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现状及浅析

2017-06-28 23:17蒋开萍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校际留学生韩国

一、制度及合作机制的建设:政府间签署教育交流协议

1992年中韩建交,1994 年两国高等教育机关签署了中韩文化交流协议,并成立文化共同委员会,旨在促进高等教育机关、专家学者间的学术互访、交流合作。据当年的统计,韩国来华自费留学生人数近4000人,居各国在华留学生第2位;中国赴韩留学人员37人,单位公派来韩任教的中文教师有12人;教育部36所直属院校中,27所与韩国大学有往来,韩方人员均达百人以上,中国赴韩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人数达125人[1]。

1995年,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大韩民国教育部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1998 年签署了《中韩两国政府青少年交流谅解备忘录》。并于2001年、2004年、2008年、2012年四次修订并续签了两国教育部教育交流合作协议。2008年,以时任胡锦涛主席及李明博总统的互访为契机,双方进一步扩大了政府层面的交流人数,并签署了《中韩两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备忘录》,规定双方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对方学校学习,为留学生交流的蓬勃发展开创了局面。2013年、2014年,习近平主席与朴槿惠总统发布联合声明,进一步推动人文交流项目的具体落实,加强教育和青少年领域交流合作。此外,通过不定期的部长会议,科研机构签订联合研究协议等形式,及时调整、拓展相关政策,为双方在教育领域开展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创造更便利的渠道。

二、 中韩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现状

在政府构建的交流框架下,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1. 在校际交流方面,中国有300余所院校与韩国200余所院校签定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为高校间开展人员交流、学生联合培养、合作研究、召开多种形式的学术会议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还通过校长论坛等模式,探讨大学运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讨论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合作的路径,更有效的推动教育交流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2]

2. 留学生交流方面,截止2016年,在韩中国留学生超过6万人,占各国留学生总人数的57.7%,居首位。其中语言生和本科生42300人,人文学科类专业的占比达70%左右[3]。2016年韩国海外留学生中,赴中国高等院校留学的人数超过66000人,居各国首位,总数超过中国在韩留学生数。学习形式主要以短期研修、校际交换生等形式为主,硕博生人数是本科生人数3倍。

3.汉语及韩语教学。“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是我国推广汉语教育、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截至2016 年,由中国大学与韩国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有23所,居亚洲国家第一,汉语在韩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汉语已成为韩国学生高考的第二种外语可供选择,四分之三的四年制大学开设了与汉语相关的学科专业,有关中文方面的学术研究团体50多个,每年发行有关汉语的学术杂志30 多种。[4]同时,为普及韩语、宣传韩国文化应运而生的“世宗学堂”和“世宗文化院”,截止2016年,共在中国建立世宗学堂26所[5],占亚洲总数33%。

三、 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中韩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一直处于稳步前进的状态,但同时也存在的许多问题。

首先,存在着双方院校重形式,急于签订校际协议,但对对方的专业、师生、科研项目、运营模式等情况了解不足,协议不能有效履行,空有一纸协议。此外,缔结校际关系,并将交流合作落在实处的院校多数是具备汉语或韩语相关专业,交流的领域多集中在语言及人文类的专业上。尤其是中国院校,学生在高中并不接受韩国语教育,多数不具备韩语能力,对于非语言类专业的中国学生及教师来说,语言就成为阻碍交流的最大障碍。

其次,从留学生的情况能反映出,具体到目前中韩高校,甚至是许多“985、211”院校,双方交流、合作办学专业的领域集中在人文社科类,主要是在语言教育、市场营销、旅游观光等实用性人文社会科学方面[6]。相反,韩国院校的许多优势专业,例如电子、新材料、造船等工科专业;艺术设计、动漫制作等艺体类专业,中国留学生的比重反倒较小。这种情况不利于双方优势互补,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自费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的层次主要集中在语言生和本科生,反之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层次主要集中于硕博层次,相对层次较高;由政府、财团、有关政府直属单位、企业、校际关系派出的进修、交换等形式的留学人员比例,韩国远远高于中国,这说明,我国政府、高校、相关组织单位在对赴韩留学人员的派出上应更加大力度,拓展模式。

目前,中韩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从数量上看已经在各国位列前茅,在下一阶段,双方的合作应冲破数量积累,向质量提升方向转变。结合中韩学者构建“中韩高等教育区”[7]的构想,着重在资源、专业优势互补的学科领域开展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大学应结合优势专业学科,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开展灵活多样的产学研合作与交流;鼓励具有学科优势的大学通过联办国际学术会议、共建科学研究基地等形式,促进两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质性合作與交流。[8]

以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本土文化弘扬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与学者素质较高、知识相对较丰富,是传播本土文化最好的媒介,加强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在科研、学术、学科建设等领域做到优势互补,更能直接促进对双方文化的了解和吸收,从而促进以小见大促进两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韩教育交流简史:http://www.chinaedukr.org/publish/portal109/tab5110/info91760.htm 中国驻韩使馆教育处

[2]《中韩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黄兴,教育评论,2012年第一期,P1

[3]数据来源于韩国教育部网站统计资料, http://www.moe.go.kr/sub/info.do?m=040103&s=moe

[4]《中韩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述评(1992~2012)》,张雷生、安详玉、刘渤,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第39卷总第266 期,P6

[5]世宗学堂财团2015年报告书

[6]《中韩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实态分析》,施晓光,外国教育研究,2007,P31-35.

[7]《中韩高等教育区基础构想与展望》,张德强、朴炳仙,比较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8]《中韩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探析》,闫桥静,盐城工学院学报,2011,P91-94.

作者简介:蒋开萍(1988.10.30)女,辽宁省大连人;研究生学历;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际留学生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在韩国走马观花
留学生的“捡”生活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