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有效复习的突围之路

2017-07-01 18:01赖育红
新教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段盘点古诗文

赖育红

长期以来,一线教师一提起复习课就面露难色。究其原因,复习课不好上,上不好;即使上了,学生也不感兴趣。大家都知道,语文学科知识庞杂,考点分散。因此,每到期末,语文教师的复习课往往容易陷入种种误区,要么抄、默、背,要么大搞题海战术,严重影响复习效果。具体讲,有以下几种现象。

第一,考试的“附属品”。说到复习,教师和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考试了。因此,每到期末,有些学校就会专门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复习课,这时的复习就是考试的附属品。殊不知,这样的复习课往往效果低下,因为总有做不完的题目、试卷,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丝毫乐趣可谈,更别说高效率了。

第二,机械的“题海术”。一到期末,教师就忙着整理知识点,出易错字卷、成语积累卷、句型训练卷……热衷于题海战术,大搞地毯式轰炸,以达到“熟能生巧”,但是这样的训练不仅常常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还让学生深陷茫茫的题海中,没有思考、反刍的时间,学习效率、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简单的“一刀切”。学生的学习是富有个性的过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接受都是有差异性的。但很多教师却采用“一刀切”的做法,不管什么知识点,只要有些学生没有掌握,教师就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对优生来说,浪费时间;对学困生来说,云里雾里,经常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针对当前复习课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重新思考,寻求策略,从而实现复习课质的飞跃。

一、结合语境,巧妙复习词语

现行人教版教材中,从四年级开始,重点词语不再以“词语表”的形式出现,而是在每一单元结束后以“词语盘点”的形式,将本单元重点词语汇总出现。但很多一线教师却对“词语盘点”不够重视,课堂上,让学生读一读,匆匆而过;课后,让学生抄一抄,就算完成任务。大部分的学生在反复抄写中,仍然对其中的一些词语模糊不清,难知其意,更不会运用,没有真正起到“盘点”之功效。很多时候,“词语盘点”成了语文教学中一块可有可无的内容,成了“走过场”的代名词。因此,我们在复习“词语盘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学用结合,变单纯理解为活学活用。笔者在复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词语盘点”时,通过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在完成练习中理解运用词语。如,“这学期,我们感受到了桂林的水就像一块wú xiá( )的fěi cuì( ),荷兰的草就像sī róng( )般碧绿,加上乡下人家hé xié( )田園风景画,让人liú lián wàng fǎn( )。”这样的词语复习,学生不仅能再次巩固“无瑕、翡翠、丝绒、和谐、流连忘返”等词语,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当然,我们在复习“词语盘点”时,可以让学生自选词语进行故事串编,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也可以运用角色扮演讲述“成语故事”,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成语的寓意,还可以运用几个新学的词语,表达学习某篇课文的心得,既学词语,也学概括……这样的复习,不仅让学生动口、动心,还让他们动脑、动笔,效果自然更好。

二、创设语境,灵活复习诗文

教材中的古诗文多是分散编排在课文、“日积月累”、综合性学习中,而每一首古诗文都有着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情感。很多一线教师在复习这些古诗文时,只是停留在背诵默写的层面上,这样的教学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无法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受。因此,我们在复习这些古诗文时,可以通过创设语境,将古诗文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如笔者在复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文时,创设了这样的语境:

当你走进沙漠,看到壮观的日落景色,会不禁想起王维的诗句( );当你远望明月,思念家乡时,会想起张若虚的诗句( )……在复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首古诗词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语境:春天是白居易笔下《忆江南》中的( )的红花绿波;秋夜是刘禹锡笔下《望洞庭》中的( )的和谐宁静;万物是李白笔下《独坐敬亭山》中的( )孤独。

通过构建这样的语境,灵活地将古诗文、日积月累勾连在一起,不仅能在复习中检测学生理解感悟诗句的程度,又能让学生自觉运用诗文警句,提高“语用”能力。

三、融通语境,整合复习语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行教材的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不乏优美的语段,但很多一线教师在复习这些语段时,都是采取一篇篇读,一篇篇背,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抵触心理,收效甚微。我们要基于语段的意蕴,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多文本语段融合、贯通的语境,进行多维度的复习。如复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重点语段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语境:

通过本学期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课文中含有“情”,如杏林子这样说过:“虽然生命短暂,但是,( )。”读着这些语句,我们感受到了作者( )之情;课文中含有“画”,如“这样的山( )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这样的山,再加上(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的画卷,真是( )”。回味着这些语句,我想给这幅画面配上一个标题( );课文中含有“理”,如“谁都有生活的( ),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 )。在这个(

)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读着这些语句,我明白了( )的道理。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整册课文加以整合,融合语境进行复习。如复习人教版四下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语境: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从伽利略身上懂得了要敢于( ),从小珊迪那里懂得了做人要( ),从聋哑青年那里懂得学习必须( ),从开辟菜园的父亲那里更是学到了( )。课外阅读中我们也认识了不少人物,其中( )最令人敬佩,因为他(她)( )。

这样的复习课,以多篇文本的内容意蕴为依托,组建语境,不仅可让学生在复习中加深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把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

当然,教无定法,但不管怎样上复习课,都要将语言积累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植入鲜活、开放的言语场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复习课中,真正地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智能,从而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段盘点古诗文
睁眼瞎盘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2014 年终·盘点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