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舞蹈之锅庄舞

2017-06-30 15:11格茸培楚
大观 2017年5期
关键词:群众舞蹈

摘要:云南迪庆建塘锅庄舞和青海玉树锅庄舞是各地藏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传承着本地方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样是无音乐、无乐器伴奏、边唱边跳的锅庄舞受不同的地域环境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藏族锅庄舞。从而对藏区各地的文化艺术所产生的各抒己见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群众舞蹈;建塘锅庄;玉树锅庄

一、引言

作为藏区的锅庄舞云南迪庆建塘锅庄舞和青海玉树锅庄舞它们艺术风格,个性鲜明、形式多样。为藏区锅庄舞的两大独特舞蹈。建塘锅庄舞受高原山川和平坝相结合的地理环境及从尚自由、和谐的人们造就了种类繁多、独具风格的迪庆建塘锅庄舞。玉树锅庄舞为藏区最有名的牧區锅庄舞。它以藏族人民原始游牧生活所写照,表达了牧民对辽阔草原的热爱及祈求平安、吉祥所渗透的民俗思想等产生玉树锅庄舞的人为魅力和个性所在。

二、云南迪庆建塘锅庄舞

“锅庄”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果桌”——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成了。《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锅庄”,近代有称“歌庄”,唯《卫藏通志》说它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携骤宿帮居其中。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糟袍,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唱歌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的环境。云南迪庆藏族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镇的最有代表性,有的地方称锅庄为“卓”(即舞蹈),有的地方称“擦拉”(藏语直译:玩艺)。迪庆藏族各地区的锅庄舞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迪庆建塘锅庄舞则为其中最具特点和代表性,根据年代可分“擦尼”(旧锅庄)和“擦司”(新锅庄)。“擦尼”相传在吐蕃祖孙三法王时就已流传于迪庆,反应奴隶制社会和原始的宗教形态,带有祭祀性质。宗教界和老年人大都喜爱擦尼。歌词的内容和舞步形式都比较古老,如《莲花生大师诞生》、《建立桑耶寺》、《金碧辉煌的寺庙》《银光闪耀的皇宫》、《福气财运降此地》、《丰收呀丰收》等,跳这种舞时,只能专用歌词,不能改动,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擦司的歌词内容、舞姿等都比较灵活,反映生产劳动,歌颂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的歌词比较多,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地方》等。

三、建塘锅庄舞的艺术风格

云南迪庆建塘地处山川平原相交融的地带,那里高山草甸、峡谷地貌的特殊地理环境使生活这里的人们以农耕文化为主,固定而刀耕火种式的劳作方式和一山分四季的气候环境对建塘锅庄舞的历史发展和继承方式起到重要影响以: 建塘锅庄舞的舞步分为“郭卓”(走舞)和“枯卓”(转舞)两大类。“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方起步,左右两脚共七步为一节,这样轮回起动,由慢转快,舞步不变而简单。“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唱跳的有二步伴舞、六步舞、八步舞、猴子舞等。这些舞步产生于当地自然环境等 ,锅庄舞整体跳动幅度不大,大多节奏较缓慢。上身前俯,颤膝幅度较大,脚跟击地或击靴的动作较多。男舞者两胯向左右晃动,手只随身摆动,女舞者左臂夫腰或拉手,右臂随动作前后摆动。按照不同场合舞蹈的的唱词及动作也不同,如《迎宾锅庄舞》的手式,手心朝上并在舞动时甩向斜方,以手肘发力,以外向内的运动线,舞蹈动作统一而简单,禁止动作正对着客人做,脚底动作托而沉稳,抬脚高度总不会超过膝盖。也许出于对客人的热情和尊敬迎宾锅庄总是这样给人带来神秘感、无穷的魅力。

四、青海玉树锅庄舞

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西南部,人口近97%是藏族,占全省藏族人口的近1/4,是省内藏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州境地内山河壮丽,巍峨的东屏障于西部,唐古拉山绵延于境南。高峰具多,平局海拔在4000-5000米。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玉树的舞蹈,弘扬康巴人的豪放。从艺术风格而言,玉树舞蹈主要由“伊”“卓”、“热巴”、“热伊”、“锅哇”以及寺院的宗教舞“跳神”构成,据《青海省舞蹈集成玉树分册》记载,目前在玉树发现的舞蹈达四百余种。玉树是当之无魂的舞蹈之乡。

“卓”发生于游牧社会,早期除泛指拟兽舞、拟鸟舞之外,首要还指原始锅庄舞而言。它是一种氏族部落娱神的祭坛礼仪和与盟誓文化有关的舞蹈形态,故而那时的跳法斗劲拘谨,多垂头俯胸,束手而舞,情感沉闷,宗教色彩很浓。然而在今天,卓舞的概念是泛指以舞为主、歌舞连系、歌时少舞、舞时不歌、歌与舞穿插进行的表演形式。卓舞的称谓因地域的方言而有所分歧,康巴语称“卓”,拉萨语称“不美观卓”,常见汉译为“锅庄”“哥庄”。言而有所分歧。

五、玉树锅庄舞的艺术风格

说起玉树的舞蹈,就不能不提起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玉树锅庄舞,在玉树地区锅庄又称“歌庄”,藏语意为“圆圈的歌舞”,是“卓”一种,有的专家干脆把玉树的锅庄看成是“卓”的俗称。玉树锅庄虽然种类繁多,但内容多以对家乡、自然风光等赞美为主。玉树锅庄的动作主要围绕甩袖来进行,表演时常常有几十人、上百人共同参与。舞者的袖子很长,全都托在地上,男子舞蹈甩袖幅度大,动作优美潇洒,手臂旋转自如,运动路线变化多样。舞者腿部的动作更是配合着甩袖动作,做抬腿、撩腿、转身等大幅度的跳跃、移动,动作路线以半圆或弧线为主,周身协调配合,时而奋力踢踏,时而潇洒的旋转。整个舞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将男性的阳刚、帅气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女子舞蹈动作则柔美流畅,展现出了女性温柔端庄的特性。最为独特的是玉树地区以纯男子表演的锅庄舞,这类锅庄舞象征吉祥、象征威严,多在庆典仪式上表演,表演人数不限,人们将这种锅庄舞的表演看成是一项神圣的礼仪活动,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队伍,男子以自己优美的舞姿而自豪,受到人们的尊敬。舞蹈动作舒展豪放,大起大落,显示出男子高昂的气质,对表演者的个头、嗓音、舞姿以及服饰都有一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嘉雍群培.藏族文化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于式玉.于式玉藏区考察文集[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

[3]陈秉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青海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格茸培楚(1988—),男,藏族,云南迪庆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主文化。

猜你喜欢
群众舞蹈
浅谈群众舞蹈的普及及发展
浅析群众舞蹈编排存在问题及建议
浅谈群众舞蹈创作的艺术化运用及表现手法
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
论当前群众舞蹈创作的发展方向
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新时期的群众舞蹈创作
文化强市背景下江门市群众舞蹈文化研究
探索和思考群众舞蹈的社会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