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规律,提高计算教学实效

2017-07-01 10:00谢梅芳
新教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除数数感算式

谢梅芳

如何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快速、准确计算,是计算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把握计算教学规律,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本文结合人教版三下两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展开讨论。

一、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借助线段、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产生、模型建构的过程,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例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并把自己的想法在点子图上表示出来,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在汇报交流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呈现不同的口算方法:①把12套平均分成三份,得到算式14×4=56,56×3=168;②把12套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算式14×6=84,84×2=168;③把12套分成7套和5套,得到算式14×7=98,14×5=70,98+70=168;④把12套分成10套和2套,得到算式14×10=140,14×2=28,140+28=168。教师接着提问:“这么多方法,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多数学生认为方法①和方法②,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是把12套平均分成几份,两步计算就能得到结果,比较简便。这时教师可进一步设问:“如果是13套,17套呢?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吗?”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把12分成10和2,再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学生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的工具,在操作、交流、分析、比较、归纳中,明白了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后,数变小,就容易算了。把新的知识转化为旧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体验这些方法异同的同时,优化了解题策略,得到了口算这类题目的一般方法,为笔算14×12做好了铺垫。在研究竖式计算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并把每次相乘的结果都在点子图上圈出来,沟通了算法和算理的关系。既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二、用好情境,培养数感

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计算教学,问题解决就无法正常开展;没有问题解决教学,计算教学就乏味无趣,没有学习目标。只有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体会到计算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编排中,9个例题的计算教学都是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在教学时,应用好这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信息解读、算法选择、答案估算中培养良好的数感。

例如,教学例8“估算”时,课件呈现情境:“爸爸、妈妈和小红在宾馆住宿了3天,住宿费一共是267元。每天大约是多少钱?”因为学生大都有和家长购物、外出旅游住宿的经历,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很感兴趣,降低了对估算意義的理解难度。学生思维活跃,得到多种解题思路:①267接近300,267÷3≈100(元);②267接近270,267÷3≈90(元);③267接近240,267÷3≈80(元)。接着,引发学生讨论:“这些估算都合理吗?为什么?”通过比较、分析、交流,第一种估算方法把267估成300,多估了33,明显估大了;而第三种方法把267估成240,又明显估小了,只有第二种估算方法最接近计算精确数,也就是最为合理的估算。让学生明白解决某一问题可以有多种估算方法,而在这些方法中会有一种估算方法更具合理性。进而思考:“如何估算更合理,更接近精确计算呢?”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267的百位数和十位数,提问:“当你看到26个十,你能马上想到哪句口诀?”(三九二十七)。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作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而个别题目要看前两位数,结合乘法口诀进行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数。

经历上述过程,学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感受到估算具有开放性、推理性和策略性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提高了计算能力。

三、及时归纳,构建模型

计算教学要重视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在大量活动经验基础上,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这是对计算活动的提炼与升华,同时培养学生能够应用简洁有效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他们建构计算教学的模型,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例如,“笔算除法”部分,在完成了例3(256÷2)与例4(256÷6)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判断:“什么情况下商是两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三位数?”这对于初学除法计算的学生是否能正确书写商的位置很重要。完成例6(208÷2,216÷2),教学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情况下商中间有0?”总结归纳出:在百位除完没有余数的前提下,被除数十位上是0或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这时候商的中间有0,商中间的0一定要写,起到占位的作用。完成例7(650÷5,245÷8)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道题商的个位为什么写0?”讨论交流后总结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

此时,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知识体系便建构完成了,学生通过前面8个例题的学习,大量习题的计算,积累了丰富的计算经验,自主建构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模型。同时,学生演算除法竖式,需要综合运用到乘法、减法、加法的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主动建构计算知识网络。在探究法则时,又需要不断地思考辨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算法,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计算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几何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每道例题的教学都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再纠错、交流、归纳、提炼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主动构建计算知识的模型,深化计算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技能,让学生爱上计算课堂。

猜你喜欢
除数数感算式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余数比除数小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