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以专业素质引领家长

2017-06-29 00:53谭书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分享专业素质理念

谭书萍

【摘 要】 幼儿园的早期教育,是以幼儿为主,家长为助。北京市贯策幼儿园《纲要》(试行)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那么,班级管理中教师如何引领家长?第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度。第二,向家长宣传国家对幼儿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及国内外教育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主动抵制小学化倾向的教育。第三,教师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工作及环境,使家长更加了解、并理解幼儿教育。第四,推崇团队、分享爱的教育故事。

【关键词】 专业素质;分享;回应;理念;科学引领

【中图分类号】 G60.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2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不仅担负着教育幼儿的责任,同时还兼着引导家长参与科学育儿的重任。班级管理中,老师不仅是对幼儿的管理,更是对家长科学育儿的引领。所以,只有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有效地参与幼儿教育,取得家园配合,共同成长,才能有效提高育儿水平,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园的早期教育,是以幼儿为主,家长为助。亲子活动的开展,是家长在前,幼儿在后。所以改变家长的育儿理念,让家长了解并遵循幼儿的生长规律,懂得科学的育儿知识才能使家园共育有效同步。也是保障我们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北京市贯策幼儿园《纲要》(试行)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那么,班级管理中教师如何引领家长?

第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度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首先在孩子入园之前,将按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主题活动的需要,设计适合的室内环境吸引家长对孩子学习及生活环境的了解和认知。其次,在第一次家长会上,老师以真诚的态度,不要吝啬你爱的语言。可以告诉家长们,来到班级中每一位孩子都是老师心中的宝贝,是珍贵的缘分让自己成为宝贝们的老师,同时告诉家长,除了每一位孩子是班级中的一员,每一位家长也是班级中的一员,并恳请家长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并为班级中的孩子付出自己的努力,让家长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老师的亲和力,以及来到班级中的责任意识。老师用亲切的语言于家长交流,激发了家长融入班集体的兴趣和积极性。此时,我们再对家提一些班管理中的要求和建议。例如家长如何做孩子的榜样?老师可以引用思想家、教育家的话语加以阐释,(如卢梭对家长说的话:“在你承担教育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人。”又如奥苏对家长所说:“如果你的思想是混乱的,那么你的教育是有毒的。”),也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针对孩子常见的问题或有关育儿理念向家长提问,老师以专业引领。从而使家长进一步认可老师的专业性。第三,从家长送孩子入园的第一个早晨开始。在开家长会时,强调为孩子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告诉家长尊重孩子,从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开始,老师积极、主动、热情的问候,家長带领孩子主动回应老师的问候,为孩子树立尊重老师的榜样,让家长懂得愉快的人际氛围,有利于促进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孔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例如老师们在刚接到新班时,老师与家长、孩子都比较陌生,家长、孩子也有同感。尤其作为孩子们的父母他们担心的是新老师会不会爱他的孩子。因此,很多时候就会有一些不信任老师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老师首先要把握主动权,礼让在前,做到对孩子细心,热情。每天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教孩子每天礼貌的与父母告别,请孩子拉着家长来教室参观室内环境布置及区角,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小朋友的成长墙,讲讲每天黑板上老师教授的教学内容,看看家教园地。老师主动对孩子的生活方面问寒问暖,发现大小问题及时告知家长,主动了解孩子在家情况,以及家长的态度及方法,及时向家长介绍一些育儿方法,久而久之家长们也会有所改变,建立相互的信任与尊重。相反,如果我们老师要等家长自己去想、去改变,或者对这样的家长爱理不理,无形之中家长们对老师的工作就会产生一些误解。让家长从误会变成理解到尊重、信任老师,其实也是对我们每个幼儿老师心智的磨练。

第二,向家长宣传国家对幼儿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及国内外早教理念

在向家长宣讲小学化倾向时,以国家的法规为依据更有说服力,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至于讲的内容空洞、牵强。法规的几个发展阶段是: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寓游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科学保教普及,适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

2011年《国务院关于防止和克服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指出:坚持游戏化。《幼儿园教师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教师观察、了解幼儿。

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四个原则(整体性、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学习品质)其中第三点“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更是体现了儿童发展的需要。在国内,2001年,上海和北京政府率先把幼儿的《学前教育》以立法的形式把幼儿接受早期教育已推到0—6岁。以上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我国婴幼儿成长的热切关心和重视,也是幼儿专家及全体幼教同仁对儿童成长负责任的态度。再次向家长强调养育孩子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

其次,向家长传递国内外幼教信息,如在发达的欧美国家二十世纪70年代,早已以立法的形式对0-6岁儿童进行专业的早期训练。意大利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她提出了:“敏感期和精神胚胎的理念”,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生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目的。还有德国的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家老子、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已告诉了人们培育人的思想和方法。老子的《道德经——总序》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孔子也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民间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等等,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及理念,都告诉了我们如何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及要求。促使家长认识到北京市贯策幼儿园《纲要》(试行)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的深刻意义。进一步使家长理解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家长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第三,教师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工作及环境

