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瑄璞 人生因多湾而《多湾》

2017-07-05 15:40王珍一
时代人物 2017年2期
关键词:陈忠实命运图书

王珍一

周瑄璞正襟坐在书房里,她用一支中性笔在面前的图书上画画改改,离书不远的地方,她的手机播放着《多湾》的广播剧。周瑄璞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比对着眼前的小说《多湾》,当感觉哪句不合适的时候,她便在书上改动。

《多湾》是周瑄璞耗时最长的一本小说,从构思到出版长达10年。小说描述了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时间跨度70余年,从民国三十年代写到新世纪来临,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奋斗故事,命运起伏,由农村人变为城市人的经历。

作家陈忠实看完这部书稿后,撰写文章盛赞此书“作品中有时代命运的折射,现实的反复折腾,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无措及沉浮,有生命的成长,激情的燃烧,衰老的降临,人性的追问。小说着实写出了现实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李敬泽大赞:“我们谈论现实主义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我觉得《多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人生因多湾而《多湾》

自2015年由磨铁图书出版以来,《多湾》已经再印4次,并且改编成广播剧,在西安综艺广播、西安新闻广播、西安交通广播三台联播。豆瓣读书评分高达8.4分。

《多湾》的面世并不容易。周瑄璞写作《多湾》最早的灵感来源来自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里乌苏娜在年老之后失去视力,却还在摸索着做活,不愿让别人知道她已失明,这让周瑄璞想起自己的奶奶。她发现,原来世界上的人,不论生活在哪里,处在哪个朝代,都是相通的。“我就想我奶奶的故事能不能写呢。”30岁后周瑄璞坚定了要将奶奶的故事写出来的信念。

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周瑄璞经常回河南老家,听老家人讲述那个久远的年代的故事。很多时候周瑄璞在老家一待就是十几天,这种搜集素材的日子持续了三年。

2007年12月8日,周瑄璞正式动笔。周瑄璞沉浸在写作中,有朋友对她说你就写写玩玩,不要那么拼命,生活要紧。可是周瑄璞却无法抽离出对《多湾》的写作,即使有一次写到一万字犯恶心,眼中的稿纸都变幻成了菱形四边形,周瑄璞都未动摇过对《多湾》的写作。“我那时候就是有一股傻劲吧,就是想写,从未想过放弃。”

周瑄璞的傻劲却没有换来《多湾》的顺利出版。写完《多湾》后周瑄璞给各大出版社投稿,却被告知太长太传统,周瑄璞知道主要是对方嫌她没有名气。

著名作家陈忠实安慰周瑄璞说:“不要急,你慢慢的修改。现在不管是你还是中国文坛,缺的不是长篇而是精品。”陈忠实的一番话使周瑄璞感触颇深,她决定先将《多湾》放一放,多做修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周瑄璞不再写作。

既然出版单位嫌弃她没有名气,周瑄璞决定拼出一点名气。挫折并没有打倒周瑄璞,反而激起了她的奋斗心。周瑄璞开始了中短篇小说的写作,5年时间里创作中短篇小说四五十篇。在《天津文学》《青年文学》《十月》《作家》《芳草》等杂志广泛发表。周瑄璞的作品开始被广泛转载,进入各大年度小说选本,渐渐有了名气。

即使创作中短篇小说,周瑄璞也未忘记对《多湾》的修改,5年的时间里周瑄璞对《多湾》逐字逐句的修改多达9遍。

周瑄璞从未怀疑过《多湾》的价值。2014年,将《多湾》投稿给了一家省级出版社,对方只愿意出版几千册,周瑄璞没有答应,因为她觉得这无法体现《多湾》的价值,她需要一家真正能看出《多湾》价值的出版机构。

经过一位老师的介绍,《多湾》被送到了磨铁图书公司,很快便获得通过。周瑄璞还记得期间发生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为了能够在磨铁图书的选题论证会上顺利通过,需要一位名家写一封推荐信。周瑄璞联系了陈忠实,陈忠实先生爽快答应,很快写了几句推荐语,托人捎给周瑄璞。他说:“她的语言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和丰沛的密度,似河水涌流,又如月色温柔。”

