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管联合呼吸过滤器在神经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2017-06-28 15:52马海萍范仉金龚艳艳顾蕊欣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密闭式血氧开放式

马海萍,范仉金,龚艳艳,顾蕊欣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南昌 330006)

密闭式吸痰管联合呼吸过滤器在神经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马海萍,范仉金,龚艳艳,顾蕊欣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联合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联合呼吸过滤器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资料,根据吸痰方式的不同分为密闭式吸痰组和开放式吸痰组,每组各30例。密闭式吸痰组采取密闭式吸痰管联合呼吸过滤器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密闭式管理;开放式吸痰组采取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吸痰中、吸痰后5 min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和气道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2组吸痰前、吸痰中、吸痰后5 min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吸痰中、吸痰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开放式吸痰组(P<0.05)。密闭式吸痰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P<0.05),2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密闭式管理,可有效避免外源性感染,避免医护人员吸痰相关职业暴露及环境污染,有效切断患者间的交叉感染途径,吸痰更及时、简便,可提高人工气道的护理水平。

密闭式吸痰管;呼吸过滤器;气管切开

颅脑损伤、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肿瘤等重型颅脑疾病患者,昏迷时间长,咳嗽反应差,吞咽障碍,呕吐、误吸、不能有效自主排痰,为能及时清除分泌物与异物,气管切开后的吸痰护理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必要措施[1]。而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术后最为主要的常见并发症。为能及时吸痰,又能避免因操作不慎或环境因素等交叉污染而加重肺部感染,2015年8月10日起,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联合应用呼吸过滤器进行封闭式呼吸道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8月10日至2016年8月30日本院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资料,根据吸痰方式的不同分为密闭式吸痰组和开放式吸痰组,每组各30例。密闭式吸痰组男16例(占65.79%),女14例(占34.21%);年龄23~72岁,平均(54.60±17.30)岁;主要诊断:脑出血1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夹闭术后8例,重型颅脑损伤6例,烟雾病3例。开放式吸痰组男19例(占63.33%),女11例(占36.67%);年龄20~73岁,平均(53.70±16.30)岁;主要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夹闭术后9例,重型颅脑损伤8例,脑梗死5例。2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材料

密闭式吸痰管: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呼吸过滤器:美国 Covidien llc 生产。开放式吸痰管:即一次性使用可调压吸痰管,南京逢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1.3 吸痰方法

密闭式吸痰组:将密闭式吸痰管直端接口与气切套管相接,侧端接于呼吸过滤器。创新之处有:1)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延长管与输氧管通过“三通”并联,接于密闭式吸痰管注液口;2)冲管用灭菌注射用水以输液方式悬挂于输液钩,排气后夹闭止液,去除头皮针接于密闭式吸痰管冲洗口;3)尾端打开帽盖,连接吸引器连接管。调节中心吸引表负压。吸痰时右手将吸痰管送入气道,左手按压负压控制阀进行吸引,吸毕,将吸痰管完全退出分隔阀之上,关闭分隔阀,左手按压负压控制阀,右手松开冲洗输液夹进行冲管,冲洗完毕关负压,操作结束。整套装置常规24 h更换,如呼吸过滤器有分泌物附着时应立即更换。

开放式吸痰组:直接采用一次性使用可调压吸痰管切开处吸痰,吸痰完毕撤除吸痰管。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吸痰中、吸痰后5 min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和气道黏膜损伤)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吸痰前、吸痰中、吸痰后5 min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

2组吸痰前、吸痰中、吸痰后5 min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吸痰中、吸痰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开放式吸痰组(P<0.05),提示密闭式吸痰法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影响更小。见表1。

表1 2组吸痰前、吸痰中、吸痰后5 min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

2.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密闭式吸痰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P<0.05),2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无数据,采用确切概率法。

