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自贸区跨境支付研究

2017-07-05 17:53王媛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自贸区区块链

王媛

摘 要:自贸区是我国推进更好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 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职责。随着自贸区的发展,跨境支付需求的必然飞速增长。区块链技术趋中心化、智能和自动化的特点,为传统跨境支付中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安全等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了基于区块链跨境支付的解决方案,分析基于区块链跨境支付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在自贸区中应用前景和推进模式。

关键词:区块链;跨境支付;自贸区

一、介绍

自贸区是我国推进更好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拥有制度创新的先天基因和政策优势。2013年设立国家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区,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6年又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的发展建设必然带动对外贸易必然快速增长,作为金融基础构架的跨境支付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中存在着系统运转效率低下,资金往来成本高等缺点,这为在自贸区内进行跨境支付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契机和要求。

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中金融市场的交易双方需要通过大量中心化的信用中介来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目前大部分跨境支付通过SWIFT(又称:“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来完成交易。SWIFT其实就是国际银行同业之间提供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机构的作用。但是基于SWIFT的跨境支付流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缺点在于重复性的人工业务流程,系统运转效率较低,资金往来成本较高。

自由贸易试验区拥有主要是为“国家试制度、进行制度创新”的有利条件。在自贸区内可以考虑采用创新性的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的特点为可以提供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等技术具备改变金融基础架构的能力,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应用前景不可低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具有的溯源防伪、交易验真、及时清算等特点将解决现有贸易金融网络中的诸多痛点,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在自贸区试行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是一个重要的金融创新,它的成功经验也必将为塑造下一代金融的基础设施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现有跨境支付的流程以及问题

支付是资金融通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实现自由贸易的重要保障。在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建立便捷的跨境支付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流程繁琐,而且各个流程都存在很多问题。在传统跨境支付流程中可以分为支付发起、资金转移、资金交付、交易后处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1.支付发起

该阶段涉及的主体为付款人、付款银行。付款人通过银行向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收款人发起转账汇款。由收款银行履行防止洗钱/了解客户(KYC/AML)等相关流程,然后付款银行收集资金并收取服务费用。该阶段存在主要问题在于付款人和收款人信息等都要通过重复性的人工业务流程收集和审核,效率较低。

2.资金转移

该阶段涉及的主体为付款银行、SWIFT和收款银行。付款银行通过SWIFT网络(如果银行不是SWIFT会员可以通过代理行模式)发起跨境转账。该流程存在的问题在于通过SWIFT业务模式成本较高,麦肯锡《2016全球支付》报告数据显示,通过代理行模式完成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25美元到35美元之间。而且很多人工业务模式容易出错,导致拒绝率高,耗时长。另外银行需要在往来账户中留存资金,提高银行的机会成本和对冲成本。

3.资金交付

该阶段涉及的主体为收款银行和收款人。收款人通过收款银行接收通知。由收款银行履行防止洗钱/了解客户(KYC/AML)相关流程,再以当地货币形式支付收款人相应款项。存在的问题与发起阶段类似,人工流程多,效率较低。

4.交易后阶段

该阶段涉及的主体为银行和监管机构。确认并支持后续交易查询和争议处理。根据监管法规要求,银行需要定期向监管机构报送跨境支付业务信息,包括支付人身份信息、币种信息和时间戳等信息。由于存在多种数据来源和渠道,而且合规要求较高,在向监管机构报送信息时,需要较高的技术功能和复杂业务流程的支持,对银行来说无疑需要承担巨大的工作量。

三、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数字加密货币体系的底层核心支撑技术。随着比特币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是人类信用进化史上继血亲信用、贵金属信用、央行纸币信用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各个流程中都存的问题可以利用区块链加以解决。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这些特性对于跨境支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心化机构(例如SWIFT)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

国内外很多机构对已经对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进行的研究和探讨。美国纳斯达克于2015年12月率先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证券交易平台Linq,成为金融证券市场去中心化趋势的重要里程碑。从事跨境支付和社交支付的公司Circle近期成立Circle China子公司,专注提供中国消费者与美国、欧洲之间的P2P支付。俄罗斯支付服务巨头Qiwi目前正在开发自有的区块链系统,旨在替代处理中心化支付數据的数据库。区块链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已经出露端倪,在自贸区试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将为我国金融支付领域技术和制度进行有益的尝试。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跨境交易

