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心理控制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关系

2017-07-05 14:05王桂平侯艳芹
关键词:内化问卷母亲

杨 阳,王桂平,王 辉,侯艳芹

(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0;2.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6)



母亲心理控制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关系

杨 阳1,王桂平2,王 辉1,侯艳芹1

(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0;2.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6)

为探讨母亲心理控制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关系,采用自编问卷《幼儿母亲心理控制问卷》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版对367名幼儿母亲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幼儿母亲的心理控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整体呈正偏态分布;心理控制与幼儿社会能力呈显著负相关,与行为问题呈显著正相关;人身攻击、爱的撤回和无效的情感对幼儿行为问题具有预测作用。由此可以得出,母亲心理控制与幼儿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幼儿;母亲;心理控制;行为问题

0 引言

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 Control)是指父母对儿童心理和情感发展(比如思考过程、自我表达、情绪和与父母的联系)的控制[1]。Barber总结了心理控制的特点[2]:(1)心理的方法(psychological methods)。父母通过心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控制,比如内疚感引导(guilt-induction)、爱的撤回(love withdrawal)、灌输焦虑(instilling anxiety)和无视儿童的观点(invalidation of the child's perspective)等。(2)侵入(intrusive)。心理控制是一种侵入的教养方式。(3)操纵(manipulative)。操纵型的父母通常通过三种方式,即内疚感引导、灌输焦虑和爱的撤回来调控儿童的行为,或调节父母与孩子的关系。(4)其他。主要指破坏亲子情感关系的行为,比如过高的期望、忽视、冷漠、抛弃或分离、对孩子的人身攻击等。

心理控制对行为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化行为和外化行为。

(1)内化行为(internalized problems)。指问题发生在“个体内部”,被称为“过度控制的、过度抑制的或害羞—焦虑”问题,亦或是情绪问题,如:恐惧、躯体主诉、担心、害羞等心理异常症状[3]。Barber等人研究发现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的内化问题有预测作用[4]。Aunola等人对6~7岁儿童的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导致儿童消极情绪的增加[5]。Monica等人对8~11岁儿童的研究表明,心理控制与儿童焦虑显著相关[6]。对学龄前儿童的研究也表明,心理控制预测更多的内化问题及焦虑[7]。

(2)外化行为(externalized problems)。指外在的反社会性行为问题,大多指向他人。外化问题包含了与他人的冲突,表现出违抗、攻击性、违纪、脾气爆发和多动等社会不足的特点[3]。关于心理控制与外化行为关系的研究结果大致与内化行为相似,但也出现了一些矛盾。Kuppens等人通过元分析的方法证实心理控制与侵犯行为相关[8]。Stone等人对儿童的研究表明,心理控制与外化行为相关[9]。但也有研究指出,心理控制与儿童异常行为[10]、帮会[11]没有显著关联。由于外化行为还受到儿童、父母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也是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虽然对心理控制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青少年,但心理控制产生的影响在幼儿期就已经开始了[12],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心理控制对幼儿[13],甚至更小的孩子[14]都有消极影响。本研究将探讨幼儿母亲心理控制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帮助家长形成合理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养行为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河北省沧州市两所幼儿园选取幼儿母亲400名,在班级开家长会时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告知被试研究目的、答题方法及问卷的匿名性与保密性。当场收回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57份。其中母亲年龄范围为25~49岁,幼儿年龄范围为2.5~7.5岁,男性幼儿203人,女性幼儿15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幼儿母亲心理控制问卷

采用自编的《幼儿母亲心理控制问卷》。该问卷共18道题,包括6个维度,分别为限制口语表达、无效的情感、人身攻击、不稳定的情绪行为、爱的撤回和内疚感引导[15]。问卷采用从“从不”到“经常”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控制程度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0,分半信度为0.669。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作为效度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幼儿母亲心理控制模型拟合良好。

