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风云》番外篇:一篇安全就医的实用贴

2017-06-27 13:24完美青春
女性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医患医疗机构医疗

完美青春

有关医疗行业的影视剧历来不缺关注度和话题度,这是因为医疗行业剧所展现的医疗情节、医患关系、医疗事故等问题与每个普通家庭都休戚相关。据调查,就医问题是我国民众重视并担心的三大民生问题之一,就医问题里民众最为关心的方面分别是就医安全、就医保障和医疗改革。《外科风云》就是这样一部都市医疗行业励志题材电视剧,它关注的是发生在医院的典型性医疗事件、医患关系、医疗队伍良莠并存的现状以及医术仁心,当然还有几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恨交织和感情纠葛。

作为一枚走心的看剧观众,作为一枚走心的生活爱好者,我们不但要追剧追精粹,更要做个未雨绸缪的生活小能手,及时准备一些安全就医的实用贴、技术贴,掌握就医前该做的准备功课,学会甄选靠谱专科医院,确认就医后应注意的关键事项,这样才能在自己、家人或者亲朋有就医需要时不手忙脚乱、误打误撞,造成不必要的就医障碍和困扰。

剧 情梗概

电视剧《外科风云》的核心故事起源于多年前一场引发命案的“医疗事故”。一位抢救成功的车祸伤员却因突发药物过敏死亡,当晚责任护士张淑梅被质疑用错药导致病人死亡被迫离开岗位。多年后美籍华裔外科专家庄恕为追查30年前母亲张淑梅的事故真相,以及找寻走失的妹妹来到新城仁和医院。当年死者的女儿陆晨曦成长为胸外科主治医生,却因屡次得罪胸外科主任扬帆被调至急诊。而庄恕屡次把技能过硬的陆晨曦重新带回胸外手术台。朝夕相处中,庄恕的医术让陆晨曦惊叹,对患者的周到考虑也让陆晨曦反思,二人渐生情愫。最终,庄恕找回了妹妹,也在陆晨曦的协助下还原了母亲当年事故的真相。

安 全就医之准备篇

*自查病症注意事项

已患病症

当你从体检报告、门诊检查或其他就医渠道得知自己有需要进一步复诊、确诊的病症时,务必要做到以下“两要”和“三不要”。

必要事项:

1.要相信现在的医学昌明,要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作息时间;

2.要尽快就医;

3.不要偏执幻想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和疑难杂症;

4.不要讳疾忌医;

5.不要盲目相信网络医疗信息、街头小广告和医托。

相关新闻链接:

*(郑州晚报2013-09-16)由于怀疑自己患上胃癌,2013年9月5日,21岁的青岛大学大二女生曾贵媛留下一张字条后悄然离校。8天后远在云南的父母奔波万里,辗转赶到河南孟津找到爱女下落。经医院检查,她患的是糜烂性胃炎不是胃癌。

疑似病症

养生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重大民生话题,电视、杂志、网络均有华样百出的健康养生栏目内容,不少人已经成为看视频、看个案图自查病症、隐疾的“民间高手”,殊不知,这种自查自治疑似病症的方式,往往是矫枉过正反受其害,请一定要注意几下几点:

1.是药三分毒,即便是非处方类药物和滋补中药也不能自开方自服用;

2.不要一味迷信食物、药物的保健养生,运动养生很重要,并且更安全更有效;

3.即便你自查之后复合所有病症特征,滋补类食物、中成药也需要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来服用,以免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长反而对肝肾等器官造成药理性损伤;

4.感冒期间、月经期间以及孕期等非常时期禁服一切滋补、调理类药疗、食疗之方,或遵医嘱。

相关新闻链接:

*(西安晚报2016-01-28)男子为治脱发服近6斤何首乌,过量服用致中毒身亡。

*院比三家

大病选择医院是关键中的关键,切记院比三家甚至更多家。选择医院的哪几方面呢?要选择针对你同类病症的医疗资质是否够权威,医疗水平、器械够先进,手术质量是否有保证,病患痊愈率康复率是否高于其他医院同类数据,以及医疗收费是否合理,医疗服务是否人性化,以及可公费医疗的具体项目明细化等等,这些都是考量范围。

网友、患者、专业人员口碑推荐,仅供参考:

因为各大医院的专科设置、医生组成、仪器设备均各有侧重,要先掌握医院的特色,比如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阜外医院胸外科、安贞医院心外科、上海中山医院心脏科、华山医院脑外科、天津医院的骨科、天津长征医院的皮肤科等等,都是全国著名的特色专科。

*主治医生

大病重在选医院,小病重在选医生。不必盲目崇拜挂专家号,众所周知名气大、职称高的专家号是很难挂的,普通小病、常见病挂专家号不但浪费时间、医疗资源,而且也会延误病情。如果有经常就诊的固定医生最好,越了解你病史和健康状况的医生看起来病来默契度和效率就越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向正在治疗中的患者及医院的护士、医务人员、护工等侧面打听内情后再做定夺。

*需要准备的资料

就诊前,必须准备好各种检查诊断资料,包括从初诊起的全部病历,以及三大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报告,有的还须准备好血糖、肾功能、B超、胸片、CT、MRI等资料。这样看一次门诊,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初步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就诊时间

