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地下 收获在民心

2017-07-05 12:52鹤壁市人民政府
中州建设 2017年3期
关键词:鹤壁市海绵建设

鹤壁市人民政府

功夫在地下 收获在民心

鹤壁市人民政府

改造后的水源涵养地

一、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进展情况

2015年鹤壁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区面积29.8平方公里,试点项目包括绿地广场、城市道路工程、雨污分流改造与截污工程、河道治理、城市防洪与水源涵养、建筑小区等六大类68项317个,总投资32.87亿元。截至目前,六大类项目均开工建设,已完工项目30个,在建项目216个,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已开工项目总投资约26.8亿元。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2016年完成了市政府综合办公区、市迎宾馆、桃园公园和朝歌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海绵城市改造和建设;完成质量公园、农发行游园等8个游园的建设改造;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改造35.4公里;完成铺设11条段21.7公里城市道路的透水铺装;建成了天山小学、漓江小学、漓江柳岸和唐庄社区等建筑小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了新城区水系改造项目、汤河泗河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新世纪广场、高铁广场、火车站广场三个广场的海绵城市改造的设计;启动全部建筑小区、办公区改造设计。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2015年4月,鹤壁市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结合鹤壁市实际情况,以提高规划实用性和可实施性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道路竖向规划等相关内容。目前,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建立规范标准体系

一是编制完成《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为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因地制宜设计提供技术标准与方法指引。二是制定《鹤壁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条例》。《条例》专设海绵城市建设章节,已通过省人大批准,2016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三是强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出台《关于建设海绵城市实施意见》《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作为鹤壁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总纲和管理依据,形成与鹤壁现有管理体系相融合的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制度与机制(土地出让、两证一书、控详规、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指导海绵城市建设。

(四)积极探索模式创新

专门成立鹤壁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城市水系改造项目PPP模式运作,该项目主要包括对城区内6条段,38公里城市水系进行提升改造,总投资约11亿元。该项目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历经10个多月的时间已完成PPP招标,并于2016年9月19日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经全面启动。

同时对汤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行PPP运作,该项目已与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总投资6亿元,已于2016年9月19日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底泥清理工作。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14亿元,依托鹤壁市城投公司,引进资金加技术的企业参与,以海绵城市建设为载体,整体打包开发,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的亮点。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高效组织推进

一是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4位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较大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方案提交市四大班子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同时建立小组副组长联系督导项目建设制度。市长联系城市水系生态治理项目,常务副市长联系PPP项目合作及资金筹措工作,主管城建副市长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和联系市政园林项目,主管水利副市长联系建筑小区项目,主管环保副市长联系办公区项目。

二是完善协调机构。组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担任,下设综合宣传组、技术指导组、项目督导组、资金管理组4个工作组,负责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办公室每周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区、各项目进展,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建设。

(二)面向全国,寻找技术支撑

2015年,鹤壁市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合同,由中规院提供海绵城市技术指导,帮助鹤壁市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管理规定,建立管控体系,指导设计单位落实管控要求,参与项目方案、施工图审查和项目验收。

(三)统筹谋划,科学推进项目

在谋划、推进项目方面,以城市河渠水系为骨架,以华夏南路为轴线,以流域综合整治为目标,以项目建设、改造为基础,建成区坚持问题导向,新建、待建区坚持目标导向,实现点、线、面融合推进,落实综合管控指标,发挥连片效应。

1. 严把技术关,坚持高标准。为保证项目的设计和建设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专项规划和技术标准,在项目实施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审查,严把项目设计关。

2. 整体谋划,连片建设。为防止项目碎片化,达到整体系统建设的效果,鹤壁市把海绵城市建设与现有城市改造相结合,以华夏南路为轴线,从政府综合办公区向南至桃园公园,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连片建设”的理念,依次开展政府综合办公区改造、华夏南路改造、迎宾馆改造、质量公园、教育实践基地、桃园公园等试点项目建设,形成连片示范效应。

3. 认真分析,统筹推进。为确保项目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新建项目,在规划条件中,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管控指标;在总图审查、建筑方案审查及施工图审查时,对相关管控指标严格审查,坚决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设。对已开工的市政、园林项目,责令其停工,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审批后重新施工。对主体已开工但室外尚未建设的建筑类项目,要求重新修改设计,进行专项审查,通过后予以实施。

4. 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问题。结合试点区域大部分为建成区的实际情况,针对解决易涝点和改善水体黑臭等问题,一是对试点区域内所有雨污合流管网(重点是淮河路以北,黎阳路以南区域)进行统一分流改造,现已全面展开,2016年完成35.4公里管网改造;二是对护城河北段进行截污,为下一步护城河综合治理打好基础;三是对易涝点大白线过京广铁路涵洞、盖族沟兴鹤大街桥进行修建,基本解决了城市内易涝点积水问题。

5. 坚持实事求是,避免造成浪费。为避免出现为海绵而海绵、过度工程化、过度依赖末端治理措施等现象,在试点项目实施中,鹤壁市坚持实事求是,避免使用过多的人工技术措施,对一些新建的绿地、广场、道路,不大拆大建;对确需改造的,在改造过程中,综合考虑地下供水、排水、污水管网和绿化景观提升等协同改造,避免重复建设。

(四)加大宣传,形成舆论氛围

2016年以来,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新华社内参动态清样在2016年3月份以《鹤壁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为题刊发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探索情况,2016年3月份在《新华网》上以《功夫在地下收获在民心——鹤壁“海绵城市”建设调查》为题报道了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新华社在2016年7月底以《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近半数现内涝城市“海绵化”成效几何?》为题,报道了鹤壁市在经历7月9日和7月18日两次暴雨,鹤壁市区除个别路段有短时积水外,各居住区没有明显积水,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看得见的成效之一。

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得到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探索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希望各位领导同仁有时间到鹤壁检查指导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促进鹤壁市不断完善提高,促进鹤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取得更好成效,为我省海绵城市建设和促进全省城乡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鹤壁市海绵建设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挥毫泼墨
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
鹤壁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海绵是植物吗?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