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栗林公园里体会茶道之美

2017-06-28 21:25于斐
食品与生活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室虚空茶道

于斐

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朴素、寂静、谦逊、自然风格的事物。在栗林公园里缓缓前行,萧萧竹径透青莎,云淡风高碧华净。那些树木、园林、房屋、流水,处处可感受到一种和谐、宁静又空净的美感。

栗林公园曾经是全日本最著名的回游式大名庭,位于日本四国香川县的高松市,在紫云山的东麓,有将近400 年历史。从大门入口,经过一排屏风松树,走到了日暮厅。这是一间建于1898 年的茶室。而位于园内最南端南湖湖畔的掬月亭,曾经在藩政时代是藩主用来招待贵宾赏景品茗的大茶屋,如今也对外开放,并提供抹茶、煎茶与和果子。冈村天心在《茶之道》一书中著文:中国茶史分为三个时期,唐代的煎茶是古典主义,宋代的点茶是浪漫主义,明代的淹茶是写实的自然主义。现代的泡茶方式属于最后一种所述的淹茶。不同的泡茶方式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情感思想和生命理解。日本茶道虽起源于中国唐朝,但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衍生为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熔为一炉的仪式。

16 世紀末,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将“和、敬、清、寂”这四个字作为茶道的根本。“和”即平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以和处之;“敬”即尊敬,既有对长辈的敬重,也有对友人及同辈间的敬让和爱戴;“清”即洁净,有品行高洁的含义,也表示了茶道的种种礼仪;“寂”指茶道之美的最高理念,在求“静”的同时,也内关自己心灵,在深沉的思索中逐渐让内心沉淀平缓。茶,不再只是诗情画意的娱乐,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法,更是一种对生命精彩之处的信仰。而抹茶一道,依旧是日本文化中的茶中之茶。“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是掬月亭的写照。在茶室里小歇,茶室仿佛一隅绿洲,让旅途中的人得以相聚于此,眼前是花艺庭园之美,身处于清远宁静之所。日本的茶室又有“虚空之所”或“不全之所”的意思。虚空之所,是刻意留出来一些空间,交由想象力来加以补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留白;不全之所,源于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生命本来就不可能完美,人们只有在心智上克服自身的不完全,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实。掬月亭的茶室外观上虽然其貌不扬,但在简朴的外表下却深藏着高贵。茶室斜顶垂檐的高度,只容许少许阳光射进,即使在白昼,屋内的光线也

不会太刺眼。从屋顶、地板到家具摆设,色调都偏素淡,即使角落里也保持纤尘不染,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静与净的无扰效果。茶室的简单与纯净源自于对禅寺的模仿,所以会有“禅茶一味”的说法。这里还蕴含着道家的主张:如果人人都能够保持大物与小我的和谐相处,生命必定会有更多喜乐和自足。和友人面对面席地而坐,捧起碗中的翠绿色抹茶,缓缓啜饮,浅浅的清香伴随着深深的苦,只是清苦,没有涩感。喝完茶后,拿起碟中的和果子食用,翡翠般的碧绿色,有着红豆沙的夹心,顷刻间,抹茶的苦感被和果子的甘甜取代。终于也明白了,为什么平日素常吃和果子的时候,忍受不了它的甜腻,那是因为缺少了抹茶作为前奏,甘与苦本就是相辅相成。

踽踽独行远眺望,深秋薄暮月朦胧。风在松树间沙沙作响,事物之美横现眼前,霎那便是永恒。茶道之美,茶叶需要珍惜礼敬,而所谓的“道”,也就是“在路途上”。

猜你喜欢
茶室虚空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息心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茶道人生
《茶道六百年》
关于它,或水
虚空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