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电子技能培养的途径研究

2017-06-27 01:03熊方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高职

熊方

摘 要:如何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高专电子技能人才的培养之中呢?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电子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论课堂、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技能竞赛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培养社会所需要、所期望的具有良好素质和拥有高技能的电子类人才,推动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电子技能;人才培养;工匠精神;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224-01

1 引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是助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型的有效方法[1]。

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是工匠精神[2]。经典故事有庖丁解牛、鲁班学艺等,明清时的家具和景德镇瓷器,那是“不疯魔不成活”的产物,一个物件的品质绝对追求完美,达到极致[2]。正是工匠文化锻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奢侈品,那时我国茶叶行销于俄国,丝织品见爱于日本……那时的“海淘”是外国人在海淘中国产的奢侈品。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行,中国经济萧条后飞速发展,一度追求产量高于质量,粗糙平庸的审美与制造水平被沿袭下来。企业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工匠精神的缺失和“凑合用”的思想,使很多中国制造企业远离了产品一线。拿智能手机为例,苹果的iPhone4在使用了4年之后,依旧能通过翻新的方式来二次售卖,而很多国产手机压根撑不过自己的保修期。可见,中国制造在硬件细节、品质标准上都无法与国外优秀企业同日而语。这就出现了“海淘族”的尴尬局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5.4万亿元。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精神”是严谨,产品不达到检测标准,绝不轻易交货;“工匠精神”是耐心,专注,坚持,永不停止追求更精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工匠精神”是专业,目标在于打造卓越产品,让别人无法轻易超越;“工匠精神”是淡泊名利,只是单纯地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3]。

2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电子技能培养的途径

当前如何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已成为社会讨论和研究的热点[4-8]。对于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以我校为例),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能从事电子信息工程制造及系统集成应用行业所需的生产制造、系统工程实施、技术服务的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如能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培养过程中,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当前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将中国制造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本文就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电子技能的培养中进行深入地探讨。

2.1 融入到专业理论课堂

老师傅考前来学艺的鲁班:“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柁几根二柁多少根檩子多少根椽子”鲁班张口就回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四根大柁,四根二柁,大小十五根檩子,二百四十根椽子。五岁的时候我就数过,师傅看对不对?”若胸中无沟壑,鲁班还会成为一代工匠吗?电子产品专业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若是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生产一线的工人只能是流水线上的“机器”,也无法生产出更卓越的产品,但也不能将“研究型”(传统)大学的理论照搬过来。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这三大基础课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讲授、进行论证实验,高职高专学生大多觉得太过枯燥、听不懂,学而无用。需要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重建。根据企业调研情况、相关科技成果、先进的技术、“工匠精神”对人才需求、社会的发展趋势、学生自身特点等众多因素,以“宽”和“特”为原则,设置合理的宽广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还要具有专业特色。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电路、分析参数的态度和能力,思考电路设计的改进方法。

2.2 融入到校内实训

“工匠”就是技能型人才,校内实训是高职学生技能培养的基础。建立系统化实训室,电子技能的培养离不开系统化、特色鲜明的实训室,包括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需要的各种仪器仪表、烙铁、生产设备、电子电路元器件、计算机等,提供学生技能练习的场所和工具。选择合适的项目为载体,选用的项目来自于生产实践,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实现技能的掌握。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若不是鲁班学艺过程中经过七天七夜修理工具、十二个白天黑夜用斧子砍到500年大树、十二个白天黑夜用刨子把大柁刨得又圆又光、十二个白天黑夜用凿子在大柁上凿了2400个不同形状的孔,焉能学到精湛技艺。如果要生产高品质的电子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都应该是高标准的,学生只有下苦工实践练习,用心领会,才能有扎实的技能基础。

2.3 融入到校外实习

香奈儿首席鞋匠都是“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3]。国家教育部现在在企业和学习之间推行的“现代学徒制”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已经开始在一批学校试点。如果还没有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与电子行业的企业、并且具有较大竞争力(比较好的)的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可以去企业参观,去企业深入了解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甚至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还可以将企业项目引入到学校、到课程、到课堂,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等技能。让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到高职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方向与市场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产品才会有灵魂,越来越卓越。

2.4 融入到技能竞赛

“工匠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做到比别人更好、更完美。让学生參加国家、省级、行业相关的高职高专电子类技能大赛。通过参赛,让学生理解到国家、社会对相关技能的重视;了解竞赛中包括的知识点、技能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应变力、团队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与其它学校竞争、交流,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将信息反馈到课程、课堂之中,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促进电子技能的培养。通过竞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

3 结语

综上,随着国家进一步对“工匠精神”的重视,作为培养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高专学校,也必将随之迎来一场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变革[4]。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要由大走向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需要大批不断追求电子技能的极致化、能够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为此,高职电子类技能培养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老师们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对国家、社会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5],并通过课堂、实训、实习、竞赛等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子产品制造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两会专题”精彩语录[Z].2016-03-05.

[2]匠心筑梦,时代呼唤工匠精神[N].云南信息报,2015-01-03.

[3]工匠精神[EB/OL].百度百科.

[4]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3):53-56.

[5]刘文韬.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3):14-17.

[6]重莲.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J].中国品牌,2015(4):56-58.

[7]何静.工匠精神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3):57-61.

[8]刘志刚,陈海涛.工匠精神在高职专业建设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78-8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