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经济主权

2017-07-05 20:18魏勇强黄郁鑫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策略

魏勇强++黄郁鑫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侵蚀着我国的经济主权。如何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又充分保持本国的经济主权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坚持国家经济主权,树立理性的经济主权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并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应积极发展民族产业,不断完善和创新,提高我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经济主权;挑战;策略

一、 引言

主权原则作为国际公法中最基本的原则,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外事务的权力,包括管辖权、独立权、自卫权、平等权。近现代以来,国家主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主权,还包括经济主权、文化主权以及社会主权等,他们一道构成了国家主权的有机组成部分。

经济主权虽然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或多或少地受到某种损害。二战之前,众多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国家形式上保持独立和主权,但由于其处于半殖民地地位,实际上是由外商垄断或控制境内的相关的经济命脉和各种自然资源。以中国为例,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导致生产力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来支持大量商品的生产。由于当时的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态,普遍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落后,且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导致当时的中国不仅在经济上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本国的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经济难以发展且丧失独立性。

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一道构成了国家主权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治主权是经济主权的前提,而经济主权则为政治主权提供保障。只有在充分维护政治主权的基础上,国家的经济主权才能得以保证,才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获得应有的权益。而经济主权的保护与发展,则会为政治主权的巩固提高提供基础,同时又是政治主权的集中体现。

二、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经济主权的挑战和对策。Ki-Hoon Lee和Byung Min(2014)分析了全球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为全球化是减少碳排量的一个积极因素,通过与技术的运用结合跟更能促进二氧化碳减排。Qianzhang Sun(2003)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劳动,且东亚国家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进动力。Tianbiao Zhu和Margaret Pearson(2013)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中,认为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国内一部分学者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黄萍(2010)肯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一是为中国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源提供有利条件,二是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增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促进国内的经济建设,四是为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孟国碧(2000)则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是发展中国家牢牢控制核心经济主权。孙桂平(2003)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弱化程度大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活动也对国家主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向心力。

部分学者则从全球化背景下来探讨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陈宇虹(2006)所研究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经济全球化,而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阐述对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的两方面影响,认为国家主权的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并且对国家政府行使职能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对国家主权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来分析。侯德彤(2013)所研究的是20世纪初新知识界对中国主权思想的影响,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认为新知识界使“国”的概念与“天下”朝廷区分开来,且新知识界的存在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发展的内在要求。王宏伟(2007)认为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国家主权权利做出很大限制,但这些限制都是国家为加入WTO组织自愿做出的承诺,即国家主权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无任何损害,国家的法律地位也没有改变。此外,部分学者则从经济和政治主权以外的其他主权内容来进行探讨。肖显静(2000)则具体分析了在生态危机中国家主权弱化的表现,但同时也批评西方部分学者所提出的与环保相关的剥夺主权论,坚决反对以环保为借口来侵犯其他国家的国家主权。

综上所述,国内大部分学者在认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十分清醒其对经济主权,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负面影响及挑战。

三、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主权的挑战

不容否认,经济全球化的确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经济的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进一步扩大。1995年至2001年间,中国出口额从占全球的2.9%增长到3.9%,而加入WTO后我国出口份额占全球比重则迅速上升,2014年已达到12.2%。

经济全球化还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步伐。我国1995年~2014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来看,1995年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7%、62.8%、28.5%,说明当时我国经济增长仍以第二產业为主。在1995年到2014年的20年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逐渐与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相接近,2014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8.1%,超过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47.1%。在全球化浪潮下,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日趋合理,我国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正在不断调整、升级,总体更趋优化合理,助推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但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主权带来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为了解决全球性问题寻求合作,成立了国际组织或是建立国际机制。与之相对应的是,国际条约、多边协议等国际性规则在解决各国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为各国的合作与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手段和组织保证。但另一方面,也让部分国际组织为从事超越国家利益和国家界限的活动创造了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经济主权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强。以世贸组织为例,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外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则相当于把本国的部分经济主权让渡给世贸组织,那么就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的经济主权。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话语权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不仅是世界经济规则的主要制定者,更是规则的仲裁者。这一切都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中居于弱势地位。

同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经营行为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弱化其所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对其民族经济造成干扰和冲击。其结果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发达国家甚至往往为发达国家所控,造成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行使经济主权的能力被严重削弱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固然可以增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但从另一面说,经济全球化也会弱化我国的经济主权,使我国的经济主权受到来自跨国公司以及各种国际组织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挑战。我国的民族产业和金融安全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所面临的冲击,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與西方跨国公司相比,我国民族产业在产业的集中度、产业规模和组织结构上都不能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抗衡。其次,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我国民族产业的素质不高,且经济效益呈下滑态势。以汽车行业为例,我国汽车的生产成本高,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工业专利,在知名度和竞争力方面也不如国外的知名品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关税大幅度降低后,进口车的价格会有所下降。而进口车和国产车相比仍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势必会影响国产车的销量等。根据2005年~2015年9月海关进口汽车量的数据显示,2006年~2011年期间,我国进口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进口车数量由2005年的16.1万快速攀升到2011年的100.3万,这是由于跨国汽车“以量产化全系竞争为主导”的新战略定位而导致的。2012年~2014年,我国海关进口汽车量仍保持年均12.3%的增长,而在2015年1月~9月,中国累计进口汽车80.1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3.9%。