《多湾》的出版引起了轰动。评论家李星说:“她凭借这部小说进入了中国优秀作家的行列。”贾平凹评论此书“一个柔弱的女子写出了一部大书。当然还是家族故事,写法也传统,但厚实沉稳,枝繁叶茂,又充满女性的细致缠绵。”雷达看完《多湾》后说,“我看很多(作品)都是第二部‘白鹿原,或者说与‘白鹿原比拟,我觉得不是这样,不好写……我感觉她敢这么写,我还是非常震撼的。”

当初拿到实实在在的纸质图书《多湾》时,周瑄璞的第一感觉是非常忐忑。当时她在鲁迅文学院学习,她永远记得,那天下午,408房间的她,当翻看到有个别语句啰嗦、用词不当的地方,非常失望,甚至觉得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她觉得还不够好,应该再多修改几次。好在很快,传来如潮好评,《多湾》的出版成为京城文学界2015年岁末的一个现象级话题,紧接着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读者的好评。

周瑄璞很真诚,她并不回避《多湾》存在的一些问题。“它好也在厚,坏也在厚。有些人看到那么厚就不愿意读,但一旦读下去,就会被深深打动。”在记者采访时,她会亲自拿出《多湾》指出其中语句啰嗦的地方,她要根据收音机里的声音版,再修改一遍,再版时重新修訂。

在表达中改变命运

在谈到为什么会从事文学创作这个问题时,周瑄璞并没有给出一个高大上的理由。“当时我就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青年时期周瑄璞做过5年的公交车售票员。“原来的104路,现在的4路汽车。”在1989年到1995年的时光里,周瑄璞的青春洒在104路电车从万寿路到西稍门这条线路上。也是在这段时间,周瑄璞命运的轨迹开始发生偏转。她悄悄开始了写作,虽然现在回忆起那个时期的作品觉得幼稚不成熟,但是周瑄璞至今记得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时的高兴心情。

第一篇文章发表在《西安晚报》上,是一个小评论,豆腐块大小。周瑄璞很激动,那时候有剪贴本,周瑄璞将那篇文章从报纸上剪下来认真贴好,并标明何年何月何日。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写作被认可的感觉。

周瑄璞疯狂地阅读着欧美作家的作品,《约翰克里斯多夫》《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以及巴尔扎克的作品,周瑄璞最爱的是茨威格。觉得这些西方作家写出了真正的人,写出了人类永恒共通的东西。“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是写永恒的东西,变的只是道具。”

当她的作品在《人民文学》发表的时候,很多朋友表示祝贺,觉得她很幸运。周瑄璞却知道背后的艰辛。《人民文学》作为国家级文学刊物,每年刊登文章有限,刨去各路名家的作品,留给青年作家的名额已经有限,竞争十分激烈。周瑄璞在《人民文学》发表作品也并非一帆风顺。投去第一篇小说被毙掉。第二篇、第三篇的命运同样如此。一般人在遇到接连的退稿会选择放弃,周瑄璞却越战越勇,继续写,继续投,最终有一篇被通过刊发。熟悉周瑄璞的朋友都知道,她就是这样积极阳光,一直有一股傻劲在坚持着,从不轻言放弃。

对于写作的动力最初来源于改变命运,如今命运早已改变。周瑄璞却无法放下写作放下文学。文学已与周瑄璞的生命融为一体,如果不能写作,对她来说会很痛苦。

周瑄璞承认随着年岁渐长,自己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旺盛的精力。但也正因为如此,她意识到时间对于女性身心带来的变化,深刻敏锐地洞察了这一点,在她的小说中得以艺术和哲理体现。

现在的她有着很强的时间紧迫感,每当想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过半,很是焦虑,总觉得再也不能这样碌碌无为下去。而她对抗时间和焦虑的方式就是继续写,一直写,写出最满意的自己。

因为写作题材多偏重于女性,有人曾问周瑄璞你是不是有为女性发声的使命感?周瑄璞回答:我觉得没有什么使命感,首先只是一种冲动和自我需要。也不要把这种写作说得有多高尚。只是我有这个需要,又有这个能力表达,我要珍惜命运对我的仁爱。

作为作家的周瑄璞,想表达,有能力表达,而她会继续表达下去。

猜你喜欢
陈忠实命运图书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班里有个图书角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3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选自《陈忠实画传》
参考资料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