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趣雅逸沉雄

2017-06-30 23:04周正举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金石研究会篆刻

周正举

王德育,1943年生于四川蓬溪河边场(今属大英),号得鱼,颜其室曰空名堂、抱朴斋。供职于成都铁路局。幼承家学,萌于堂馆。早年书画兼习,1980年师从蜀中著名书法篆刻家苏园先生,潜心研习书法篆刻。其书法植根传统,汲纳诸家;其印作远绍秦汉、出入古今。历任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铁路局书画协会副主席、成都丙戌金石书画研究会理事、澳门印社社员、成都开明印社社员。2016年获成都市书法家协会“成都翰墨”优秀奖。

我与德育先生交往,多年矣!交往中,我从这位老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择其要者,有四焉:

一曰自强不息。德育先生成长于川中古镇,命途多舛,却能于夹缝中求生存,从社会底层努力向上。他拒绝眼泪拒绝叹息,代之以排除万难,辗转学艺,奋激无已。瓢饮难夺志,蜗居更添神,抱定凌云志趣、纳海心胸,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二曰多才多艺。德育先生能司鼓、弹琴,擅书法、篆刻,工诗词、文章。究其成功之道,虽有才,终以苦学而成家。他学一门,爱一门,精一门,决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其艺其识皆育于其德。

三曰艺随时代。德育先生书、印皆宗法传统,但他能与时代同步。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既然审美具时代性,那么,书、印亦当随时代,德育先生在师古的基础上能不断创新。德育先生书擅名体,且以隶书为例,书作既具传统又揉进篆、行、简、章草等笔意,从而又呈显雅丽畅达。这就与书坛怪异莫名的流风划清了界限。其书法创作题材,多涉及古贤诗词、典籍名言、艺论辑录及自己即时感悟诗文与小记。近些年,德育先生流连沉醉于魏碑的峻峭厚朴、灵动舒畅之美,致力碑楷、碑行的探索和创作,且践行“创新行书”之志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其书作更为沉雄、凝重。德育先生的篆刻,布局严谨,篆法独到,用刀强劲。其印,如无绍宗秦汉玺印之功底,无致力于明清流派风格之研习,无寒生冰积之毅力,则不可能达到如此精深、隽妙。

四曰广交朋友。德育先生不矜其才,擅扬人善,故友朋众多。花前月下,说书话印、饮酒弹琴,正所谓酒逢知己饮,琴向可人弹。虚怀始能交友,素心方可修身,多交良友、益友,多会挚友、诤友,正体现了德育先生的忠直人生。

德育先生曾为我书一隶书横幅,我将之裱挂于寒舍客厅。每有友人来,无不伫立凝神,啧啧赞赏,咸称该书作具儒雅风,有书卷气。斯時,我总为自己能拥有此书作而感到高兴,更为能交上这位忠厚的书法家朋友而感到骄傲。

德育先生年逾古稀,我衷心祝愿德育先生:人长寿,艺益精!

(作者系四川省文化厅原厅长,曾任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会长,现为名誉会长)

猜你喜欢
金石研究会篆刻
金石有声
波兰睡眠研究会
冷热
建章立制提升研究水平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抱朴子
点金石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