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创意的5%创新

2017-06-27 19:27余飞
电视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纳粹夫妻核心

余飞

著名编剧,主要作品为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第三、四部)。现任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电影家协会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核心创意就是传说中的那句话:每一个好故事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虽然不是那么绝对,但也差不多能如此。如果你不能精炼到一句话,至少你必须能用一小段话概括出你要讲的故事。好莱坞的话事者就会坐在宽大、舒适的皮椅子上,懒洋洋地等着编剧用一两分钟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如果在这点时间内打动了他们,这事儿就成了,当场拍钱去做试播集;如果没打动他们,对不起,请你OUT。

这一句话或这一两分钟的讲述,包含的是一个独特的创意,这个独特的创意里,其实包含了立意、人物、大事件、结构等诸多重要元素之一、之二、之三,甚至全部。

我们用经典电影《美丽人生》来举例,它讲的是“用父亲骗孩子做游戏的方式来表现纳粹集中营的反人性”的故事。

这一句话里,我们能分析出什么重要元素?

1,立意是很容易确认的,用父子间美好的亲情控诉纳粹的邪恶。还有很多种类似的表达方式或衍生的主题,在此不赘述。

2,主要人物也有了,当然是父子俩。

3,配角也有了:监狱长、纳粹军官和士兵、同屋的狱友等。

3,大事件也有了,在纳粹集中营隐藏孩子,并和大伙儿一起哄孩子说是游戏。

4,结构也能大致从这句话里猜出来:

一开始应该要表现一下父亲与母亲的恋爱结婚之类的美好,还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可能还会表现战前父子做过类似游戏——因为要写下面那些残忍的内容,必须先表现一下他们如何幸福美满,否则没有对比就没有震撼的效果;再表现如何进入纳粹集中营,如何想到骗孩子,如何一骗再骗,甚至从骗中找到乐趣,联合大家一起骗;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有人被杀害消失,但孩子仍然兴奋地沉浸在游戏中;最后大人们全被杀,剩下孩子独自存活,迎接解放者的到来。

——即使没有看电影,一个有经验的编剧,也能轻易猜出大概是这些事件结构而成。

这样的故事核心,重点在于不俗的创意。创意不是凭空生出来的,而是从众多平庸的元素中产生某种天才的化学反应而诞生的。你必须营造、积攒了足够的环境元素,才能提纯一个天才灵感。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个题材中有哪一点是真正的创意。

1,纳粹集中营的题材,有过许多,不算创意,只能算引用而已;

2,在集中营备受折磨、等死的过程中,我相信会有人苦中作乐做点游戏。成都的监狱里,如果没人禁止,我相信麻将摊也会摆满铁窗内外;另外,咱们各种新闻里,也经常会有在监狱里大玩“躲猫猫”游戏的报道——集中营做游戏真不算什么创意;

3,父子同进集中营,不算新鲜事;在那种情境下,一家几代人、一个家族全部被灭绝的现象也都是很常见的;

4,骗子和利用骗术求生,这在集中营面临死亡的时候,无疑也是可以出现的,求生会让人干出任何匪夷所思的事情,运用骗术来求生也不是新鲜事。

以上四点其实已经包含了《美丽人生》核心故事95%以上的基础内容,但把以上四点正常组合起来,仍然是一个平庸的故事。那么,它的不俗究竟来自哪里呢?也就是说,一个故事核心,那独特的5%创新在哪里呢?

就《美丽人生》而言,这5%创新就是第5点:

5,用美好的亲子游戏反衬纳粹集中营的邪恶。

一般来讲,我们写作都容易顺拐。在创意阶段尤其如此,要表现悲痛的事情,就无休止地诉说其不幸,哭声震耳;要表现幸福的事情,就不断堆积好运和笑声。这种思路是正常人的思路。只要是正常的,就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大家都能想到的,就不叫創意了。但没有正常的思路也不行,正常思路会给你提供足够的环境元素,你得在那个环境里混熟了,摸透了,让你知道被前人走过的多少条路已经堵死之后,才能再生发出独特的想法。

有一位年轻导演想拍摄一部表现饥荒的微电影,找到我来想办法。他们的想法,无非是让处于饥荒中的人们如何偷抢拐骗,如何卖身换粮,说来说去还是顺拐的。我给他出的主意很简单:让主人公撑死。

因为在饥荒年代,最缺的就是粮食,所有观众心里都默认剧中人的命运就是饿死,你如果顺着这个去写,其实就和观众想的一样,观众不会有任何惊喜和期待。但你设置出足够可信的环境和故事逻辑,让主人公在那个环境中居然可以因为饥饿而终至撑死,这种死亡的悲剧就更令人意外,效果更强烈,对那个时代的控诉更令人震撼。

不走寻常路,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是非常难的。我们只能讲述一下道理,具体实施起来千差万别,全靠创作者自己去体会摸索。

我们再拿姜伟老师编导的经典谍战大剧《潜伏》来做典型分析。

我们先不考虑《潜伏》原著小说改编的问题,假设这部剧剧本是原创,编剧最先想到的或者说最先确定的,可能只有七个字:

想法一:假扮夫妻当特务。

这句话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当年的地下工作中,假扮夫妻搞地下工作的事情非常多,这一点根本算不上有什么创意,只是常规手法而已。

但接下来,编剧(或说原著作者)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创意点,故事仍然可用一句话表述:

想法二:用有害于特务工作的假夫妻关系来做特务工作。

一般来讲,安排一男一女配合假扮夫妻做地下工作,必然是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谁也挑不出破绽来才是正常的,但在《潜伏》里,因为各种偶然原因,让余则成和翠平这两个人根本不能配合,甚至互相鄙视、敌视和仇视。这就是区别于其他假扮夫妻搞地下工作的创意。因为配合不默契,才会带来无穷的麻烦和危险,让这对假夫妻内外交困,他们必须同时处理好各种内外矛盾才能生存和完成组织交给的潜伏任务。相比之下,想法二虽然95%都与想法一的元素相同,但因为有了5%的不同,人物关系、故事量、故事的可看性全都呈现出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和嬗变。

核心创意,是全剧的生命之源,像一颗受精卵,其后所有肉体和精神全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作为新编剧来讲,最可怕的就是在这里出错,因为这里出错了,后面将付出惨烈的代价。无论什么东西出错,都比方向出错要好。

新编剧想到一个好故事,非常有必要请有经验的编剧或策划人进行把关,确定方向,这样才不至于走错路。但是,这一句话如果真的好,又非常容易被偷走,因为老编剧比新编剧有经验得多,听一耳朵不用再听你解释,他就能想得比你还多、比你还好,而且即使他用了你的创意,你可能根本都看不出来,即使看出来,你也无法说出什么来。所以,人做事情总是存在许多悖论,就像你喜欢一个美女,结果请一个老炮儿帮你追,最后你会迅速地发现,美女跟老炮儿上了床。

核心创意极其重要,既需要高手来确认,又要防高手偷走。这件事情,没有任何人能给你任何保证,你只能看着办。

不过,目前看来,我国的创作者在资本的加持之下,似乎已经找到了规避这个问题的方法,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叫“IP”,然后用重金和法律重重保护起来,再高的高手也只能望洋兴叹。这些作品动辄是数百万字的体量,而且符合我们上述的“用一句话概括”的特征。与经典作品不同的是,所有这种类型的作品,都可以用同一句话来概括:一边打同性,一边搞异性。

或者反之。

猜你喜欢
纳粹夫妻核心
纳粹举手礼?(历史老照片)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80后小夫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英拍卖罕见纳粹玩具
你的任务是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