1.2.2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以下简称CBCL)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使用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本研究所选家长量表,共分为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其中社交能力得分越高越好;行为问题分为内化问题(包括退缩、体诉和焦虑/抑郁)、外化问题(包括违纪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及其他问题(包括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以及性问题)三个维度,根据幼儿最近半年(6个月)内的表现作答,分数越高,行为问题越严重[16]。

1.3 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6.0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幼儿母亲心理控制的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幼儿母亲心理控制总分得分范围为21~65,平均得分为36.01±6.9,其中限制口语表达的得分范围为2~14,平均得分为3.13±1.26,无效的情感得分范围为2~10,平均得分5.84±1.48,人身攻击得分范围为3~12,平均得分为6.39±1.89,不稳定情绪行为得分范围为3~14,平均得分为6.86±1.93,爱的撤回得分范围为4~16,平均得分为6.47±2.20,内疚感引导得分范围为4~20,平均得分为7.32±2.36。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偏度为0.623,峰度为0.856,略呈正偏态分布。

2.2 幼儿母亲心理控制水平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关系

研究表明,母亲心理控制与幼儿社会能力呈负相关,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幼儿母亲心理控制水平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关系(r)

(注:**P<0.01,***P<0.001;下同)

2.3 幼儿母亲心理控制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回归分析

2.3.1 幼儿母亲心理控制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回归分析

将幼儿行为问题总分作为Y变量,将心理控制各维度作为X变量,探讨心理控制各维度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首先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心理控制各维度与幼儿行为问题总分均呈显著相关,然后对拟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性水平(F=13.079***),最后用逐步回归的方式考察心理控制各维度对幼儿行为问题总分的预测作用,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母亲心理控制各维度对幼儿行为问题的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对幼儿母亲心理控制现状的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母亲心理控制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Porter等研究发现,中国父母与北美父母相比,对幼儿的控制更倾向于针对幼儿行为[17]。中国父母更倾向于用“管”这一词,比如要求孩子吃饭前洗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同“坏孩子”交朋友等,而这些教养方式同与心理控制相对的行为控制(指父母对儿童行为的控制及调节[4])相似。这可能是中国幼儿母亲心理控制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

3.2 对母亲心理控制与幼儿行为问题关系的讨论

研究发现,母亲心理控制水平与幼儿社会能力呈负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正相关,这与以往对青少年及儿童的研究结果一致[1][7][18]。可以用心理控制的理论基础来解释母亲心理控制对幼儿行为问题影响的原因。

Soenens和Vansteenkiste认为,虽然在过去几十年,研究一致证实了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但是对心理控制理论上的研究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将心理控制与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相关联,提出了心理控制的理论基础[12]。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观念是自主性或自我决定(autonomy or self-determination),它也被认为是在人类意志行为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该理论认为,个体有一种先天的成长和整合趋向,而这种成长趋向中一种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内在动机,即驱使个体自发地去探索周围环境、满怀好奇去追求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能够获得满足感的活动的驱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能让个体的兴趣获得满足,也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具有娱乐性,对于这些行为,如果个体能够很好地内化,他也会体验到一种自主,SDT认为内化过程是个体发展及适应的核心。SDT将内化定义为个体逐渐将社会价值观及一些禁止性的规则整合为自我的一部分,这一过程不仅仅外在表现为对父母及社会规则的服从,而是真正将这些规则看成是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从内心遵从它们。SDT认为,内在动机和良好的内化行为都是自主调节,能发挥自主性,而那些部分内化或没有内化的行为就受控制动机的调节。自主调节由于受内在动机驱使,能促进个体良好的适应及发展;而控制调节(在压力和义务或责任下调节行为)会阻碍个体的心理调适,甚至导致失调或精神症状[19,20]。

