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及意义

2017-07-04 15:55郑智奇
甘肃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效果方法

郑智奇

【关键词】 阅读;课内外;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122—01

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较好的阅读方法,而不是抄答案、背答案。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如果学生乐于接受,那么将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1. 框架阅读法。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订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2. 对比阅读法。这里所示的对比是和谁对比呢?当然是和自己。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和论点我会如何寫。每个人的想法其实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我们可以归纳出对比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乐于接受,获得良好阅读效果

1. 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会有烦心事,欲寻求解脱,愉悦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

2. 完成阅读积累,开阔视野,增强语感能力。新大纲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就是对量的要求。还要阅读范围广,视野开阔。刘锡庆教授提出:“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或应读、可读之书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 做学习的主人,体现阅读自由。学生自己读书,和古人对话,和外国人对话。要靠自己读书,靠自己积累,靠自己领悟,自己升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师应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愉快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

4. 提高品位,突出人文性,提升人生境界。课外阅读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的文章,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尤其要诱导学生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曹禺、巴金等大师对话,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倘若通过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那么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如何,在课堂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课内外结合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阅读效果方法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