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在诊断PCNSL中的价值与影像特点分析

2017-06-28 15:5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实质淋巴瘤比值

周 生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5300)

CT、MRI在诊断PCNSL中的价值与影像特点分析

周 生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5300)

目的 分析CT、MRI在诊断PCNSL中的价值及影响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9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MRI扫描,观察其影像资料,比较各区域测量值。结果 肿瘤实质区NAA/Cho比值、NAA/Cr比值、Cho/Cr比值均比瘤周水肿区、健侧对照区高,ADC值均比瘤周水肿区、健侧对照区低(P<0.05)。结论 CT、MRI在诊断PCNSL中的价值高,可清楚显现肿瘤密度、形态及病灶部位,MRI影像表现较细致,诊断价值高于CT。

CT;MRI;PCNSL;影像特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严重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较为罕见,多发于近中线脑组织部位,具体病因尚无统一说明,加上PCNSL发病率低,病变无规律,对临床诊断与后期治疗带来困难[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PCNSL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究CT与MRI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影响特点,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9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26~72岁,平均(56.36±5.14)岁,病程4周~5个月,平均(2.16±0.47)个月;部分患者(55例)均存在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另有部分患者(35例)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如失语、眩晕、肢体乏力等。

1.2 方法

CT检查:选用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机(GE公司产),取仰卧位,扫描线与眦耳线对平,从颅顶到枕骨大孔扫描,参数设置:120 kv电压,380 mAs电流,1 mm层厚,螺距1.375∶1。待完成平扫后,优维显注射于外周静脉,70 ml,注速3 ml/s,增强扫描颅脑。

MRI检查:选用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线圈绕头,MRI平扫颅脑,扫描序列T1WI、T2WI,再增强扫描。T1WI行SE横轴位序列:TE15ms,TR450ms;T2WI行TSE序列,TE95.8ms,TR4000ms;FLAIR:TR9000ms,TI2500ms,TE116ms,层厚8 mm;DWI:TE165ms,TR3600ms,b值1000 s/mm2,矩阵312×512,层距0.5×0.8 mm,视野200×230 mm2。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扫描,0.2 mmol/kg,闭注肘脉,10 s内,在行T1WI增强冠、横、矢状位扫描。观察CT与MRI影像资料,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脂质(Lip)、峰值(ADC),再做周围水肿区、健侧对照区与肿瘤实质区内测量值比较。

1.3 统计学应用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x2检验,若P<0.05,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本组患者CT、MRI诊断影像表现

经CT、MRI检查显示,90例患者中,病灶特点:62例单发,28例多发,23个小结节,52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多位于额叶、顶叶、颞叶、小脑、胼胝体、基底节,详见表1。密度、信号特点:稍高密度40例,等密度28例,低密度22例,其中16例显示病灶内不均匀密度;CT呈现血管于其病灶内穿行,增强延迟1 min;MRI显示肿瘤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高、等信号,T2FLAIR显略高信号,DWI显高、略高、等信号,部分患者病灶出现T1、T2长信号区。边缘、强化特点:CT、MRI影像显示,肿瘤实质强化全都明显,72例明显强化均匀,18例强化不均匀,病灶延迟强化范围扩大;CT、MRI图像显示肿瘤边缘均模糊,有不同大小的水肿区。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CT、MRI的病灶检查情况(n,%)

2.2 本组患者CT、MRI诊断与病理结果及周围水肿区、健侧对照区与肿瘤实质区内测量值比较

本组病理检出90例均为PCNSL患者,CT、MRI诊断检出87例PCNSL患者,误诊为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各1例,CT、MRI联合诊断率96.67%与病理诊断率100%比较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肿瘤实质区NAA/Cho比值、NAA/ Cr比值、Cho/Cr比值均比瘤周水肿区、健侧对照区高,ADC值均比瘤周水肿区、健侧对照区低(P<0.05),见表2。

表2 本组患者周围水肿区、健侧对照区与肿瘤实质区内测量值比较(±s)

表2 本组患者周围水肿区、健侧对照区与肿瘤实质区内测量值比较(±s)

注:与瘤周水肿区、健侧对照区比,aP<0.05

区域NAA/ChoNAA/CrCho/CrLip/CrADC值肿瘤实质区1.89±1.06a1.22±0.24a1.99±0.56a6.25±2.23a0.57±0.09a瘤周水肿区1.26±0.981.33±0.471.36±0.453.55±1.360.94±0.17健侧对照区0.81±0.141.54±0.371.02±0.18-0.79±0.10

3 讨 论

本研究中,90例PCNSL患者经CT、MRI检查后,其CT、MRI影像学表现为:病灶特点:62例单发,28例多发,病灶多位于额叶、顶叶、颞叶、小脑、胼胝体、基底节。密度、信号特点:CT影像呈略高、等密度,MRI影像呈T1、T2均呈略长、等信号,DWI显示高、略高或等信号。边缘、强化特点:肿瘤实质强化全都明显;肿瘤边缘均模糊,有不同大小的水肿区。本结果说明CT、MRI诊断PCNSL具特异性良好,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PCNSL多为单发病变,多发病变考虑可能与颅内淋巴瘤多中心浸润有关[2]。另外,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实质区NAA/Cho比值、NAA/Cr比值、Cho/Cr比值均比瘤周水肿区、健侧对照区高,ADC值均比瘤周水肿区、健侧对照区低,CT、MRI联合诊断率96.67%与病理诊断率100%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CT、MRI诊断准确性高,对肿瘤实质敏感性强。分析其诊断结果:CT诊断可良好呈现肿瘤物理形态,不受外层组织影响,具高密度分辨率、准确定位、图像清晰等优势,通过数学计算可定量分析,借助测量射线吸收衰减值定量描述肿瘤[3-4]。MRI诊断可立体观察肿瘤形态、大小等性状指标,信号增强后,可定量描述信号指标,通过功能成像数据显示肿瘤情况。

综上所述,CT、MRI在诊断PCNSL中具较高应用价值,可全面描述肿瘤形态,影像表现丰富,可直观分析信号指标,利于诊断PCNSL,值得应用于临床中。

[1] 官 瑾.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与MRI表现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05-106,109.

[2] 王继伟,郑红伟,祁佩红,等.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4):8-11.

[3] 张荣恒.CT、MRI在诊断PCNSL中的价值与影像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7):113-115,120.

[4] 张 超,欧阳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 CT与MRI诊断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9):1219-1220.

本文编辑:吴 卫

R739.41

B

ISSN.2095-8242.2017.020.3879.02

猜你喜欢
实质淋巴瘤比值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