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6-28 15:5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囊腔镜

余 勇

(湖北省英山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黄冈 438700)

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余 勇

(湖北省英山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黄冈 438700)

目的 分析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回顾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小儿斜疝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分成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行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短与对照组,复发率情况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恢复快等优势,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斜疝

斜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病因主要是患者腹膜鞘状先天性闭合不良,腹压增高导致,临床症状主要呈腹股沟区有胀痛凸起的肿块,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成年后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殖能力[1]。现今多用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斜疝患者实施治疗,为明确应用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复发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此研究就本院收治的150例小儿斜疝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小儿斜疝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确诊患者的斜疝类型为单纯斜疝,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前者男39例,女37例,年龄5~12年,平均(8.51±1.76)年,发作部位:左侧27例,右侧25例,双侧24例;后者男38例,女36例,年龄4~11年,平均(7.89±1.95)年,左侧24例,右侧25例,双侧2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作部位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别(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术前6小时禁止饮食,小便排尽,应用静脉注射的形式对患者全身麻醉,以头低脚高的体位进行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与血压情况施以常规检测。对患者侧下部位处切开3厘米的切口,将暴露精索按顺序分离,游离疝囊以及袋口缝合,最后将伤口逐层关闭。研究组在对照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手术过程中,脐左右缘作长度3毫米4毫米切口各一个,应用产自德国Wolf的腹腔镜,将气腹针刺入脐部位皮肤褶皱点,建立压力7~9 mmHg人工气腹,由脐缘切口置入小儿专用4 mm、3 mmTrocar。放入腹腔镜目镜,确认患侧疝囊内环口,在其体表投影位置戳孔,使用斜疝专用针自戳孔进入腹膜外,无创血管钳辅助下,内荷包缝合并结扎腹膜鞘状突,操作结束后将气腹解除。手术切口行医用㬵粘合。

1.3 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以及复发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与感染导致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组别例数×100%[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以及复发率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以及复发率

2.2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与感染导致睾丸萎缩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n(%)]

3 讨 论

传统的小儿斜疝治疗方法多为开腹行高位疝囊结扎术,此手术形式会对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结扎与腹股沟内环暴露精索过程中,容易误伤周围组织,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阴囊水肿等[3-4]。为分析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疗效,此研究就本院收治的150例小儿斜疝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应用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后,术时间、切口大小均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对小儿斜疝患者应用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且复发率低,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其原因是: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切口一般约在3毫米以内,将操作钳与腹腔镜分别置入即可实施手术,内环口内侧以针线刺穿的形式引导,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及缩短其疼痛时间,切口小、创伤小与流血少,利于患者的恢复,且方法适合年龄小的患者[5-6]。另外,腹腔镜的清晰度,可准确发现隐形疝,有利于一并结扎与彻底治疗,避免再次复发以及再次手术。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具体包括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以及感染导致睾丸萎缩等,表明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治疗小儿斜疝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原因是:采用清晰度较高的腹腔镜,可准确将斜疝位置找出,避免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遭到破坏,同时,无需像传统斜疝手术治疗将疝囊剥离以及切开提睾肌,无需游离精索。显示器可将解剖结构放大,有利于解剖精准度的提高,主治医生熟练且仔细的手术操作,加上腹腔镜的准确度,可有效避免精索血管以及输精管遭到损伤,而引起患者术后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以及感染导致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7-8]。受样本及时间制约,本研究未就患者不良反应予以探析,有待再研究。

综上所述,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时间短且并发症少等优势,对短治疗小儿斜疝疗效果显著,具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1] 梁 欣,苏琼川,柯行顺,等.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180-181.

[2] 张永乐,王怀明.经外环口行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优势及手术技巧[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09):729.

[3] 林御文,裴广华.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43-44.

[4] 陈 凯.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6):16-17.

[5] 杨岭斌.腹腔镜高位结扎治疗小儿斜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471.

[6] 韦仕毅,韦承生.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105例体会[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中国社区医师,2013,15(01):152-153.

[7] 鲁 莹,张晓杰,马 岩.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278.

[8] 李 兵.微型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05):760-761.

本文编辑:吴 卫

R656.2

B

ISSN.2095-8242.2017.020.3781.02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囊腔镜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