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序言

2017-07-05 13:54方英文
时代人物 2017年2期
关键词:商洛上坡浮萍

方英文

杨贤博

1971年生于陕西商州秦茂。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国家电网,自由撰稿人,寓居古都长安电视塔,擅长摄影,爱好书法。经历曲折,胸怀坦荡。作品多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出版作品集《古道诗情》《向上流动》等。

青年作家杨贤博是条文武兼于一身的高大汉子。肤色收藏了很多阳光,因为吃的是电力饭;同时雨雪无阻,经常上坡、翻岭、爬电杆抢修线路。业余热爱写作与喝酒。每有好文诞生,便设饭局。几杯下肚,大眼睛就笑成了两曲缝儿,嘴角隐隐显出两个小酒窝儿,颇得女文友们喜悦。如此一个单纯的男子,却经常陷入一种烦恼彷徨。这是自找的,因为你选择了爱写作,等于选择了与一个女妖谈一场没有尽头的恋爱,时悲时喜、欲罢不能哦!

他的苦恼和迷茫还在于,他的成长期正与中国城市化大潮流同步滚动,是亿万人的苦恼迷茫案例之一,天然地带有某种标本意义——特别是,如果你通读了杨贤博这本散文集《出关》的话,便不难得出如此印象了。他在乡里,满眼的土地荒芜,红瓦白房次第建起,却无人居住。老人死气沉沉,少数的孩子如野羊游狗,欢乐清贫的童年乡村再也不见了踪影,怎不让他感伤呢!可是一进省城里的商品住宅楼,虚荣心顿时满足了。没要十分钟,上街人海里一转悠,再次两眼茫然: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的人,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家园、我的心灵该托付于何处呢!

这种浮萍态与焦虑状,在杨贤博身上表现得很强烈。可以说他的每一篇文章,目的都是要寻找地方栽植他的浮萍、释放他的焦慮。亿万人不也如此吗?只是他们不写文章,他们只能动用他们各自能够动用的方式方法宣泄出去。杨贤博笔下的土地、山林、河流,人物、牲畜、烟火,一缕缕怀念,一声声叹息,虽然写出来不久,无奈又会再次合围身心。他就是这么一种存在现状:城里人看他是乡下人,一会儿挖洋芋一会儿烧苞谷;乡下人觉得他在城里有车有房有儿有女,不时与文朋诗友下馆子谝闲传,羡慕他的神仙日子。但这实在是忽略了一个基本规律:幸福总在别人身上,却不解冷暖自知呢。

杨贤博的家乡很有意思,名叫牧护关,书名《出关》因此而得。秦岭北坡陕西境内,号称七十二峪,其中一条峪叫蓝峪。进蓝峪将爬顶时,只见两条小河,冲积了两道小川坝。于是出现一个小镇,辐射勾连了周围散落的人家。水流黄河、海拔千米,竟然生长竹子、鸭鹅相戏,算是一奇;第二奇是这地方本该属于西安市蓝田县管辖的,却硬是划归丹江流域的商洛,似乎一个孩子被人抱养了去。商洛那厢又是什么感觉?唉,咱有一个娃娃,在人家地盘作人质呐。杨贤博的写作弥漫着一团团左右为难的气息,可能与其地理尴尬别样有关吧。

杨贤博为人真挚、行文真情,这是他的最可贵处。其阅读可能单一,写作受到限制。年纪轻轻的,却喜好连篇的短句式,读起来像是背石头上坡,不断喘气呢。好在因为他总是动于情而落于纸,我还是常被感动了。乡下到了腊月,便要垒大灶、支巨锅、吊烧酒。热酒顺着竹管槽流出来,围观者必定每人一碗品咂复夸赞的。此时一片枯叶,或是冷风卷来几节草絮落入酒碗,没有关系啦,勿须拈去、照饮不误,无碍村酿之美依然醇口啊。

猜你喜欢
商洛上坡浮萍
画与理
一步一步上坡
池上
作品赏析6
浣溪沙·浮萍
我的故乡是商洛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我的是故乡商洛
上坡下河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