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2017-06-28 15:5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鼻腔

陈 河

(广西北海卫校附属医院耳咽喉喉科,广西 北海 536000)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陈 河

(广西北海卫校附属医院耳咽喉喉科,广西 北海 536000)

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鼻腔冲洗液治疗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采取鼻腔冲洗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塞、流鼻涕、嗅觉、头痛、面颊疼痛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Lund-Kennedy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显著,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可进一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效果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创伤性小、操作简便及治愈率高[1]。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本研究旨在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6.5~65.5、平均(47.8±3.9)岁;急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9例、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1例;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5.8~64.2、平均(46.3±3.5)岁;急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0例、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在鼻内镜介导下切除钩突,开放筛泡,整体切除息肉;根据中鼻甲的病变程度,酌情切除部分中鼻甲,行中鼻甲成形术;进一步清除窦腔内炎症产物及病变组织;观察组在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采取鼻腔冲洗液治疗,鼻腔冲洗液:2~3%的生理盐水,添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在鼻内镜术后24 h,使用鼻腔冲洗器对病灶进行冲洗,患者头往前倾后,将鼻腔冲洗器的喷头缓解置入上侧的出水端,将另一端放置到清洗药瓶中,在挤压负压球期间,患者需屏住呼吸,使冲洗液循环通过鼻腔;每侧鼻腔冲洗100 mL,冲洗200 mL/次,持续治疗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VAS疼痛评分、Lund-Kennedy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Lund-Kennedy评分标准:从鼻息肉(2分)、水肿(2分)、鼻漏(2分)、瘢痕(2分)、结痂(2分)五方面进行评分,每侧10分,总分20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塞、流鼻涕、嗅觉、头痛、面颊疼痛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Lund-Kennedy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Lund-Kennedy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对比(±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组别鼻塞流鼻涕嗅觉头痛面颊疼痛对照组治疗前3.58±0.744.21±0.534.32±0.604.36±0.564.33±0.26治疗后3.03±0.222.81±0.303.02±0.352.71±0.521.76±0.11观察组治疗前3.77±0.694.22±0.544.33±0.554.23±0.574.36±0.24治疗后1.02±0.15*1.23±0.12*1.11±0.22*1.06±0.12*0.13±0.07*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Lund-Kennedy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Lund-Kennedy评分对比(±s)

组别VAS疼痛评分Lund-Kennedy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58±1.062.87±0.157.39±2.583.21±1.25观察组4.62±1.051.02±0.067.42±2.631.24±0.72 t 4.7528.6325.47510.242 P 0.0680.0410.0590.029

3 讨 论

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可清理炎症病灶、改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达到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目的。诸多研究表明,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旨在对病灶进行结构重建,消除病灶,改善通气及引流。但鼻内镜手术后鼻腔组织的再生、感染炎症反应及积液,均影响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鼻腔冲洗治疗作为鼻内镜手术后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促进术后鼻腔黏膜的愈合,防止粘连[3]。

[1] 汪 东,方 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12(3):405-407.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3] 赵 亮,谢 洪,白云波,等.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5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3):311-314.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62

B

ISSN.2095-8242.2017.020.3823.02

猜你喜欢
真菌性鼻窦炎鼻腔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