就诊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从生理学上讲,此时人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思维敏锐,对正确鉴定病情非常有益。

*外联事项

外地患者到大城市就医,应尽可能先与医院或专家取得联系,详细说明自己的病情,或将病历资料全部寄给医院或专家,等得到回复,方可动身,以免徒劳往返。

安 全就医之进行篇

*门诊阶段

1.就医时请不要化妆,以免影响医生对你整体外貌的专业判断。最好不要佩戴首饰,避免检查时被影响或反复穿戴。如果是要做脑CT或磁核共振的话,请先去牙医那里摘除一下你烤瓷牙,因为含有金属物质的烤瓷牙进入CT时会影响磁场,导致检查结果的不準确性和对机器的损坏。

2.门诊时间一般都非常有限,在向医生叙述病情和以往治疗经过时一定要言辞简洁、清淅、准确,回答医生的提问要直接、详尽,可以大胆提出对本病的疑问,以引起医生的注意并得到详尽答复。

*复诊阶段

1.如无必要,不建议复诊阶段临时换诊医生,这会影响病人和医生之间刚刚建立起来的医患关系,加重病人对自身病情的担心,影响医生的诊断。如有必要,请向你的新主治医师陈述清楚病情和就医资料,特别是对前次就医诊治误区应详尽说明。

2.在医生为你出具具体治疗方案之前,你可以向医生陈述几点个人请求,比如为了安全和省钱,尽可能地不输血(从输血可能造成感染上考量),手术后在重症室的监护时间尽量减少(从每日监护费用上考量),用贵重药品前请与家属商量,并征得同意等等。当然最佳诊治方案的决定权还是要交给并信任你的主治医师。

安 全就医之后续篇

*复查阶段

1.对于复查报告中出现的任何超出正常值的检测结果,必须向医生咨询清楚,必要时可要求医生出具书面病理解释报告,以作存正和备案。

2.复查阶段出现发烧、感染或者其他异常情况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

*康复阶段

1.没有医嘱,不得擅自停用医生给开具的处方药物,擅自减少药量或间歇服用也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

2.务必做到定期到医院复检,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

3.戒烟戒酒,饮食清淡有营养,合理运动,劳逸结合,保持血压和情绪的稳定。

安 全就医之医患关系处理篇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關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医生超负荷的工作使其无力完善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同时,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之一。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新闻媒体不够详实、客观的报道,促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这些众多因素造就了当下诸多紧张、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也为就医的安全性和效果最大化带来恶劣影响,拨乱反正成为当务之急。

*得知病情后给自己分别设置一个最高和最低医疗结果心理预期

拿到病理报告不要急火攻心,不要病急乱投医,向主治医生核实清楚报告内容详情后,自身要有一个理性的心理预期,即问诊医治后病情可能出现的最好和最坏的结果,以良性、理性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出现医疗矛盾的三不要

一旦出现医疗矛盾,切记三不要:不要凭想象主观判断,要摆事实讲证据;不要丧失理智做出情绪化举动,一定要相信医患之间是可以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可以交流、沟通的;不要主观扩大、激化矛盾,认为“把事情闹大”才是解决之道,要相信理性、公正的据理力争才是解决矛盾之道。

*出现医疗纠纷怎么办

如果出现医疗纠纷、事故,第一时间保存有效证据,向医院以及上级部门反应和申诉,必要时可向专业律师咨询,走法律维权之路。

*遇到医闹、医托该怎么办

遇到医托不要盲目偏听偏信,对医托的蛊惑之词一定要捂紧钱包保持警惕性,遇到纠缠不放的医托可寻求保安帮助或者报警。遇到医闹不要围观跟着起哄,更不要参与其中,如果现场情况危急首先要保障自身安全,迅速远离并报警。

安 全就医之防骗贴

*看证照

合法医疗机构是指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并进行登记注册,领取了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患者就诊前应留意医疗机构是否在醒目位置悬挂了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意证件是否过期,并仔细查看证件上标注的允许开展的诊疗科目。不要到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超范围诊疗的机构看病。

*防医托

千万不要轻信车站、大医院门口的医托。医托往往会假装热情地列举一大堆“实际”例子,用花言巧语向患者极力推荐某医疗机构或某位特定的医生。如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有怀疑,可拨打市、区卫生局医政科的电话进行咨询。

*保存医疗凭证

患者就医后要妥善保存相关医疗凭证,包括门诊病历、各种检查和化验报告、收费票据等。一旦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可凭这些凭证通过相关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有医疗机构拒绝向患者提供以上凭证,患者应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举报。

*辨真假医疗广告

按照有关规定,发布医疗广告的主体必须是正规医疗机构,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一律不得发布医疗广告。在发布广告内容的同时,还要刊登出医疗广告的批准文号,并且不得有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宣传诊疗效果或利用患者及其他医学权威机构、人员和医生名义、形象或者使用其推荐语进行宣传等内容。

*留心街头义诊

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义诊活动的主体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义诊活动要在批准的时间、地点开展,参加义诊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疗机构统一印制的胸卡,在“义诊”活动中不允许有销售、推销等行为存在,切记留意其是否为了推销产品,并注意鉴别其是否有行医执照,谨防上当。

猜你喜欢
医患医疗机构医疗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障碍之医方因素分析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纾困医患关系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