不可否认,2015年我国进口车数量大幅降低有市场供给出现了“结构性过量”,各经销商库存量大,且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低等原因。但这也提醒我们,应及时调整应对策略,构建进口汽车市场新格局,才能更好地使我国国产汽车行业和进口车行业达到平衡和和谐的关系,拒绝一家独大。客观来说,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跨国公司而言相对较弱,在知识产权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也较弱,但随着国家在相关产业政策上的不断完善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国民族产业会逐渐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金融安全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会对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缺乏事实上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对包括中国以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造成冲击。各种国际金融机构所指定的国际性规则,基本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而制定的,表面上看对各个国家是一视同仁,但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金融霸主地位,实际上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平等地位。发展中国家为了融入经济全球化,往往被迫主动对金融管理权限作出让步,其结果无疑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经济主权。

如果我国无条件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可能在经济主权方面受制于发达国家,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是有条件的,即在充分保证经济主权的基础上,趋利避害,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发展自己,积极有为而又有备地推进经济全球化,而不应是按照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毫无保留的、全面无条件开放资本市场和政府管制的经济全球化。

四、 经济全球化挑战下维护经济主权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从某种角度趋势限制了我国政府的传统职能和管理能力,使我国的民族产业受到巨大冲击,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对国家主权造成影响。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可避免的。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我国也正成为其中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的总的策略是:一方面,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化劣势为优势,进一步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树立新的国家主权观,使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另一方面,借力经济全球化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应积极做到: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国家经济主权,树立理性的经济主权观。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应顺应时势,抓住机遇,在掌握牢牢掌握本国的经济主权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管理国家经济,防范和消除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潜在风险。主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对外则具有独立性。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国家主权对国家的重要性,在维护好政治主权、文化主权等国家主权的同时,也要维护和坚持我国的经济主权的独立自主性,反对大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干预。

其次,为有效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应积极地参与并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在广泛、全面地参加国际性的经济组织的基础上,争取在其中以及国际经济事务中更多的表决权和影响力,全面争取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和发言权,这样才能更加及时有效地向世界表达我国的意志,才能使制定的国际规则更有利于我国的发展,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利益和金融安全。

再次,为积极有效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我国应积极发展壮大民族产业,提高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发展我国民族产业,应合理吸收国外优秀产业的优势,结合自身的客观情况来制定相对应的发展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引入外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品牌,才能有效地提高国际竞争力,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市场的要求。在民族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也要注重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有通过在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才有可能在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将我国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第四,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我国虽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我国应努力提高开发新厂品能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动国内技术研发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完善国内立法,健全国内相关经济法律体系。当今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市场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瞬息万变,我国相关立法也要随之变化而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我国经济法律制度中仍存在着缺陷。从总体上看,一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起来;三是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四是对外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因此我国应健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公平、完备。同时全面给国内企业、民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并以此维护我国国家经济主权的独立自主和安全。

第六,大力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并提升人员素质。经济主权虽反应为国际主权的一个层面,但其核心是一个国家背后的科技实力和人才实力。美国傲视全球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使其经济主权根基深厚,而且足以影响并左右他国。离开了科技基础和人员素质而空谈经济主权,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想使我国保持全面而独立的经济主权,最根本的、而且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拥有全球领先的、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国际一流人才。唯如此,我国的经济主权才会与政治主权等一道成为捍卫国家利益,振兴民族腾飞的利器。

参考文献:

[1] 关雪凌,刘西.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现状、原因与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5):72-79.

[2] 韩立岩,尤苗.主权财富基金的战略价值[J].经济研究,2012,(6):88-100,159.

[3] 何代欣.主权债务适度规模研究[J].世界经济,2013,(4):69-87.

[4] 李扬,张晓晶.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下)[J].经济研究,2012,(7):4-21.

[5] 刘青建.国家主权理论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6):100-105.

[6] 马宇,程道金.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及启示[J].经济学家,2014,(8):73-82.

[7] 王曦.主权与环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1.

[8] 谢平,陈超.论主权财富基金的理论逻辑[J].经济研究,2009,(2):4-17.

[9] 杨泽伟.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与国际干涉[J].法学研究,2001,(4):144-153.

[10] 張世贤,徐雪.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方向选择问题[J].中国工业经济,2009,(7):76-86.

[11] 张新宝,许可.网络空间主权的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6,(8):139-158.

[12] 曾令良,论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J],中国法学,1998,(1):109-120.

[13] Ki-Hoon Lee, Byung Min.Globalization and C- arbon Constrained Global Economy:A Fad or a Trend?[J].Journal of Asia-Pacific Business,2014.

[14] Qianzhang Sun.Economic globalization affec- 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n cou- n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Management,2003.

作者简介:魏勇强(1970-),男,汉族,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黄郁鑫(1990-),男,汉族,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西康路证券营业部业务总监,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理论与国际金融。

收稿日期:2017-06-10。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挑战策略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叽咕乐挑战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Passage Four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