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物馆联盟趋势观察2015|③ 完结篇

2017-06-30 05:26
国际博物馆 2017年4期
关键词:博物馆设备

继《趋势观察2012:把握博物馆未来脉搏》、《趋势观察2013:回到未来》、《趋势观察2014》年度报告在国际博物馆界引发强烈反响后,美国博物馆联盟博物馆未来中心又对新一年的动态和变化展开了研究与归纳,预测博物馆在2015年最可能出现的六大趋势。

回复「150609」或点击这里可阅读本文的第一部分。

回复「150610」或点击这里可阅读本文的第二部分。

5. 可穿戴技术

有专家称2014年为“可穿戴技术爆炸年”——诸多存在于电脑、平板、手机的功能已飞速地被移植到服饰,甚至身体上。所谓“可穿戴技术”,即科技与日常生活无缝、隐形地衔接与融合。如今,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可关注医学数据、自我量化、生活记录等生物分析,如生物监测T恤、Fitbit(健康追踪腕带)、记录项链等,但广义上而言,“可穿戴”可应用于任何科技,包括社交媒体、通讯、数据分析等等,如谷歌眼镜、智能手表……

对博物馆而言,可穿戴技术自然成为“自带设备参观”的延伸。博物馆已经从观众自带的智能手机、平板等中收益颇丰,如今,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势必会推动博物馆做出讲解、互动方面的新举措。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开展了博物馆与可穿戴技术领域的研究。谷歌眼镜等设备能否帮助保管员、标本制作员或艺术家们记录他们的工作?内置GPS导航功能的生物监测仪能否用于确保在偏远或危险地区工作的研究人员的安全?博物馆是否需要招募健康跟踪行业的骨干,以协助文化参与度的测定?

|给博物馆的建议|

· 及早制定关于工作人员和观众在博物馆内使用可穿戴技术的规定。考虑是否存在展厅的某区域,或某项活动,需要禁止使用此类设备以防止观众隐藏录像。

· 监控观众对可穿戴技术的使用,尝试利用此类设备向观众提供讲解或体验服务。设置免费Wi-Fi覆盖及充电站。在观众许可的情况下,利用生物监控设备上的数据,追踪观众从身心两方面体验博物馆参观的历程。

· 如果博物馆设计有可穿戴技术专用内容或体验,考虑提供可穿戴设备租赁服务,以减少“数字技术差异”,让所有观众可及。

· 尝试让艺术家和技术专家实验性地使用可穿戴技术,一来帮助博物馆观众了解新兴技术并考虑其对自身生活的了解,二来也有助于博物馆探索可穿戴技术如何为实现博物馆使命所用。

|案例|

· 巴德研究生中心美术馆、迪扬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尝试请观众使用谷歌眼镜,利用视觉识别激活展品讲解内容。曼彻斯特大都会大学也尝试在曼彻斯特美术馆中开发可穿戴讲解设备,并希望将来能使用智能眼镜来为观众提供推荐和导赏服务。

· 2014年,加州创新技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身体指标”展,探索可穿戴技术应用程序对健康的影响。观众需佩戴3种可穿戴设备,以收集和操纵他们在展厅参观与互动过程中的生物数据。

· 2014年,动力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悉尼设计2014”的展览,其中即包括一个可移动技术应用程序的研究室。用户体验设计师、程序开发员、教育员、博物馆策展人、时尚设计师等参与者共同为4位假想用户概念设计可穿戴数据收集技术。这4位假想用户包括一位驻伊朗国外记者、一位悉尼的性服务工作者、一位奥运会潜水员、一位帕金森患者。

6. 慢下来——龟与兔,孰优孰劣?

正如梅·韦斯特所言:“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我们从过去几十年获得的一重要启示即是,“快”,貌似高效,却未必尽然。而由那些分身乏术、精疲力竭的个人和团体发起的“慢运动”无疑代表着减慢生活速度的文化转变。据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调查,87%的教师认为科技制造了“注意力涣散,容易分神的一代人”,同时,研究也发现“慢”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慢节奏有利于提高儿童幸福感,减少压力。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速度”不代表“正确”,“慢”也随之成为当今社会的商业战略和生活哲学,如“慢餐饮”、“慢阅读俱乐部”、“慢TV”、“慢旅行”等逐渐盛行。

对博物馆而言,如我们在《趋势观察2013》探讨的那样,现今的人们愈加渴望阶段性脱离这个常常让人窒息的数字世界。博物馆自诩为“沉思与休憩的乐园”,“慢文化运动”为其带来了机遇。然而,博物馆常误以为“慢”是博物馆DNA的一部分。事实上,据2001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报道,观众在一幅作品前停留的平均时长为27.2秒,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近期的一項研究也表明,观众在不同艺术品前停留的时间为4—31秒不等。因此,博物馆需要更加有意识、精心地设计和打造慢参观或慢参与体验。另外,不同观众的兴趣点和速度不同,博物馆还需找寻各种途径和节奏,满足不同需求。

|给博物馆的建议|

· 建立基准线。观众在展厅停留时间有多久?平均时长和范围?观众在哪些区域或展品前停留时间最久?观众的满意度、情绪、学习成果与他们的参与时长有何联系?

· 创建慢体验战略并对其进行测试。例如,采用低科技或零科技元素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或者从“真人库”借个活生生的人来进行半个小时的对话。观众常常易于匆匆走过一幅画作,却不忍拒绝一双对视的眼睛。

· 参与“慢艺术日”(春季某日,2015年定为4月11日)。当天,鼓励观众参观当地博物馆和美术馆,并放慢速度,挑选5件展品,每件停留10分钟,另在午餐时讨论。

|案例|

· 简·亚当斯赫尔馆“慢博物馆项目”旨在重新将博物馆打造为“休憩、沉思、歇脚之所”。该项目获得了大都会人寿基金会“博物馆创新实验室”拨款支持,已尝试各种途径减慢速度:宣讲会、主题为“社区安全与政策制定再思考”的瑜伽+艺术制作研讨会、慢野炊、讲故事、“社区性教育”主题装置艺术等。

· “慢”同时可意味着道德和可持续性。2013年,巴黎文化中心邀请4头羊入驻,为巴黎档案馆提供安静、环保的草坪养护服务。由羊取代割草机,不但能降低碳排放量,同时还能减少噪音污染。

(全文已完结。本文作者是伊丽莎白·梅里特,由湖南省博物馆李慧君编译。转载需注明来源。)

伊丽莎白·梅里特(Elizabeth Merritt)

photo by Matthew Furman

美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未来中心创建人,其研究领域包括博物馆标准和最佳做法、伦理、藏品管理、规划、评估等。之前曾引导美国博物馆协会认证、博物馆评估项目、同行审查、信息中心等工作。著有《美国博物馆国家标准及最佳做法》、《美国博物馆协会藏品规划指南》等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右上角点击“查看官方账号”可加关注,阅读更多历史信息~

更多文博好书,请登录天猫译林出版社旗舰店(jsylcbs.tmall.com)选购

国际博物馆杂志(微信号:museumi)

新浪微博 @国际博物馆杂志

推送关于博物馆的一切~endprint

猜你喜欢
博物馆设备
调试新设备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强化设备管理的有效途径
影像·博物馆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