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2017-07-04 12:01周辉
甘肃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意义内容

周辉

【关键词】 幼儿;良好习惯;意义;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33—01

幼儿教育是奠基教育,贯穿了一个人成长的整个过程。在教育实践和家长关注中,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需要,更是培养幼儿以后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必须教育。

一、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首先,《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其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需要。幼儿阶段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品格的最佳途径。

再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从国际、国内不同历史时期来看,凡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从我们身边的平凡普通人来看,凡是有人格魅力的人,能够得到大家赞扬和一致认可的人,都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

二、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1. 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品德高尚,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不欺弱凌小等等。对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这方面的习惯显得非常重要。

2.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提问、主动答问的习惯等。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步入小学、初高中后,家长就不用操很多心。

3. 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的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

4. 劳动习惯。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级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这个习惯养成后,可以避免长大后懒散、投机取巧的恶习。

三、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 要巧设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应在环境方面下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2. 要积极鼓励。鼓励比呵斥、责骂的效果要好一万倍。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将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 要家园配合互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幼儿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一旦幼儿在园里养成一种良好习惯的苗头,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给予表扬、鼓励,巩固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出现偏差或松懈,就要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良好习惯不是一天就可培養好的,应把好习惯融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在尊重幼儿的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基础上,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意义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