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古民歌《鸿雁》赏析中国民歌乡情之美

2017-06-28 21:19喻利福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民歌鸿雁乡情

乡情,往往体现为乡愁,是常年在外离乡背井的游子们,对故乡产生的一种思念之情,思念那片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思念那幼年的时光,思念那朝夕相处乡里乡亲,还有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民风民俗。无尽的思念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常见的是诗词、音乐、书法、绘画等等。现代中国民族歌曲中的蒙古民歌《鸿雁》,便是这类作品的上乘之作,中国民歌乡情之美,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歌曲的原型产生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歌曲的旋律美,歌曲的歌词美,歌曲演唱形式的多样美等等方面,下面便从这几个方面来阐释中国民歌的乡情之美。

一、《鸿雁》美丽的传说

《鸿雁》是一首传唱大草原几百年的酒歌逐步演变而成。据记载,1790年盛夏,乌拉特西公旗莫日更庙一世活佛云游到现今呼勒斯太苏木境内,现今五原县境内的海子堰,二百多年前,那里是一片汪洋,一个天然大湖泊,里面长满了芦苇,是鸿雁等水鸟的天堂。

这一天,湖边有一户牧民家接待远方来的弟弟,有四、五个亲朋好友正在他家里最大的蒙古包里,活沸被邀请到进来,他们一边喝奶酒、喝酸奶,一边吃手扒肉,一边唠着家常。天色不早,弟弟因路途遥远将起身告辞,在哥哥真诚的再三挽留下,弟弟答应再住一个晚上,宾客再度入座,继续喝酒、吃肉、聊家常,在酒精和当时的气氛下,弟弟一边是难以割舍兄弟情谊,一边是牵挂远方自己的家人,感染者每个人,心里都产生了莫名的惆怅,活佛信步走出包外,放眼望去,南面呼勒斯太湖,湖面上畅游着一对对洁白的天鹅;北面是连绵的山川,一群群悠闲嬉戏的牛羊。此情此景触动了活佛的灵感,吟唱了一首词,这便是现在《鸿雁》歌词的雏形。

活佛回到寺庙后,把這首歌让乐师们记谱演唱。一首传唱大草原几百年的酒歌就这样产生了。据了解,《鸿雁》这首歌的最终成型,是呼勒斯太苏木的内蒙古直属乌兰牧旗作曲家祁达楞太完成的。

二、《鸿雁》的旋律美

中国民歌表现乡情之美的歌曲,一般都是旋律幅度不宽,一般采用级进或者小跳的旋律进行,五声调式,羽调式居多,曲调较为平稳、舒缓,表现恬静、柔和的思乡情感。

《鸿雁》运用级进和小跳的旋律进行,分节歌形式,歌曲五声调式4/4拍,有徵调式和羽调式的交替感,歌曲前奏厚重低沉旋律模进,后又轻轻的拨动着人的内心,歌声自然进入:鸿雁 天空上,对对排成行;第二句旋律和第一句旋律进行方向相反,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顶真手法,给人以相思之情缠绵不绝之感;第二段旋律相同,歌词不同,情绪有了进一步的抒发,反复一句:天苍茫 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进入间奏,竹笛吹奏的悠扬旋律,旋律的张力逐步加大,间奏直接升高伴音到降A调,思乡之情绪进一步膨胀,愈加难以自制,牵动着游子那颗难以排遣的思乡情绪;第三段歌词,歌声进入:鸿雁 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第四段歌词,歌声进入:鸿雁 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歌曲结尾反复了这一句:酒喝干 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落在羽音上,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歌者在难以排遣的乡思情绪中,在奶酒的微醺下,渐渐的甜甜入眠了,又仿佛梦到了自己变成了鸿雁,飞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北方草原上。

三、《鸿雁》的歌词美

中国民歌乡情之美的歌曲从歌词内容上看,主要描写远离故乡的人们对故乡的地理环境、饮食、民俗等的思念。人们对故乡思念其实是一种寻根的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对故土的强烈依恋,更重要是一种精神的依托和回归。海外游子身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思恋,更包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对祖国,对故土生活的人们一种强烈的爱,一种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

第一段歌词描述在秋风萧瑟的草原上,鸿雁面对寒冷的冬天来临,呈一字形准备迁徙的画面,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拉起了马头琴,凄凉的琴声仿佛是倾诉着和鸿雁的依依惜别;第二段歌词,描述了鸿雁南飞,离开自己生活的家乡,越过广袤的芦苇荡的悲壮画面,仿佛草原上的人们,也和鸿雁在对话,一种留不住的挽留,一种明知故问的问句,鸿雁啊,你们这是要到哪儿去啊,可别忘了北方是你的家乡哦!第三段歌词,视角转移到南方,作者看到鸿雁北归,勾起了自己浓浓的思乡情绪,恨不得自己能插上双翅,只有拜托鸿雁把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带回故土,也希望自己内心的呼唤化作悠远的歌声,能与草原的琴声遥相呼应,此时的作者恍惚中,仿佛闻到了草原上春天的气息;第四段歌词,恍惚中作者问鸿雁:鸿雁啊,飞到哪儿了,替我问问苍天,究竟还有多远才能到我心中的草原?一定记住把我的思恋带回去,带回到我心爱的北方草原,我就边喝酒边等着你的好消息咯,“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描述作者在浓浓思乡情状态下,难以抑制内心的孤独,只管举杯痛饮,一杯接一杯的干,醉了就回去了,仿佛也盼望着梦中能回到那日思夜想的故乡。

四、《鸿雁》多样性的二度创作美

《鸿雁》由著名歌手呼斯楞首唱,呼斯楞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乌拉特前旗的一个牧民家中,草原母亲赋予他一副好嗓子,他的歌声蕴藏着蒙古草原特有的沧桑粗犷和悠长韵味,适逢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大批背井离乡常年在外追逐梦想的人们,总是有难以排遣的孤独,一曲《鸿雁》,使得无数思乡人潸然泪下。

《鸿雁》是许多演唱者青睐的作品,有许许多的歌手、歌唱家参与了对作品的演绎,可以说是各具特色。按照习惯的唱法划分,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的歌手对《鸿雁》演绎,都有其擅长的情感阐释,这也证明这首作品包容性强,任何唱法都可以找到自己情感的切入点,这也是作品独特的成功之处。

五、小结

《鸿雁》是游牧民族文化背景下,集体创作的一首经典歌曲,马背上的民族既骁勇善战、粗犷豪放又细腻温柔、多情善感,世世代代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对鸿雁的生活习性可谓相惜相怜。《鸿雁》是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代表之作,体现出中国民歌五彩斑斓的美,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也足以让世界人民窥见中华民族的音乐之美。善良勤劳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歌,这是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营养源泉,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之一。

作者简介:喻利福,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声乐讲师,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2006年四川音乐学院高师声乐教学学科专业研究生进修班结业,主攻方向:声乐教学,声乐瑜伽学,中国诗词歌曲创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民歌鸿雁乡情
追往以自鉴——中国民歌演唱的教育传承
乡情
乡情如歌
鸿雁飞
雄鸡和鸿雁
侨讯乡情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