SDT假设,社会环境(包括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个体最佳调节方式的形成。无论是内在动机的形成还是内化过程,都会在自主支持型的社会环境下形成,这种社会环境支持儿童的自主性及自我驱动,给儿童提供多种选择,重视儿童的观点,当拒绝儿童的选择时,家长也会提供合理的理由,因此儿童会体验到心灵上的自由;相反,如果社会环境是控制型的,它会削弱儿童自主调节的倾向性,取而代之的是控制的方法,比如强迫儿童思考和行为,儿童只能按照社会标准及父母的要求做事[12]。此外,SDT区分了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1)能力需求(need for competence),个体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需求;(2)自主性需求(need for autonomy),人们有自由选择自己行为的需求;(3)爱的需求(need for relatedness),希望关心他人及被关爱的需求[12]。

心理控制属于SDT中的控制调节,它削弱了儿童的三种内在的基本需求,进而导致儿童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首先,心理控制最先抑制的就是儿童的自主性需要。对11~12岁儿童研究发现,实验条件下激发起来的的内疚感使得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使用控制调节[21]。另外,Soenens等提出了一些关于心理控制对自主性抑制的影响的非直接证据。他们假设并检验将儿童的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作为父母心理控制和抑郁症状的中介,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表现为以一种严格的和过度的形式追求高标准。因此,当成就目标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长期产生严厉的自我反省及消极的自我价值感。这种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在那种体验到父母心理控制及对自己表现只有偶然关爱的儿童身上发展[22]。其次,心理控制还会阻碍儿童能力感的获得。这种胜任感之所以被心理控制所削弱,是因为心理控制的很多策略,如内疚感引导、爱的撤回、有条件的关注和灌输焦虑等,都会向儿童透露:你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于是儿童会普遍怀疑自己的能力。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激发起来的心理控制情境削弱了儿童的学习能力,也预测了技能发展的缺乏[21]。最后,心理控制会阻碍儿童爱的需求的满足。心理控制中爱的撤回或偶然的关爱这一策略本身就让儿童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心理控制下的儿童总是体验到为遵从父母意愿不得不放弃自己愿望的压力,虽然表面上看,儿童因为“听话”而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但更深层次看,这种关系或许会慢慢变得充满敌意、斗争和冲突[12]。研究也证实心理控制会影响到亲子关系中的不安全联结[23],而这种不安全联结很可能泛化到儿童与同辈间的关系,进而引发一些不良的人际问题,阻碍儿童社会性发展。

3.3 教育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母亲心理控制与幼儿行为问题呈正相关,与社会能力呈负相关,因而,我们可以从降低母亲心理控制水平的角度减少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强其社会能力。

第一,无条件的爱。父母应无条件地给予孩子关心和爱,即便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时,父母也要对孩子表现出自己的爱。相反,如果一旦孩子表现不好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家长就撤销对孩子的关爱,对其冷漠,甚至忽视,孩子就会体验到更多的内疚及自责,将不利于其心理发展。

第二,对孩子表达共情。当孩子表现出不良情绪和行为时,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去理解孩子,并将这种感受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话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明白妈妈是理解我的,然后再指导孩子可以怎么做。相反,如果当孩子犯错误时,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孩子,以此方法去塑造行为,儿童多会产生敌意、内疚和自责。

第三,引导孩子自主性的发展。3~6岁儿童做任何事情都要求自己做,并且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想象力及其丰富,求知欲强,会向家长问无数个“为什么”。这时就要求父母鼓励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对孩子要求自己做的事,就放手让孩子做(若怕孩子做不好,可稍加引导);对孩子提出的“为什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解答;对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更要表现出好奇与鼓励。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行为过多地限制,对孩子提出的“为什么”不予理睬,强迫孩子接受他们的观点,对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性加以制止,孩子慢慢就会产生内疚,自主性也得不到发展。

第四,鼓励儿童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身边发生的事物,多启发儿童,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注意一定不要将家长认为的“对”的东西强加给儿童,对儿童表达出的看法要有足够的接纳性。

[1] Barber B K.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Revisiting a Neglected Construct[J].Child Development,1996,67(6):3296-3319.

[2] Barber B K,Harmon E L.Violating the self: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2002:15-52.

