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乡愁

2017-07-01 22:50孙秋晨
魅力中国 2016年44期
关键词:全球化

孙秋晨

摘 要:全球化是一种难以抵御的客观趋势,为参与其中的各方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平台,但其双刃性不可忽视。个人作为全球化主体之一,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平添乡愁。当传统文化遭遇西方现代文明,当乡土社会遇到现代都市,全球化的背景和中国人特殊的乡土情怀共同造成了文化乡愁的现状。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乡愁不单单是一种文化反省,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复兴和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文化乡愁 全球化 认同危机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一个多维化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全球化同时给人类社会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包含着紧张、冲突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一、文化乡愁

在西方社会,乡愁很长一段时间与医学、文学和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直到18世纪,表示思乡病的乡愁才在英语里被不时使用。彼得·伯格等人所写的《漂泊的心灵》一书中对这种远离家乡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异化和疏离进行了明确的讨论。在亚洲文明中,作为时间和空间距离的产物的乡愁是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中国人,我们似乎对此有着别样的情怀。这在中国文化和文学作品中是独树一帜的主题,“故乡”有特殊的意象,可以是现实中的故乡,也可以是精神上向往的家园。

我国有学者将乡愁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对亲人、同胞,第二层次是对故乡风景、故国山河,第三个层次是对安身立命的历史文化的根基,这就是文化乡愁,精神层面上的无家可归感,这也是最深最不易察觉的乡愁。传统意义上的乡愁,总是指向特定的地点和人,是具象的乡愁,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并非物理意义上的一间屋子,而是指向了心灵上归属和安全感,是一种寻根式的历史文化反思。地理意义上的背井离乡和“家”的意识被侵蚀的自我身份之惑构成了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乡愁。我国学者万俊人对罗伯森全球化的文化研究明确了“文化乡愁”的含义: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文化乡愁具有某种“家”的意识状态的性质,它指的是现代人在追求全球价值认同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无根无据”、“无家可归”的失落情绪和“思乡病”。

二、全球化与文化乡愁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里对传统的中国社会特点做了精确的总结。中国的社会具有乡土性,中国的农民聚村而居。在人和空间关系不流动的地方性限制下使乡土社会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我们重视血缘关系,以血缘来划分亲疏远近,中国乡土社会基层结构——“差序格局”,是一根根私人联系结成的社会关系网。但全球化提供的大量就业机会和交通的全球化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不仅包含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更包含着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我们在享受全球化的同时,不时会产生“乡关何处”的“流浪感”。总之,正是因为浓浓的乡土情结、厚重的乡土意识和长久以来形成的内聚性使中国人的乡愁有着特殊性。

什么是全球化?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经过归纳讲全球化定义為:“(全球化能够被看做)一个(或一组)体现了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组织变革的过程—产生了跨大陆或者区域间的流动以及活动、交往以及权利实施的网络。” 这种无形影响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甚,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来压制其他地域文化的过程,也是面对巨大的文明落差时,广大发展中国家急于追赶的过程。在这种被动融合和主动追赶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旧的社会规范和生活方式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并被迅速重新建构,这种变化速度和方式人们突破了人们的想象力,使其猝不及防、无所适从。

总之,全球化的背景和中国人特殊的乡土情怀共同造成了文化乡愁的现状。而文化乡愁造成的个人、集体认同之惑是我们不得不面对问题。社会学中从文化的视角来理解和关注全球化问题的学者罗伯特在其文化系统理论中,认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的生命形式进行相互动,认识世界,表达自己关于世界的看法,同时也确认自己的身份。

三、应对文化乡愁

作为历史发展潮流一部分的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乡愁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其产生的认同危机和怀旧情绪是对过去的重构并作为一种疗伤方式出现,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力量。但同时不应忽视这样一种片面的消极影响,文化乡愁有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过度的放大了过去的美好,越想逃离现实,过去也回不去,文化乡愁则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乌托邦,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文化乡愁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契机。

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无论是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把目光外投,并在也其他文化的沟通和融合中寻求新的发展,以缓和各种矛盾。

以自信的态度展现我国优秀文化并进行文化交流。全球文化不应是一元文化或者同质文化,而是多元文化构成的全球化,文化中心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与全球化都是不和谐的因素。对于西方文化的全面拒斥是不理智,也是不符合全球化的趋势。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学习是重拾文化记忆的重要途径。首先政府在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上给予立法和物质上的支持。其次要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落实到个人层面,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文化自豪感,才能找得回故乡。只有我们自己尊重自己的文化,其他文化才会给予我们尊重。

结语

故乡是物质与精神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心底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念。文化乡愁的产生是客观的历史进程,我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保持不卑不亢、有容乃大的胸怀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实现文化的复习与发展。个人也能守住过去、拥有现在、掌握未来。

参考文献

[1]种海峰.社会转型视域中的文化乡愁主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

[2]种海峰.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乡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2).

[3]陶成涛.文化乡愁:文化记忆的情感维度[J].中州学刊,2015(7).

[4]王一川.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J].甘肃社会科学,2002(1).

[5]罗兰·罗伯特.梁光严译.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社会理论译丛,2000.

[6]阿尔弗雷德·格罗塞.王鲲译.身份认同的困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费孝通.乡土中国[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新形态呼之欲出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对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编读往来
中国的拥抱如何温暖全球化(观察家)
过度全球化
全球化遇阻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