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7-06-28 15:57超,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汤加天麻椎动脉

高 超,李 琴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90)

•药物与临床•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高 超,李 琴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90)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CSA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为36例,观察组为37例,前者采取常规按摩、颈椎牵引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LVA、RVA、BA指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精神状态等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CSA能有效稳定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具颈椎病治疗推广价值。

椎动脉型颈椎病;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慢性疾病之一,尤以女性为多,因其病发病率高、病发时间缓慢,因此患者较易忽视,从而致使病情加重后加大治疗难度[1]。CSA症状表现主要有颈椎刺痛、酸麻、头痛及眩晕等,易导致患者生理机能下降,对此临床采用中医对症治疗,通过中药滋养以缓症状表现程度,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主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行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CSA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33~62岁,平均(48.43±5.6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79±1.50)年;观察组男14例,女23例,年龄35~63岁,平均(49.28±5.24)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21±1.03)年。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颈椎按摩、牵引等常规治疗,1次/d,进行7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服用,其中药处方为:旱莲草20 g、茯苓20 g、鹿含草20 g、盐双柏20 g、白芍20 g、银花藤20 g、玄参20 g、板兰根20 g、石斛15 g、白术15 g、僵蚕10 g、姜半夏10 g、双钩15 g、甘草5 g、天麻10 g等;若咽喉疼痛,则加土牛膝20 g;脾胃困湿,加党参20 g、神曲15 g;阴虚火旺,加生地15 g、麦冬15 g;肢体窜痛,加两面针20 g、羌活15 g;以水煎服,1剂/d,2次/剂,分早晚服用,持续7天后疗效评估。

1.3 观察及评定

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包括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估,包括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精神状态,总分100,分值与疗效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以例数(n),百分数(%)以x2检验,计量相关资料用“±s”,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指标

两组治疗后指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指标(±s,cm/s)

表1 两组疗效指标(±s,cm/s)

注:组间相比abP<0.05,组内相比aP<0.05

分组n时间LVARVABA对照组36治疗前26.75±2.5827.70±1.4228.87±2.24治疗后30.94±3.02a33.16±2.21a34.62±3.18a观察组37治疗前26.22±2.6127.10±1.3628.09±2.14治疗后37.35±3.29ab38.86±2.98ab39.77±3.57ab

2.2 两组QOL指标

观察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精神状态等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QOL评分(±s,分)

表2 两组QOL评分(±s,分)

注:两组相比*P<0.05。

分组n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对照组3668.37±5.7965.26±5.0769.96±5.24观察组3783.79±4.28*82.17±4.65*87.55±5.01*

3 讨 论

中医认为,依据CSA临床表现可将其列入“头痛”“眩晕”“血痹”范畴,而中医治疗中就存在诸多有关此病症治疗案例。中医讲究“髓海不足,则致脑转耳鸣;肝火旺盛,则致诸风掉眩”,因此其常以中药内服治疗,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通风、灭火清肝等目的,从而促进病情改善[4]。中医治疗多采用汤药内服,目前,临床治疗CSA推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内服,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头痛程度及眩晕次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5]。本研究现就对本院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治疗CSA疗效回顾分析,旨为临床中医提供相关依据。

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LVA、RVA、BA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稳定CSA患者左右动脉及基低动脉血流速度,促进其临床症状改善。分析原因为颈椎体积小、活动大,同时其结构脆弱,CSA病发后易导致其骨质退变,拉长椎动脉,致使颈部在活动时容易发生牵拉、扭曲,造成颈椎受损,常规按摩和牵引虽能促进颈椎动脉活血,但相对会引起颈椎受损严重,因此其疗效较不明显[6]。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则以中医讲究的清窍为主,通过中药调节患者体内脾、肾、肝三脏火气、淤血及虚弱等症状,以达到促进颈椎动脉血流平稳,降低椎间韧带炎症。此汤药中鹿含草、旱莲草、石斛及银花藤等用于患者清热通络;僵蚕、白芍、双钩可解痉止痛、祛风化痰;白术可用于运脾燥湿,茯苓可健脾渗湿,天麻则平肝息风,盐双柏、板兰根、玄参等以清热利咽;通过融合多种中药作用,以达到化痰活血、清热祛火、消痞散结等目的[7-8]。通过比较,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表明采用中药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机体活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受例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未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治疗CSA疗效显著,能快速稳定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中医学发展的大力推广和应用。

[1] 毕连涌,曲 弋,陈 红,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39.

[2] 张 旭.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河南中医,2013,33(11):1971-1972.

[3] 严战涛,陈轶腾,姚玉伟,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47(5):157-158.

[4] 张小荣,杨 涛.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12):95-96.

[5] 王常普.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2):231-232.

[6] 李灿杨,候军杰,潘志雄.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咽炎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7):2-3.

[7] 黄亚平.椎动脉型颈椎病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3(8):81-82.

[8] 胡兆斌.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与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109-111.

本文编辑:赵小龙

R681.53

B

ISSN.2095-8242.2017.020.3889.02

猜你喜欢
汤加天麻椎动脉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