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文化深深植根基层土壤

2017-06-28 23:15宋玲玲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命脉的传承,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因素。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它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效缓解释放压力,优秀的群众文化能促进人思想的进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伴随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文化: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真正开始使用“群众文化”是在1953年。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小草在纵向上没有树高,但是它的生命力却异常顽强,它有不屈的性格;大地给了小草生根发芽的土壤,小草回报给大地以翠绿的颜色。不管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多么平凡,只要在这个岗位上一天就要干好、干出色,不断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给千千万万的群众带来欢乐。

文艺属于人民,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回报党、回报祖国、回报人民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文化工作者要有自觉性,就是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能动性。通俗地讲,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工作是等着催着干、逼着干,还是自己主动地干,并千方百计地研究怎么干着好?这是一条真假的分界线。

“文化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复兴、对于人民未来的幸福至关重要。”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文化建设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文学艺术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影响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文化全面发展了,民族就充满了希望。继续把“让文化下基层”活动做下去,并且在两个方面重点加强: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调文艺工作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深深植根在人民的土壤,大胆地展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只有这样,文艺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资源,任何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或者艺术家要想真正创造出属于本民族气魄的文化艺术作品,都必须要深深地扎根于这一片深厚的土地上,植根于传统博大而又精深的中国文化上。要让艺术作品“接地气儿”。中国现代文学的辉煌灿烂既有开放进取的西学精神,更有来自于大家们扎根于这块深厚土地之上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给予的丰厚营养。把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向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就能获取无穷的灵感和智慧,开启中国文学的辉煌篇章。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彼此借力,相互包容,逐渐融合为一种海纳百川的哲学思想。而这一种哲学思想同时又深深地贯穿于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盛唐璀璨唐诗绚烂、宋代思理迭出宋词气势恢宏、元代曲词渐起,明清小说,蔚为大观,开承前启后之新篇。五四运动,新文学崛起,这些共同铸造出一代有着民族气魄和风骨的大作。

这就是扎根传统艺术土壤汲取艺术魅力的效果,深厚博大的传统艺术给与了他们无穷的灵感与才气,给与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和智慧源泉。一个作家艺术家倘要有所作为,要创造出属于本民族又能够面向世界的大气的文学,除了积极汲取西方文学的精华以外,还要努力的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借力学习,努力汲取它们的营养和力量,才有可能创造出声响不凡的佳作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理论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指导性作用,切实把群众文化理论建设落到实处。任何一项实践都不能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盲目前进而取得累累硕果,群众文化的发展亦不能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前行,因此,群众文化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加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新的突破。

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承载着公益文化活动的主要职责,全方位地加强此队伍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已成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类型主要有:广场文化、大秧歌、健美操、京剧团体;主要是自发的,团体文化,腰鼓队社团,演唱团体,主要是民间的团体;馆类文化,比如群众艺术馆,主要是政府组织的。在社会化运作中,应进一步争取群众和民间文艺社团、专业文艺团体、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提供多种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到群众文化事业中来。发展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舆论导向等多方面积极配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作用与社会力量、社会文化资源、群众文化消费等多方面进行整合,使政府、社会、外资、个人共同参与,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体制共同發展,最终形成全社会自觉支持群众文化事业的社会风尚和发展态势。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也是社会化运作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力量,而民间文艺社团和专业文艺团体分别是群众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和重要外援。此外,积极争取名人、专家学者、学术界、高校及有关专业团体和研究机构对群众文化事业的指导也是扩大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如邀请名人、专家担任顾问、形象大使、文化辅导员等。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这一特征决定了自媒体必然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可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相关群众活动信息,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会文化生活中来。

作者简介:宋玲玲(1963.05.11)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潍坊市,职务:科员,职称:初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单位:潍坊市工人文化宫。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