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6-27 16:33占大权赵贝贝刘晓铭邹利云叶宇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梗死

占大权+赵贝贝+刘晓铭+邹利云+叶宇璇

【摘要】 目的 观察微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脑卒中二级预防及康复理疗等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针针刺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 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 对照组为5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针针刺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针针刺;脑梗死;吞咽障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97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by microneedle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cerebral infarction dysphagia ZHAN Da-quan, ZHAO Bei-bei, LIU Xiao-ming, et al. Shenzhen City Bao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Shenzhen 518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by microneedle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cerebral infarction dysphagia.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ost-cerebral infarction dyspha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rapy by cerebral circulation improvement, cranial nerve nourishment,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nd rehabilitation physiotherapy.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microneedle acupuncture to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Kubotas water swallow test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swallowing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Kubotas water swallow tes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Kubotas water swallow test score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6.6%, which was 5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post-cerebral infarction dysphagia, microneedle acupuncture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icroneedle acupuncture; Cerebral infarction; Dysphagia

腦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致残率高, 严重者易导致死亡,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球麻痹则是脑梗死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多由双侧大脑半球梗死、脑干梗死所致, 其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言语含糊、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 球麻痹按其损害部位可分为两种: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 真性球麻痹是指由于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及核的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 可出现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可不伴有病理反射;假性球麻痹是由于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 可出现咽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 征(+), 下颌反射亢进等[1]。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球麻痹, 均可引起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1%, 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气道梗阻、窒息甚至死亡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有专家认为治疗前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关键因素, 治疗前吞咽障碍程度越重预后越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同时康复介入时间也是影响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早期康复介入, 效果较好[2, 3]。本科从2012年10月~2016年4月开始应用针刺疗法治疗6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脑病科、康复科2012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纳入标准 ①中老年发病, 年龄为30~75 岁;②有面、舌及肢体瘫痪、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定位症状和体征;③脑CT提示症状的相应部位有低密度影或脑磁共振成像(MRI)显示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④有自理能力, 能接受针灸治疗;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愿意参加项目研究。

1. 3 排除标准 ①脑出血、进行性延髓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②合并有严重造血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和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及严重心律失常等, ③针刺穴位或穴位附近皮肤有感染者;④依从性差, 不能完成项目研究者。

1. 4 方法

1. 4. 1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营养脑神经、清除脑自由基、改善脑循环、脑卒中二级预防及对症支持治疗、康复理疗、健康教育等治疗。

1. 4. 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针针刺治疗。具体如下:选穴:脑三针(脑户、双侧脑空)、舌三针(上廉泉、上廉泉左右各旁开0.8寸)、列缺、照海、风池, 有合并症者可随证加减。配穴:肝阳暴亢型加太溪、太冲镇肝潜阳;风痰阻络型配合谷、丰隆化痰熄风;痰热腑实型配曲池、内庭、丰隆清热豁痰;气虚血瘀型配气海、血海益气活血;阴虚风动型配太溪滋阴潜阳。方法:选用环球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为0.25 mm×40 mm, 所有穴位均按常规操作, 针刺得气后行针1 min, 间隔5 min行针1次, 留针30 min, 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1 d为1个疗程, 连续2个疗程, 总结疗效。

1. 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的吞咽功能[4], 操作方法:患者端坐位, 将30 ml温开水一次性咽下, 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 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 分别记为1~5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障碍的程度越严重。Ⅰ级:可一次喝完, 无呛咳。Ⅱ级:分2次以上喝完, 无呛咳。Ⅲ级:能一次喝完, 但有呛咳。Ⅳ级:分2次以上喝完, 且有呛咳。Ⅴ级:常常呛咳, 难以全部喝完。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以G0表示, 治疗后评分以G1表示。显效:G0-G1>1分。有效:G0-G1=1分。无效:G0-G1=0分。恶化:G0-G1<0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 对照组为5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 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 引起脏腑阴阳失调, 血随气逆, 肝阳暴张, 内风旋动, 夹痰夹火, 横穿经络, 蒙蔽神窍, 从而发生中风, 其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 与肝肾相关[5]。脑三针、舌三针是靳三针内容, 是靳瑞教授集历代针灸名家经验之精华, 经过反复、系统临床和实验研究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针灸流派, 脑三针由脑户和双侧脑空穴组成, 脑户穴为督脉通脑、入脑之门, 同时又是足太阳经出脑下行之处, 脑空, 其内正当脑干延髓与小脑交汇处, 为通脑之空窍处而得名[6]。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 系于咽喉, 穴与任脉相通,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 上达咽喉, 照海属足少阴肾经, 通于阴蹻, 肾经与阴蹻脉均与胸膈、肺系和咽喉相通, 二穴相合于胸膈、肺系、咽喉, 并主治相应病症, 如声音嘶哑、失音等[7]。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 且位于头部, 近部取穴, 疏调头、咽气机, 主治咽喉病[8]。针灸风池穴有扩血管、改善脑循环功能。

脑梗死后, 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或舌咽、迷走神经损伤, 常导致延髓麻痹, 表现为声音嘶哑, 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很高, 在急性卒中后3 d内, 40%~70%的患者发生吞咽困难, 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大约有1/3发生肺炎[9]。吞咽困难导致呕吐物或口咽部及气管分泌物或吸入物或食物常误吸向呼吸道内返流, 其误吸率高达40%~60%[10], 且又不能及时咳出导致肺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比例高, 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咳嗽反射减弱, 主动排痰减弱, 细支气管阻塞可引起肺不张, 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导致肺炎, 肺部感染是脑梗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这也是多数脑梗死患者反复入院的原因,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综上所述, 通过微针针刺治疗, 诸穴配合, 可以修复损伤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功能, 改善病灶范围脑神经细胞功能代谢, 改善吞咽及构音功能, 促进疾病恢复, 且安全性较好, 费用低廉, 易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江.神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8 .

[2] 张婧.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识别和管理指南. 中国卒中杂志, 2007, 2(3):242-255.

[3] 彭化生, 袁春兰. 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2):142-144.

[4] 大西幸子, 孫启良, 赵峻.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43-44.

[5]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59.

[6] 彭增福.靳三针疗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14.

[7]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

[8] 李家邦.中医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41.

[9] 郝俊杰, 郑天衡, 王少石. 急性卒中后肺炎的早期风险识别和预防. 中国卒中杂志, 2010, 5(2):157-163.

[10] 胡维铭.神经内科主治医师1000问.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2:406.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训练方法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意义研究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