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访推动家校合作,合力促进听障学生发展

2017-07-04 01:17刘卫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家访家校合作

刘卫芬

【摘 要】 聽障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造成认知困难,自然也容易形成许多不良的品性。家庭是聋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教育是其发展的基础,对孩子的影响将贯穿一生。对聋生的家访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家庭、学校间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做好家访工作,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家访;家校合作;听障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02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造成认知困难,在学校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在品性方面也常常有自私、固执、懒惰、易怒、情绪不稳定等不良的表现。家庭是聋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教育是其发展的基础,对孩子的影响将贯穿一生。对聋生的家访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家庭、学校间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做好家访工作,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孩子健康发展。下面我就以对学生“王某”的家访案例来谈谈如何以家访推动家校合作,合力促进听障学生的发展。

一、初次家访,建立档案,聆听家长的心声

每个特殊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特殊的故事。每个特殊的故事背后都承载着父母的心酸。走进每个孩子的家中,了解孩子的故事,聆听家长的心声。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建立家访档案,能让老师更全面了解孩子状况,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

如我们班的王某,今年11岁,听障学生,9岁入学时,上课时表现为行为多动,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站起来教室里走来走去;口齿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弱,注意力很不集中,一节课下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超过20秒,严重影响了他在课堂上的学习。按以往的经验,我把他归类为“有问题的特殊的聋哑孩子”。想想这些症状对他今后各方面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带着许多疑问,我走进他的家庭,对他进行了第一次家访。真实的了解到了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孩子18个月大的时候发现听力存在问题,3岁的时候,确诊为重度听力残疾,左耳90分贝,右耳达到120分贝。由于听力障碍,不能获得有效的外界声音刺激,使他的口语发展严重受阻,最后语言功能丧失。原本12个月的时候就会叫爸爸、妈妈,到3岁左右的时候就不说话了。经过艰苦的语训,在5岁的时候,才愿意重新发出声音,学会正确的叫“妈妈”。在他家谈了3个多小时,从交谈中我发现,他的爸爸在心里上有很强的内疚感,总觉得对不起孩子,因而对孩子过分照料、溺爱、放纵。在对他的早期教育中,由于经历了太多的失败,有点灰心,想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他的妈妈,则内心非常坚强,表示永不放弃,希望和学校一起共同努力,来转变孩子,给孩子发展最后的希望。我们也向家长介绍了学校的一些课程,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最后提出了需要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注意事项。经过这次的家访,我的态度为王妈妈点燃了新的希望。我对王某的情况,他父母的教育态度也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这为我以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便于其他的老师对他的了解。也便于观察孩子的成长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家访结束后,我及时的撰写了家访记录,把这次家访中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建立了个人的档案。同时,根据王某在家、在学校表现出的情况,对他进行分析评估,制定了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

二、遇事随访,家校合力,关爱孩子健康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的纽带。特别是我们特殊教育,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的理解。

班中的王某,他是个特殊的孩子,在一年级开学后的一个月里,一天中会出现多次异常的行为,如上课身体突然躺椅子上,突然走出教室,突然很用力的拍同学后背。开始时我就让他妈妈带在学校教室走廊上,一出现特殊状况就第一时间和家长一道进行热处理,把孩子的不良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并要求孩子在家也要像学校一样严格要求。两个星期后,王某的行为就大为改观,不需要妈妈跟在学校了。当中孩子有了点滴进步,我们也立马反馈给家长,一起进行表扬鼓励。一个学期结束,孩子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

在平时,为了打破时空的限制,我们利用微信、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来互动,可以做到每天进行“家访”。及时交流孩子在校或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由于听障孩子的感知活动范围狭窄,对感知内容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刚开始时,他学习一个词语都要反复一对一的教他三四十遍,不断地矫正,才能学会发出稳定的、正确的读音。但在我们的课堂上时间有限,不可能只针对他一人进行教学。孩子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能有效的巩固。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为补充。课后需要家长和老师对他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每天放学前,我们就通过微信与家长反馈孩子当天在校的学校情况。比如:今天语文课学习了哪几个拼音,需要拼读哪些音节,需要书写哪些字母,需要认读那几个词语;数学课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法和减法;哪些知识点孩子在课堂上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还是一知半解,需要家长在家一对一的进行重点辅导。有了家长的参与,弥补了王某白天在校学习中落下的知识点。而孩子在家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解决不了的问题,妈妈通过“微信”及时的告诉老师。第二天,老师在课堂上就会重点的关注,课后给予及时的辅导。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努力,他的学习能力不断的提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都考了六十多分。二年级一般能考80多分。

三、定期家访,授家长以渔,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重要环境,但大部分家长,聋教育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是严重缺乏的。在家庭教育中常常会感到孤单、无助。我们通过开展定期家访,创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开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听障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改善他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王某的妈妈虽然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尽心尽力,但还是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在教育中常因为方法不当,出现沟通障碍和情绪对立的问题,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老师需要定期给予专业知识辅导。王某是重度听力障碍,虽然家长很期望他像常人一样能进行语言交流,但由于听力缺失,他的语言表达还是无法跟上他认知能力的发展,在交流中还是需要学习手语辅助表达意思。所以除了进行口语为主语训外,我还教家长一些简单的手语,以便能更顺畅、更准确的和孩子进行交流。

听障孩子虽然短时记忆比我们普通的孩子差一些,但它们的视觉补偿是相当强的。在信息的处理上具有选择性的技巧,更加依赖于视觉信息。所以,在平时我们的课堂上都是以直观教学为主的,我也指导他妈妈充分利用家庭环境的布置进行支持。如:可以在家里的各个实物上贴上拼音和词语(在冰箱上就可以贴上bingxiang冰箱)。在家里的墙面上贴满图片,在图片上写上词语、拼音、短句。这样最大限度的扩大他视觉优势,便于家长随时的进行言语训练。在指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发音练习时,因为语音不是简单的声音组合,它由一些基本音组合而成。就发音的训练而言,每个声母和韵母发音都需要舌肌的运动,因为听力缺失,言语听觉与语言动觉的神经联系不存在。所以需要用手掌放到嘴边来感知气流呼出的大小情况、需用压舌板观察孩子舌肌的运动,需要把手放在喉咙上感知声带的震动频率。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就要家长正确的使用压舌板,家长只有学会了正确的发音和训练发音的方法,才能让她在家训练和巩固孩子的发音要领和技巧。这些都需要我们专业的特教老师来指导家长。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一个孩子,是一个班集体中的一员。而一个孩子,哪怕是身体上存在缺陷的孩子也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就是对他整个家庭的关注。我们给与孩子的希望,就是给与他整个家庭希望。两年多来不停的坚持,通过各种家访手段,密切家校联系,在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下,现在三年级的王某进步非常大,发展的很好:他的上课的注意力可以坚持10分钟左右。能看懂很多话的口型,发音也比以前清楚。大部分的语言能让爸爸、妈妈、老师听懂。从班级里最差的一个变成了班中最好的学生,今年还获得了学校奖学金。在此过程中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的责任心和爱心,他们内心充满了对我們老师无比的感激。同时,作为老师,我们也从这位特别的家长身上感受到了最伟大的母爱。家长的这种不放弃的精神也深深的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每天面对着这些孩子都充满了热情,让我们在特教的道路上走得更有成就感。从王某的案例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校和家庭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共同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吧!

参考文献:

1.《校园心理》2010年4月第二卷第二期《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家访》作者:房玲

2.《班级管理》2013年第24期 考试周刊《班主任如何做好家访前和家访后的工作》作者:潘华江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家访家校合作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听障学生注意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