的教学处理可给予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

习题如下:四(1)班有22个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18个女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学生的列式基本呈现以下三种情况:

(1)(140+142)÷(22+18);

(2)(140×22+142×18)÷(22+18);

(3)(140+142)÷2。

教师的处理方式: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这些算式,教师没有急于做裁判,而是让学生依次说出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引发学生的再次思考以及对错误的反思。当出示解法(1)的计算结果是7.05厘米时,学生们忍不住笑出声来。教师问:“你们为什么都认为解法(1)是错误的?”学生回答:①这不合常理,再小的人的身高也不可能是7.05厘米;②“140+142”这不是全班40个学生的身高总数,所以这样列式是错的;③从条件中可知,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2厘米,所以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肯定比140厘米多,比142厘米少,应该在140厘米到142厘米之间。顺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分别出示解法(2)和解法(3)的计算结果是140.9厘米和141厘米,进一步激发道:“所以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是吗?”,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论。对于解法(2),大多数学生认为是正确的,求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需要用全班学生的身高总数除以全班学生的总人数。对于解法(3),有同学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假设男、女人数相等,就可以这样列式。教师接着又问:“那现在男女人数不一样,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不是正好在它们两个平均身高的中间,将会偏向哪边?”又激起了学生的思考。

本案例中教师是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转变为有利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避免以后犯同类错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对错误的判断能力,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灵动、鲜活的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去关注每一个课堂细节。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中国商务出版社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全班学生后进生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太阳生病了
My class,My home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