3 讨论

3.1 密闭式吸痰法较开放式吸痰法的优越性

密闭式吸痰法吸痰时不中断给氧,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短暂。本研究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法更不易因吸痰而降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而开放式吸痰法吸痰后却容易降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由于密闭式吸痰管装置中,输氧管与湿化液并联,氧流使湿化液成雾滴,可减轻气道黏膜刺激;氧气从湿化管输入,减少通气死腔,提高供氧效果。吸痰时未中断供氧,不易致患者缺氧,SpO2不下降。反之,开放式吸痰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缺氧和交互感染。造成PO2、SpO2显著下降[2-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吸痰方法对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变化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密闭式吸痰法减少了外源性感染,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有效避免操作不慎造成的污染,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4-10]结果一致。Combes等[11]报道,与开放式吸痰相比,使用密闭式吸痰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Lee等[12]研究认为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密闭式吸痰对SpO2影响小,可防止肺部感染发生,操作时间缩短,降低患者费用。呼吸过滤器有人工鼻之称,可过滤细菌与尘埃,避免交叉感染,并可将呼吸气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湿润和温化吸入气体。吸痰后行输液式冲洗,操作简单,无污染。

密闭式吸痰法省时省力,吸痰更为及时[11]。密闭式吸痰装置只需一次连接,后续吸痰基本无需准备时间;而开放式吸痰,每次均需开启冲洗液瓶盖、打开吸痰管包装、戴手套、调负压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而延误最佳吸痰时机。

采用微量注射泵追加湿化液,精准易控。通过三通接头,将氧气管和微量泵湿化液联通在一起,达到了持续湿化氧气吸入的目的。

可减少80%以上医疗废物。本研究开放式吸痰组使用普通吸痰管,每次1根,一位患者24 h需10~22根,手套10~22副,纱布20~40块;而密闭式吸痰,仅需24 h更换一次,尤其适用于痰多需频繁吸引以及开放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护理。

3.2 密闭式吸痰法存在局限性

呼吸过滤器具有滤过细菌和保湿保温的优点,但易因分泌物附着造成阻塞,导致二氧化碳储留和气道压力升高,因此,呼吸过滤器不适宜呼吸道分泌物多而稠的患者,应在严密监护下应用。

操作密闭式吸痰管,需进行专项培训。初学者感觉不灵便,难以吸尽痰液,负压掌控不好,或冲管时未关闭分隔阀,水进入呼吸道,致患者缺氧、呛咳。

密闭式吸痰管与呼吸过滤器,相比普通吸痰管价格昂贵,与患者最终受益之间,其性价比,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联合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及呼吸过滤器进行呼吸道封闭式管理,密闭式吸痰操作,可避免操作不慎所致的外源性感染,降低职业暴露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同时大大减轻护理工作量。但管理不当,也有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动态监测呼吸相关参数,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等,发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

[1] 赵国琼,朱英华,陈铸琳.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6(1):3-4.

[2] 王晓萍.传统式吸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方式的临床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4,20(4):41.

[3] 陈海霞.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的比较[J].健康之路,2015(9):42.

[4] 胡锦玉,江华,章淑华.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4):7-8.

[5] 马杏云,候改英,刘春霞,等.密闭式吸痰管留置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35-37.

[6] 余追,刘娇.密闭式吸痰对气管切开患者痰液菌群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39-2040.

[7] 李秀花,王璐,侯剑,等.密闭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45-146.

[8] 邱燕燕.两种吸痰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7):616-617.

[9] 王兰,晁彦公,李黎明,等.密闭式吸痰预防VAP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6,46(17):50-51.

[10] 刘妍,何立平.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效果[J].护理研究,2006,20(18):1619-1620.

[11] Combes P,Fauvage B,Oleyer C.Nosocomial pneumonia in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the Stericath closed suctioning system[J].Intensive Care Med,2000,26(7):878-882.

[12] Lee E S,Kim S H,Kim J S.Effects of a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 on oxygen saturation,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nd nursing efficacy[J].Taehan Kanho Hakhoe Chi,2004,34(7):1315-1325.

(责任编辑:钟荣梅)

2016-10-12

范仉金,副主任护师,E-mail:fzjmail@163.com。

R473.6

A

1009-8194(2017)03-0083-03

10.13764/j.cnki.lcsy.2017.03.034

猜你喜欢
密闭式血氧开放式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