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的艺术

2017-06-28 21:21王丽娟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浅析艺术

王丽娟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作为仍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电视节目,有着与其他传统媒体不同的,独特的语言特点和作用。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和音乐语言经常被称作电视的“金三角”,它们以各自的方式支撑起电视节目,这一点在电视纪录片中表现尤为突出。而作为文字语言的“纪录片解说词”地位却颇为尴尬,仿佛先秦.宋玉口中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多了,破坏了画面的意境;少了,则令人感觉整个节目不知所云。所以,只有认识解说词的地位和作用,艺术的展现其独特魅力才会声画合一。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解说词;艺术;声画合一;浅析

在“电视纪录片”——这样一个声画兼容的视听空间里,画面的主体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解说词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说,电视画面是节目的灵魂,那么解说词可以称之为节目这个躯体里流动的血液,是它赋予节目以生命的活力,这活力的强弱决定于解说的力量。”

一、解说词的地位

许多人可能认为,电视纪录片重点是画面语言,解说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解说词与画面应该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它对纪录片中画面的上下穿缀、历史阐释、背景交代、情节叙述、主题升华、情感抒发、意境烘托和气氛渲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我们看一幅照片,许多情况下都要依赖于图片的文字介绍才会有更深的认知。如果没有文字语言的配合,画面语言独立传播的可能也就不会存在,更多时候画面语言也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

1.电视的画面对非现实时空表现具有局限性。对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时间,电视的画面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强势地凸显它对现实生活的追踪和对现实时空的记录。与此同时这种强势的反面暴露出了它的不足,那就是对历史时间一旦错过只能望洋兴叹,对未来也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当然现在的三维特效等技术手段虽然可以相对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如果缺少了恰到好处的解说词和音乐特效,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将大打折扣。

2.电视画面具有多向性和抽象性的局限性。在电影界有个非常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是指同一个画面在不同的背景下和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结论。文字是抽象的语言,而视觉形象则是具体的,一座房子就是一座房子,一棵树就是一棵树,就像我们千万个人读同一本书的时候,各自脑海里会浮现出千万个不同的主角形象,将这个人物搬到荧屏上就变成了具体的某一个人,但是这种具体仅只画面形态的外在和可视,如果把它作为一种语言,那么它的所指是多向的、抽象的。

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电视画面传递的是表象的、外部的和瞬间的形象,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比如人物的心理刻画则表现得无能为力。

4.无法明确回答新闻的六要素。电视专题节目以叙事为主,虽然不像新闻节目有那么强的时效性,但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这六要素也是其基本要素,如果离开解说,画面本身很難做出明确清晰地表达,只有声画合一,问题才能一目了然。

二、解说词的作用

无论多么完美的画面构图,多么生动的图像造型,多么流畅的画面编辑,永远不可能面面俱到,单靠画面一种元素显然不足以展示客观世界的生动和丰富,人们总是要调动全部感官参与欣赏活动,只有在多种手段的相互配合下,才能激发受众积极地审美参与,使他们全方位的感受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画面难以企及、无法涉足的遗憾之处就为解说词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1.交代背景。画面语言是直观的,它可以把观众带入到特定的、真实的环境当中,但是。这是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一时难以明了,这就需要解说词来说明交代。

2.提供信息。电视本身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这种信息传播除了依靠画面语言,解说词同样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关背景和相关知识。

3.引导思路。电视画面语言的多向性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语义的含糊,所以解说词往往还要担当者引导受众的任务。

4.诱发联想。引导思路是对观众做定向的牵引,诱发联想则是营造一种让观众放开思维在节目空间里自由想象,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诗情,而且延伸了画面情节,拓展了画外空间,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5.强化感情。电视画面的表达是形象的,但也是间接地,解说词的抒情议论是直接的,可以直接撞击观众的心扉引起共鸣和认同感。

6.承上启下。镜头内容转场时很多时候有某种间断感,但在表达效果上并不希望或者不宜有段落感,这时候通常需要解说词来缓冲一下,消除硬接的痕迹,使段落场面之间过渡自然流畅,在结构上显得严谨、完整。当然承上启下的解说词要求精当、自然,要不着痕迹。

三、解说词的艺术展现

1.形象生动,画龙点睛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与画面之间是相伴相生的辩证关系。首先,解说离不开画面,画面语言是电视的基本语言形态,没有了画面就无所谓解说。形象生动的解说词简洁凝练、优美流畅,能给观众带来无穷的韵味和美的享受。画面具有形象性,解说词也不例外,但两者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解说词往往是对画面的补充、点染和深化。好的纪录片解说词正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结合。

2.幽默诙谐,情趣盎然

富有幽默感的纪录片解说词不仅能表达创作者的情致和感悟,传递画面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信息与感情,还能让观众在另一种“审美空间”中获得“审美期待”的满足。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大型生态纪录片”的《森林之歌》一经播出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该片以生动、写实,又不失浪漫的拍摄风格,精彩、奇妙,又不失深度的内容,让人们了解到真实的自然生态文明。尤其是那种中国式幽默,生动优美,深沉隽永,使看似平淡的自然场景变得颇富情趣和意蕴。

3.抒情写意,落笔生辉

纪录片的解说词在风格上接近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诗情的注入。《西藏的诱惑》创作者刘郎将自己饱满、真挚的主观情感体验融入到西藏绮丽而纯净的客观画面之中:“像旭日诱惑晨曦,像星星诱惑黎明。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强烈,那样不可遏止。对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来说,像蓝天诱惑雄鹰;像山野诱惑春风,像草原诱惑骏马,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巨大,那样难以摆脱。对敢于追寻的艺术家来说,像大海诱惑江河。”我国传统艺术创作十分注重写意,讲究 意境。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有了“意”的加入,会很有韵味。纪录片《江南》开头这样写道:“这是一幅宁静的画卷,画的是‘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行彩色的诗句,写的是‘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是一年年可以开花的莲藕,江南是一代代仍旧吐丝的春蚕。江南是一组文化的瓦片,经历过新风细雨;江南,是一座历史的石桥,构筑在古今之间…”创作者杨晓民以江南最有代表性的诗、画、景物,构就了江南特有的意象,让观众张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醉人的江南情怀。

4.饱含哲理,意味深长

纪录片通过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社会深度的洞察、对人生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一种超乎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解说词写作学问之大、之深,有待我们今后继续研讨。

5.言简意赅 精辟透彻

解说词写作要求精炼、精到,进而达到言简意赅的水平。因为解说词写作具有很强的交流性、对话性,可以说是面对面与观众进行各个层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撰稿时要有很强的传播意识,力避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必须亲切随和,又尊重观众,才能使信息传播链条畅通无阻地到达目的地。

像《故宫》《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行走西藏》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纪录片,如果没有解说词,恐怕只会看到一些堪称精美的画面所在,却不知其年代背景、地理信息、历史演化、生活常识、艺术情趣等等知识点、审美点的所在。解说词,作为纪录片的构成要素之一,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纪录片主旨的表达。不同的纪录片制作者基于不同的个性风格、主题思想、初衷意图等等,所选取的表达方式必然会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只有将其艺术的与画面语言、音乐语言有机统一方可显示电视的优势和感染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浅析艺术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纸的艺术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浅析“谯”字“酷烈”义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扶眉战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