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

2017-06-28 15:57阮华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脑外伤持续时间苏醒

阮华辉

(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200)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

阮华辉

(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200)

目的 探讨对比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急诊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手术麻醉中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进行干预。对比两组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统计两组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麻醉前HR和MAP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A组和B组HR、MAP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且麻醉后A组HR、MAP明显高于B组(P<0.05);A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且前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位2.0%,显著低于B组的18.0%(P<0.05)。结论 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较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佳,且安全性也更高。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脑外伤;麻醉效果

对于急诊脑外伤患者来说,大多发病紧急、病情严重,且需要给予紧急手术救治才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并保证术后认知功能的快速恢复。近年来研究显示[1],理想的麻醉效果是急诊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及重要保证。随着临床上关于麻醉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此类患者的应用对比报道也不断增多,但是仍需要系统性、深入地观察和探讨以确定麻醉效果更为理想的药物。鉴于此,本研究特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干预,并统计对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从不同方面明确不同药物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急诊脑外伤患者中选取100例作开展对照研究,纳入者均为急诊患者,均符合脑外伤诊断标准及手术治疗指征,均满足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且本人或家属签订同意书;排除合并有其他部位严重创伤、严重内科疾病、对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存在禁忌症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所有入选者均利用随机数表分组,即A组和B组。A组50例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43.7±12.0)岁,男性29例、女性21例,受伤距入院时间19~62 min,平均(32.5±10.3)min,病因:交通事故、重物砸伤、高处坠落、其他者分别有26例、11例、8例、5例;B组50例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42.6±12.9)岁,男性27例、女性23例,受伤距入院时间15~60 min,平均(31.8±9.6)min,病因:交通事故、重物砸伤、高处坠落、其他者分别有25例、13例、7例、5例。A组与B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并给予异丙酚(西安力邦制药,生产批号:20141203)和维库溴铵(重庆药友制药,生产批号:20141129)诱导麻醉,剂量分别为1.5~2.0 mg/kg和0.07~0.15 mg/kg。A组和B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生产批号:20141208)与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生产批号:20141214),前者首先给予静脉注射,剂量为0.3~0.6 mg/kg,然后给予持续微量泵注,剂量为0.003~0.006 mg/kg;后者直接给予持续微量泵注,剂量为0.1~0.2 mg/kg。两组均持续给药至手术结束,且均给予多功能监护仪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统计两组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其中HR和MAP由多功能监护仪测得;不良反应为麻醉药物所致。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8.0版本行组间差异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两组间差异检验方法分别为x2和t,且均将P<0.05记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 结 果

2.1 麻醉前后HR和MAP比较

麻醉前HR和MAP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A组和B组HR、MAP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且麻醉后组间HR、MAP对应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前后HR和MAP比较(±s)

表1 两组麻醉前后HR和MAP比较(±s)

注:与麻醉前比较,aP<0.05

组别nHR(次/min)MAP(mmHg)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前麻醉后A组5084±1075±8a87.9±7.978.2±8.3aB组5085±967±7a87.5±8.170.7±7.2at 0.12710.0790.2098.587 P 0.8520.0000.7430.000

2.2 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A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且前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比较(±s)

A组50183.6±12.93.9±1.3 B组50162.7±10.86.2±1.4 t 19.32712.568 P 0.0000.000

2.3 不良反应情况

A组术后有1例出现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B组术后分别有2例、3例、1例、3例出现头晕、呕吐、低血压、寒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x2=5.367,P=0.012)。

3 讨 论

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急诊脑外伤患者来说,麻醉药物选择方案较多,如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等,均是此类患者常用的麻醉药物。但是多种药物在麻醉过程中均存在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如麻醉时间短、麻醉效果差、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较大、镇痛效果不理想、术后不良反应多等。因此临床医生和研究学者应当积极研究对比,争取明确一种能够在有限延长麻醉时间、改善麻醉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目前关于需行手术治疗的急诊脑外伤患者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应用价值研究较多。两种药物均能够稳定血压,并且镇痛作用理想。但是研究指出[2],瑞芬太尼镇痛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在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急诊脑外伤患者中存在有明显的不足。此外,在此类患者中,往往需要大剂量的瑞芬太尼才能够保证镇痛效果,但是很容易诱发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会诱导呼吸抑制,进而影响术后恢复。舒芬太尼属于一种新型的麻醉药物,其镇痛效果理想,且维持时间较长,对于需要紧急手术的急诊脑外伤患者能够快速发挥镇痛效应。另外,该药物的亲脂性能良好,能够穿过血-脑脊液屏障[3],并通过结合血浆蛋白发挥镇痛效果,在较小的剂量条件下便能发挥理想的作用。故此,该药物的安全性较高,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相关研究显示[4],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中,采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瑞芬太尼者,说明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更为理想。本研究中A组麻醉后HR和MAP、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相关数据明显优于B组,也证实了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舒芬太尼麻醉药物应用的优越性。此外,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B组,肯定了舒芬太尼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建议在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中选用舒芬太尼作为麻醉药物,从而能够发挥理想的镇痛作用,还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保证安全性。

[1] 林 山,蒋晓芳,徐 涛,等.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4):350-352.

[2] 郝美玲.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100-100.

[3] 付 饶.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91-1393.

[4] 李国军.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2015,35(10):98-99.

本文编辑:吴 卫

R614

B

ISSN.2095-8242.2017.020.3924.02

猜你喜欢
脑外伤持续时间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变径组合提升管内团聚物持续时间的分析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脑外伤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和颅脑CT的应用效果对比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