利用父母学校开课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每学期幼儿园的大型活动,月主题活动,一日作息表,教学活动表,周计划,月计划、反思记录、观察记录等工作环节,逐一呈现给家长并作说明。向家长介绍教材及幼儿园环境的特点,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参与教育活动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其次,引导家长认识区角活动,根据年龄段,老师要从区角材料的功能,活动的目标,与教学活动的联系加以介绍。很多家长误认为区角活动就是单纯的玩耍,没学习的意义。老师要引导家长了解、区角活动的设置不仅仅是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蕴含了教育学习的功能,从而认识区角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科学区材料《七巧板》的投放,一是培养孩子探索材料的兴趣,二是发展的逻辑思维,三是训练孩子精细动作即手部肌肉与视觉神经系统的协调性等,从而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又如娃娃家的设置,是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促进孩子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可以帮助小班孩子分离入园焦虑等。第三,根据主题活动,制定家长来园参与教学的计划。如中班健康《白白的牙齿》《红眼睛咪咪》,老师可以向幼儿园申请,联系请当医生的家长来园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调动孩子从小树立健康意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大班的《我要上小学》,可以请当小学老师的家长来园介绍做小学生的准备和要求,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同时,也使家长们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正确认识幼儿园教学的特点,让家长逐步认识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和学习。以点代面,在每期家长会上,可请这部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家长与全班家长做分享交流,使更多家长懂得幼儿园交给孩子的是:“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只有在游戏和生活中获得感官的体验和学习,从而获得兴趣,内化为学习能力。让家长真正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主动抵制小学化倾向。家长们才能积极配合老师参与协助孩子收集教学资料,区角材料及制作玩具等教育活动。

第四,推崇团队、分享教育故事

在第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要强调推崇幼儿园教师团隊、以团队的整体素质来推销配班老师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特长。每次家长会的前半部分园长的讲话结束后老师需做一个简单的梳理,让家长了解本园的办园理念,了解园长及教师团队。可以做简单的解说(如介绍园长是省骨干教师,多次到全国参加培训,是一位学习型、专家型的领头人,带领的团队也是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向专家型成长的团队。老师们每期外出学习,每周进行的业务培训等)。每个老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团队给予的平台,追随团队才能从集团中获得智慧。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成长,无形中,老师们讲话的底气和信心就会很足,老师们感恩的心,潜移默化也向家长们做了榜样,家长们也会感恩班集体的温暖,感恩幼儿园及老师的辛勤付出。同时,老师再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向家长分享爱的故事,去感化家长。例如一张纸条“《我家金猪不吃豆芽》”老师是否顺应家长的要求?通过案例告诉家长,孩子吃比较长点的蔬菜,有时难免会卡喉咙的现象,不是因此就不吃这样的菜,家长和老师一起教给孩子吃的方法,而且咀嚼这样的食物有利于孩子口腔肌肉的发展,孩子在4个月以后还没有吃适量的硬一点的食物进行咀嚼,会影响孩子说话时的发音,所以,有的小朋友到了中大班有结巴、口吃的现象,是因为孩子的口腔肌肉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以此体现了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停下来,陪陪宝贝》老师从理解儿童的角度引导家长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的焦虑,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家长可以与宝宝商量好陪伴的时间,陪着宝宝参观幼儿园、去不同的游戏区玩一玩等等。在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中,老师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求助:“老师,我家孩子胆小,请你上课多抽他回答问题;我家孩子最近不爱喊人,我家孩子小气,爱哭,我家孩子在家吃饭要大人才吃”.....等等。当我们听到家长诉说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时候,老师们首先要多问家长孩子为什么会那样?(如“为什么孩子3岁了还要喂饭,家长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是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家长要洗,是孩子吃饭太慢,耽搁大人做事?帮助家长梳理思路,家长们爱的是他自己)第二,家长是怎么做的?其次,观察家长与孩子是怎么相处的?往往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例如,孩子2岁以后,有一段时间特别不爱喊人,(有的家长当着别人的面会说:“这孩子越来越胆小,连人也不喊,真是不听”。家长其实是爱面子,说给自己听)其实这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到了,而且这个敏感期会一直会延续到5岁左右。见到大人不喊,老师建议家长可以这样引导:“这次不喊阿姨,没关系,下次见到再喊,妈妈相信你”。家长替孩子说,然后告诉孩子,宝宝下次也会说妈妈的话。孩子不愿意分享,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到了。不是抠门、小气,不要乱贴标签。家长可以这样引导:”这次不想分,下次如果有两个再分给朋友“;宝宝与同伴玩,妈妈可以提前备一些食物或玩具,告诉孩子与朋友交往的方法,切忌强迫孩子。家长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伤害孩子。以此引领家长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如0-6岁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建议家长为孩子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3-6岁儿童的执拗敏感期、诅咒敏感期、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等都会出现明显的特征。这时,家长们都要用积极的语言和科学的策略加以引导,正确区分孩子生理发展要求与孩子的行为习惯。但是老师要告诉家长:“满足孩子的敏感期也是有尺度的,是在孩子的发展范围内”。

教师用专业素质回应家长的教育问题,结合《指南》,班级管理从整体性、适宜性、参与性、主体性、高效性等方面思考。其次,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体发展与个体差异,科学地评价幼儿,体现教师的专业性;第三,科学的管理策略介入即向家长提供及时的育儿策略等。老师了解:“0-6岁儿童敏感期”,“感觉统合与儿童智力的发展”。感觉统合的发展也就是教学中常提到的运用多种感官发展孩子的能力。即视、听、嗅、味、触、前庭觉、本听觉的协调发展,对于家长的包办代替能解释得更为清晰。也使教学活动的材料准备,活动中每个环节发展了孩子的哪些感官,使教学目标更为细致、清晰,并且结合《指南》五大领域各年龄段的典型性行为表现,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发展加以科学、谨慎的分析和评价。从而给家长良好的建议,以帮助家长解决儿童出现的问题。老师的教育智慧和科学引领一定会让更多的家长提高育儿水平,让更多的孩子受益终身,家长们也会更加认可我们幼儿老师。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实施细则.同心出版社发行,2006年7月第一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猜你喜欢
分享专业素质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孩子,我们慢慢来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