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探讨

2017-06-28 15:57王春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骨科置换术下肢

王春莲

(曲阳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北 保定 073100)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探讨

王春莲

(曲阳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北 保定 073100)

目的 探索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接受的80例骨科大手术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给予80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干预措施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2.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达到1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的护理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大手术患者临床饮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影响骨科大手术成效与否的重要临床因素之一,临床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够导致骨科大手术患者预后发生剧烈疼痛感,患肢部位出现局部肿胀,部分患者发生肌肉组织萎缩、骨节疼痛以及机体乏力等临床症状。由此可见,探索临床降低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临床生活质量等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接受的80例骨科大手术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拴预防干预措施及系统护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接受的80例骨科大手术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4~68岁,平均年龄为(43±1.3)岁,其中16例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4例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0例患者接受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5~67岁,平均年龄为(44±1.6)岁,其中15例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3例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2例患者接受髋部周围骨折手术.两组患者在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预防干预措施

骨科大手术前对80例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对骨科大手术方案、治疗意义、目的、效果以及手术流程及患者病症及可能发生临床并发症等予以告知,提高患者对手术及疾病治疗的认识程度和对医师开具的治疗方案的理解程度,从而帮助患者在消除术前不良情绪的基础上,提高患者对骨科大手术的配合积极性和遵医依从性。指导患者选取恰当的体位,接受术前训练以及术后活动,提高患者血液循环能力。在术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需要给予患者药品和医用用品的预防干预措施。给予患者提供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并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其中取患者平卧位结束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调整患者压力腿套包裹的松紧程度,对套管是否有扭曲、对折等情况予以检测,确定套管的畅通性和紧密性。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则开始通电对脚套裸部进行充气,并保持其压力处于稳定状态,同时确保弹力袜和脚套加压装置均能够保持压力稳定、牢固无脱落、褶皱等情况发生。

1.2.2 护理干预措施

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临床检测和记录,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用药指导和护理,对患者病情予以观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如下措施:①患肢护理:叮嘱患者采取绝对卧床休息,且体位以平卧位或健侧卧位为宜,同时给予软枕作为辅助,提高患者体位的舒适程度,以便促进患者静脉回流,降低水肿状况,同时对弹力袜的使用情况予以实时监测,避免引流管随体位变化的调整而发生脱落、扭曲、压迫或牵拉等情况发生,造成引流管阻塞。因此护理中需要确保引流管通畅和干净卫生,并且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患肢部位避免受热敷、挤压或者碰撞处理等。若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换不出现颜色加深、周径变大,则代表患者静脉回流受阻,若体温升高,则表示发生感染等症状,需要及时汇报与医生。②功能锻炼护理:预后前期给予患者肌肉按摩处理,同时指导患者开展肢体的被动锻炼,护理人员由下而上,对比起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对脚踝予以转动。与此同时,对髌骨和大腿肌肉进行推动或基牙,每天给予4次被动按摩,每次30 min。在被动功能锻炼过程中,需要与患者保持沟通,对其临床感染进行询问,对耐受程度予以评估。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指导患者开展主动训练,包括收缩活动和舒缩活动,每天三次,每次10~20 min,在此基础上密切监测患者耐痛性和活动能力,适度增加锻炼频次和难度;③其他护理措施: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采取主副食科学搭配,以清淡、低脂以及高维生素、高钠和铁食物为主。此外,待患者出院后,需要叮嘱患者养成积极的健康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并给予预后随访调查跟踪。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全部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拥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共计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2.5%,对照组共计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达到15%;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P<0.05),拥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的护理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 论

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大手术患者临床饮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1] 何宣莹,罗盛清,陈彦羽.老年全髓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干预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0(4):70-71.

[2] 武 霞.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293-294.

[3] 闫喜梅.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医药卫生:文摘版》,2015(15):00141-00141.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6

B

ISSN.2095-8242.2017.020.3853.02

猜你喜欢
骨科置换术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反肩置换术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