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研究

2017-06-29 10:36张蓝艺
食品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风险性监控食品

张蓝艺

品与人们的生命体征密切相关,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声誉和一国的对外形象。由于传统化的工业发展方式,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并已经威胁到了食品安全的源头。在新的发展时期,需要细致剖析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找准症状的前提下采取保障措施,以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质量。

影响因素分析

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毒素以及其他微生物污染,这些污染物存在于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以及市场流通的各环节。还有一些生物性污染是存在于食物自身体内的,比如,有毒蘑菇、有毒河豚以及其他有毒藻类等等。农业种植中的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的滥用,而使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进而导致人体发生异常反应。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大气、水体以及土壤等方面,比如二恶 ( e )英、水体中的无机有毒物以及土壤中的无机污染物等。食品添加剂中的大部分原料都是化学原料,比如过氧化物、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杂环胺以及苯并芘等。

管理。食品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高效的管理能够有效把控食品质量,并且会对食品的食用性、内在特性、 营养特性、感官特性、安全性、卫生性、时间性、经济性等进行监控。但当前我国在食品管理方面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检测、认证体系缺乏、食品安全与质量可追溯性制度尚未建立、管理职能法制化缺乏、各类质量机构分散、科技成果与技术储备不足以及视频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食品安全管控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保障策略分析

健全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体系。随着市场机制活力的不断释放,食品生产的市场性特征突出,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需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健全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体系。此体系要包括我国范围内的所有食品生产、制作以及市场等行为,强化对食品监控的整体性控制,对整个食品链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

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执行方面,要将所有条款内容都落实在食品生产、加工、配送以及流通的具体工序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其次,要尽快完善食品检验、包装以及贮存方面的法规,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做好食品各生产链中的法律保障工作并进一步强化区域立法。為了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标准,需要加快速度完善食品标准结构体系并强化对视频安全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在各单位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化战略,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性研究。食品安全的风险性研究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性措施,分风险性研究能够有效暴露出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和生物危害性。当前,我国的风险性研究技术与国际水平之间还有较大差距,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充分利用其已经获得的数据来建立风险性研究模式,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最好是利用食品安全的风险性研究技术在食品生产、配送以及流通等环节建立系统的农业、兽医、生产以及风险性研究等规范控制点,强化对各行业食品的 HACCP控制。

增强食品生产的专业性。食品生产环节是源头,倘若在初始阶段没有把控好食品质量,后续阶段的工作都将变成无用功。在食品生产的初始阶段,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增强自身的专业性,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把控好食品的安全质量。对于食品加工企业而言,其应当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企业文化,在生产的过程中科学看待利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符合社会主流认知的价值观,提升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种类多,数量庞杂。要想规避这些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需要健全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体系、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性研究以及增强食品生产的专业性。

猜你喜欢
风险性监控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食品造假必严惩
每天超8小时睡眠 痴呆症概率增40%
罗甸县外来生物—飞机草风险性评估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医院药学服务风险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