[3] 沃尔夫冈·林登著.临床心理学[M].王建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 Barber B K,Olsen J E, Shagle S C.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al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Youth Internalized and Externalized Behaviors[J].Child Development,1994,65(4):1120-1136.

[5] Aunola K,Tolvanen A,Viljaranta J,et al.Psychological control in da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increases children's negative emotions[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Jfp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Family Psychology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3,27(3):453.

[6] Monica N,Beth K,Rachel G.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Childhood Anxiety:The Mediating Role of Perceived Lack of Control[J].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2,21(4):637-645.

[7] Mcshane K E,Hastings P D.The New Friends Vignettes: Measuring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that Confers Risk for Anxious Adjustment in Preschool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9,33(6):481-495.

[8] Kuppens S,Laurent L,Heyvaert M,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multilevel and sequential meta-analysi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3,49(9):1697-712.

[9] Stone L L,Otten R, Janssens J M A M,et al. Does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Relate to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Early Childhood? An Examination Using the Berkeley Puppet Inter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3,37(4):309-318.

[10] Litchfield A W, Thomas D L,Bing D L.Dimensions of Religiosity as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Deviant Behavior[J].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1997,12(2):199-226.

[11] Lyon J M,Henggeler S,Hall J A.The family relations, peer relations,and criminal activities of Caucasian and Hispanic-American gang members[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1992,20(5):439-449.

[12] Soenens B,Vansteenkiste M.A theoretical upgrade of the concept of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Proposing new insights on the basis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Developmental Review,2010,30(1):74-99.

[13] Olsen S F,Yang C, Hart C H,et al.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behavioral outcomes in China,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J].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2:235-262.

[14] Crockenberg S,Litman C.Autonomy as Competence in 2-Year-Olds:Maternal Correlates of Child Defiance, Compliance,and Self-Assert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0,26(6):961-971.

[15] 杨阳.幼儿母亲心理控制和幼儿行为问题的关系[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1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人民卫生杂志社,1999:43-50.

[17] Porter C.L.,Hart C.H.,Yang C.,Robinson C.C.,Olsen S.F.,Zeng Q.,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ld temperament and parenting in Beijing,China and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5,29(6):541-551.

[18] Morris A S,Steinberg L,Sessa F M,et al.Measuring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psychological control:Developmental and conceptual considerations[J].2002.

[19] Deci E L,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J].Journal of Virology,1985,3(2):5886-5895.

[20] Deci E L,Ryan R M. 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21] Vansteenkiste M,Simons J,Lens W,et al.Examining the Motivational Impact of Intrinsic Versus Extrinsic Goal Framing and Autonomy-Supportive Versus Internally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Style on Early Adolesc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J].Child Development,2005,76(2):483-501.

[22] Soenens B,Vansteenkiste M,Luyten P,et al.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ic self-representations: The mediational link between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adjustment[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5,38(2):487-498.

[23] Doyle A B,Markiewicz D.Parenting,Marital Conflict and Adjustment From Early-to Mid-Adolescence:Mediated by Adolescent Attachment Style?[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5,34(2):97-1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and Preschoolers' Behavior Problem

YANGYang1,WANGGui-ping2,WANGHui1,HOUYan-qin1

(1.CangzhouMedicalCollege,Cangzhou061000,China;2.HebeiNorm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26,China)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preschoolers' behavior problem, 367 mothers of preschoolers were tested by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Scale and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control is in the middle or lower level.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preschoolers' social competence,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internalized problems, externalized problems and other problems. Personal attack, love withdrawal and invalidating feelings positively predicted preschoolers' behavior problems. In conclusion,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preschoolers' behavior problem.

preschoolers; mater; psychological control; problem behavior

2017-03-12

杨阳(1988-),女,硕士研究生,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与服务系助教,研究方向: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人格心理与咨询。

B844.1

A

1674-3229(2017)02-0102-04

猜你喜欢
内化问卷母亲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问卷网
给母亲的信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