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探寻

2017-07-04 12:40陈真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实施情感教育

陈真祥

【摘 要】 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持续获得学习成功的内因。化学学科具有独特的情感培养优势。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这一平台作用,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需育情。

【关键词】 初中化学;情感教育;实施;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情感教育目标。那么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呢?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应创新策略,在多样的教学中渗透其中。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入手着力点。

一、培养学生情感---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E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0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竟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培养学生情感---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勇气。

三、培养学生情感---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要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教学“元素化合物”内容时,我们还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肓。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培养学生情感---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們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总之,在化学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既是新课标的需要,也是我们化学作为自然学科,开启科学启蒙教育的需要。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平台优势,加强学科情感教育,通过非智力的外因作用,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汪晓军,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3年。

[2]林红,化学课堂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高师理科学刊,2012年。

[3]冷平,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实施情感教育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