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支付是对现有的大规模分布方金融流程的创新应用。区块链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跨境支付提供金融流程的自动化。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金融流程自动化的三个特点是:1.将纸质信用证转换成可以自动执行支付的智能合约;2.将汇款单据等纸质文件数字化,并以元数据的形式储存它们;3.在每一步的交易过程创建所有权记录。在自贸区内跨境交易中,区块链技术改造跨境支付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为自贸区跨境支付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流程

针对传统基于SWIFT的跨境支付中的各种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在各个环节中的流程提供智能的自动化服务。

(1)支付发起

在该阶段可以通过电子档案方式建立付款人与银行/转账服务商之间的信任;通过智能合约记录付款人/收款人之间转账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区块链上的流动性提供货币兑换转移的实现。

(2)资金转移

在该阶段通过智能合约传输收/付款身份、汇率、转账金额、日期时间、付款条件等信息,实现实时转帐,无需代理参与,降低中间成本。监管机构可以实时进行交易监控,通过智能合约接收AML预警和提示。

(3)资金交付

在该阶段通过智能合约资金自动存入收款人账户,由收款行执行防止洗钱/了解客户(KYC/AML)相关流程后允许收款人提取。

(4)交易后阶段

区块链中分布式的数据记账功能使得支付流程的相关记录都得以保留,监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供后续审查。整个支付过程中当事人的身份确认、采集、验证,交易的确认、资金的清算和转移记录,都要可追溯和审查。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

(1)实现高速交易

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中原来需要几个工作日的交易流程现在可以在瞬间完成。区块链模式不需要大量人工对账操作,而应用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减少了流程中的人工处理环节,大大缩短了清结算时间,可提供7x24不间断服务。

(2)实现低成本交易

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需要中介机构的提供信用和信息的保障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交易各环节中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使得自贸区中的快捷全球支付变得可能。对于金融机构和个人用户来说,都可以从中获益。使用区块链技术使得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业务在自贸区中成为现实。

(3)实现便捷的合规监管

根据世界各国金融法律法规要求,金融机构需在交易过程中需要进行了解你的客户(KYC)的业务流程。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客户身份的电子档案,在实现客户身份信息的安全管理的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可以提供快速和便捷的反洗钱监管和合规解决方案。

3.基于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面临的问题

基于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真正在市场中实际运转并形成商业模式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尚未出现。究其原因,除了来自技术自身的瓶颈和风险仍需时间检验之外,还存在以下几个需市场参与者共同探索并解决的问题。

(1)政策和标准问题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需要建立创新的法律支撑框架,并在其基础上实现行业标准。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提出了及早推动开展区块链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并确立了我国区块链标准化路线图。同时我们还要参与到政策和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中,建立统一的国际化的区块链跨境支部的标准。

(2)需建立有效的产业主体合作机制

区块链产业上包含了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区块链技术合作领域的复杂性和协调难度,而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需要政府主导,各方共同努力建立有效、持续、深入的合作机制,才能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五、前景与推进模式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通过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心化机构(例如SWIFT)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区块链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已经出露端倪,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在自贸区内试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将为我国金融支付领域技术和制度进行有益的尝试。

我们设想基于区块链跨境支付应用过程,可以经过三个阶段进行推进。

首先在自贸区内的挑选区块链支付的试点银行,使用私有链的形式在试点银行内进行区块链支付的实验工作。在试点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账簿,记录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试点银行的跨境支付交易直接连接到该银行的私有链的网络中,利用智能合约缩短了交易流程,降低交易费率。

然后在自贸区内不同银行的私有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分布式账簿,为每个客户在该分布式账簿上分配数字钱包的一个地址。在客户发起跨境交易的请求时,直接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进行跨境支部的交易。各個银行作为分布式节点共同维护账簿,并且提供整合的金融服务。

长期目标是在自贸区内制定统一的区块链分布式账簿,不同银行按照统一标准接入分布式账簿系统,各支付系统的外汇和其他金融系统可以使用统一的格式进行数据交换。

通过三个阶段的逐步演进,最终在自贸区中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结算。最终在自贸区内实现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必然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内容金融一体化,为自贸区更快跟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助力。

参考文献:

[1]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4):481-494.

[2]向迪雅,母筱彤.分布式账簿在支付行业的应用[J].金融会计,2016(9):30-36.

[3]商瑾.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局限[J].债券,2016(9):59-62.

猜你喜欢
自贸区区块链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