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中对临床效果和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

2017-06-28 15:57李跟红张春晖袁冰清王任霞史晨霞冯明波许锡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咽鼓管中耳中耳炎

李跟红,刘 达,张春晖,袁冰清,王任霞,史晨霞,冯明波,许锡博

(1.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2.新泰市中医院,山东 泰安 271200)

氨溴索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中对临床效果和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

李跟红1,刘 达2,张春晖1,袁冰清1,王任霞1,史晨霞1,冯明波1,许锡博1

(1.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2.新泰市中医院,山东 泰安 271200)

目的 观察氨溴索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中对效果和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1例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54例行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及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均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M行氨溴索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氨溴索;分泌性中耳炎;血清;效果;炎性介质

分泌性中耳炎(SOM)为临床影响听力的常见疾病,其通常表现为中耳积液与听力下降[1]。前期SOM临床症状表现不显著,易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进而引发更严重病变,故确保SOM疗效及时机均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常规治疗SOM方案较多,但其治疗效果均欠佳,为此,本研究就选定的SOM患者54例行氨溴索治疗,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1例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7例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8~42岁,平均(29.31±7.53)岁,病程3~6个月,平均(4.39±1.22)个月;观察组54例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18~43岁,平均(30.12±8.24)岁,病程3~7个月,平均(4.88±1.53)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均未显示高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主要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鼻腔收缩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予氨溴索(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H20030360,30 mg*20 s)治疗,15 mg/次,每周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5 mL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置于零下70度冷存备用;之后行鼓膜穿刺抽取中耳积液标本,标记后置于零下30度待检;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耳积液IL-8(白细胞介素8)、IL-1β(白细胞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予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耳积液PCT(降钙素原)水平。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耳积液炎症因子变化情况,主要包括:PCT、IL-8、IL-1β、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CT、IL-8、IL-1β及TNF-α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

较之治疗前,两组治疗后PCT、IL-8、IL-1β及TNF-α均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s)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aP<0.05;组间与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时间PCT(μg/L)IL-8(pg/mL)IL-1β(pg/mL)TNF-α(ng/mL)对照组治疗前6.23±0.6215.26±1.753.46±0.422.74±0.13治疗后3.21±0.18a11.23±1.15a2.13±0.18a1.42±0.15a观察组治疗前6.25±0.6415.43±1.853.49±0.412.75±0.11治疗后1.01±0.12ab8.12±0.74ab1.52±0.16ab0.74±0.16ab

表2 对比两组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s)

表2 对比两组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s)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aP<0.05;组间与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时间PCT(μg/L)IL-8(pg/mL)IL-1β(pg/mL)TNF-α(ng/mL)对照组治疗前9.57±0.7620.32±2.185.26±0.483.86±0.32治疗后5.13±0.43a14.25±1.42a3.24±0.26a2.10±0.13a观察组治疗前9.58±0.7820.35±2.175.19±0.373.85±0.28治疗后2.42±0.23ab10.35±1.06ab2.05±0.22ab1.00±0.11ab

3 讨 论

SOM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可致使患者出现听力降低、中耳积液等症状[2]。SOM患者以炎性状态、听力损伤为主要的病理表现,且炎性状态不仅表现于血液指标中,而且于耳积液中表达水平同样较高[3]。故临床针对SOM治疗,不仅需将患者的耳积液及听力解除,而且应有效促使其血清及耳积液炎性递质改善。

TNF-α、IL-8、IL-1β、PCT等指标作为临床反应机体局部及整体炎性重要指标,其敏感度均较高,故临床监测此类指标可有助于临床实时了解患者疾病状态及变化程度[4]。咽鼓管存在类肺表面活性物质,通过对咽鼓管开张压力予以调解,以保持咽鼓管正常功能,使用药物治疗以调节咽鼓管类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及合成为治疗途径中的一种[5]。本研究采用的盐酸氨溴索属于黏液溶解剂,其具促使机体的炎性介质释放降低及抗氧化等作用,该药物主要是通过对耳道内纤毛活力进行调节,以达到廓清效果的目的,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且其对分泌物稀释廓清作用效果较佳[6]。除此之外,盐酸氨溴索可增强黏膜浆液腺分泌,以降低粘液腺分泌,促使分泌物更易被清除,同时可提高纤毛传输系统功能,以加快粘液纤毛运输,进而有效促使中耳积液排出[7]。加之氨溴索刺激中耳腔黏膜表面质以及咽鼓管的活性物分泌及合成,可有效缓解咽鼓管压力,于引流与通气等方面均具显著改善作用。经研究,结果发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中耳积液炎症因子(TNF-α、IL-8、IL-1β、PCT)水平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这与李妮、李国义[8]等人文献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验证氨溴索的临床应用有效性、可行性。但关于本研究两组远期复发情况,由于受样本、时间等各种因素限制未加以分析,待深入研究再予报告。

综上所述,氨溴索治疗SOM患者,不仅能够促使其血清炎性介质水平降低,而且有效改善患者耳积液炎性介质,进而提高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严福波,陈应超,张清元.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01):89-90.

[2] 朱运华,李梅生,董明敏.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09):461-464.

[3] 金 玲,张 日.鼓膜穿刺灌洗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20(05):828-830.

[4] 潘阳春,黄小荣,王 军.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和盐酸氨溴索治疗OME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社会医师,2016,32(18):69-70.

[5] 钟伦坤,孙永东,陈隆晖,等.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联合鼓室清窍汤冲洗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2):114-117.

[6] 郑 涛.氨溴索佐治哮喘性支气管炎9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13):1977-1979.

[7] 任春利,阮军缪,李 丽.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8):1986-1989.

[8] 李 妮,李国义.氨溴索鼓室内注射对中耳炎患者免疫功能及听力的影响,2015,25(06):602-605.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64.21

B

ISSN.2095-8242.2017.020.3907.02

猜你喜欢
咽鼓管中耳中耳炎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声导抗基本概念(4)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
婴儿中耳炎与喂奶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