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港口策应“一带一路”方略研究

2017-07-05 17:02刘银芬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方略一带一路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直接推动港口吞吐量新增长的作用。江苏拥有沿海沿江两大港口布局,港口基础建设不断优化,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战略叠加的优势下,江苏港口应把握发展机遇,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港城互联互通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江苏港口;方略

金融危机之后,江苏的外贸经济进入了低速增长的阶段,虽然拥有庞大的经济贸易规模,但缺乏新的增长突破点。“一带一路”战略为处于转型期的江苏经济提供了明朗的发展目标,更进一步促使产品结构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同年我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江苏是全国仅存的四个没有提及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沿海唯一没有提及的省份,给江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政策支撑挑战。面对航运业低迷萧条、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困境,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港口应牢牢把握该发展机遇加强与周边港口的合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港城互联互通发展。

一、江苏港口策应“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基础

1.沿海沿江港口布局规范,港口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江苏拥有沿海沿江两大规模化发展格局,其中沿海初步形成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盐城港和南通港协调发展,3个中心港口12个港区的总体发展布局;沿江港口成为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承接了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转运物资和长江中上游90%外贸原油、70%外贸铁矿石、20%集装箱的中转业务。江苏积极推行并不断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先后推动了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等一批战略项目的建成,港口基础设施供给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江苏省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4.1亿吨。其中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1.6亿吨、外贸吞吐量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621.6万标箱,拥有连云港、苏州、南京、南通、镇江、泰州、江阴7个亿吨大港,亿吨港口总数居全国前列。

根据《江苏省港口“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江苏省港口的发展重点将定位在“强化港口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重点突出连云港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南京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和长江下游重要的江海联运港区等‘一区三港建设”,以便加快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和区域港口合作共赢发展,更快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更好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2.综合交通联通不断满足“一带一路”建设要求

“十二五”规划以来江苏省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19.1万公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实现现代化;铁路覆盖13个省辖市,苏南地区高速铁路通道基本形成;建成9个运输机场和8个通用机场;干线航道网主骨架初步形成。全省交通运输网络健全,集疏运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能实现与沿线国家的立体网络交通。“十三五”:期间,江苏本着“通道、网络、枢纽”建设原则,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运输通道、畅达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布局“省内联网、省外联通、干支联动”的运输大网络,实现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

3.地区产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港城互动效果明显

2017年5月,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大会上各国政府达成一个有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识。同时也一致认为“一带一路”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江苏经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交通、金融、农业等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装备制造业对中亚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目前江苏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近1300个项目,投资额超过50亿美元,已建设有26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我国第一个埃塞俄比亚国家级经贸合作区、全国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江苏首家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加里曼丹岛工贸经济合作;“一带一路”首个实体项目的中国一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以及江苏省韩国产业转移和集聚示范区的盐城中韩自贸区等。港口发展受国内外经济和腹地经济的推动和限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沿线国家的贸易交流,极大拓展了江苏对外的合作空间,推动腹地经济的对外合作,提高了港口货运量的增长。

4.连云港完善欧亚陆桥通道建设,海陆联运响应“一带一路”

在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目标过程中,交通运输联通是最基础和关键的一步,而海陆联运是有效衔接“一带一路”重要的多式联运方式。连云港是江苏唯一的大型深水海港和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随着连云港“一体两翼”组合大港的基本形成、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和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建设全面展开,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连云港大陆桥国际班列已经覆盖中亚五国沿线主要站点,实现了与阿拉木图、塔什干、伊斯坦布尔、杜伊斯堡等地区的对接,正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物流链的重要节点和东西海陆双向开放的重要门户。

2014年5月,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启用,承担着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通向太平洋的东向运输。2017年5月“乌鲁木齐-连云港-新德里”公铁海联运班列运行线路横穿太平洋、印度洋,首次在全国实现了“一带一路”的大贯通和的无缝连接。多个中外区域合作的相继成功,推动了连云港海陆联运的发展,使我国中西部和中亚地区有了更加经济便捷的出海通道。形成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一港双线”的过境运输格局,每年承运中亚60%以上的过境箱业务和新亚欧大陆桥90%以上的国际过境运输量,国际联运量累计完成84.9万标箱,成为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开展经贸合作的国际通道和运输桥梁。

5.政策叠加“一带一路”助推港口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经济发展受到国家众多重大发展战略的推动,如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江苏沿海开发等区域性发展战略;2015年,长江经济带战略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推动了江苏各地经济的快速提升和潜力发挥,有力提升了江苏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推进“一带一路”港航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经济和货源基础。

二、周边省市港口应对“一带一路”方略概述

“一带一路”为经济危机后一直处于缓慢复苏期的亚欧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增长点,受到中亚各国、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的赞扬和积极响应,得到了沿线50多个国家和国内沿线省份的呼应,我国31个省市把这一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多个省市开展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方案。江苏省周边省市港口也开展了一系列应对“一带一路”的建设。

1.上海港

上海港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上海自贸区三大战略优势,通过加快港口港铁联通和长江经济带喂给港建设,增强港口的整体辐射能力。同时上海港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班轮航线,与沿线40多个国家港口开展合作,全方位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2.浙江港

浙江港以本地产业优势为突破,一方面实行“一带一路”,通过海铁联运与国内12个省份20多个城市开通集装箱班列;另一方面实行“一路向海”,与13个“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加大航班航线开发力度,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依托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积极打造江海联运信息平台;建设“一带”节点和“一路”国家投资平台,规划无水港、丝路新区建设。率先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服务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3.福建港

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核心区,通过实施港航集约提升工程,完善集疏运体系和口岸通关功能,建设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安全高效便捷的海陆空运输通道网络。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港口建设、口岸通关、物流信息化等方面的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互联互通枢纽。

4.山东港

山东省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优化沿海港口布局,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的现代港口群,完善海铁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和中韩铁路轮渡工程,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港口群。

5.天津港

天津港加大集装箱航线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港口一站通”项目,配合口岸单位创新监管模式,加快向全球资源配置枢纽转型升级,开辟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充分利用无水港、区域营销中心及内陆海铁联运通道形成物流网络优势开展海铁联运过境运输业务,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

三、江苏港口策应“一带一路”方略研究

1.深化港航发展,实现区域联动和港城协同发展

(1)依托港口和产业合作区,实现区域联动

纵观我国沿海港口对接“一带一路”的策略,港口城市都一致采取了互联互通、区域联动的方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加强东中西部的互动合作,可以有效促进国内各地区开放型经济协同发展,以此获得经济增长新动力。江苏拥有濒江临海的航运优势,“长江经济带”战略助推沿江经济带发展,江苏港口要发挥运输节点的引领作用,联动发展沿江和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缩短苏南苏北地区差异,促进江海联动,区域联动。

(2)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实施港城协同发展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城互动”是全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共同战略,连云港和南通作为中国沿海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拥有政策和区位上的港城互动发展优势。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江苏3大沿海城市的临港产业和港口资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港口城市规模较小,货类单一,城市经济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实现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共同促进。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在江苏已有的对外产业合作区和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基础上,江苏应以港口开发为导入,以城市经济建设为依托,以港城互动发展为主脉,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临港工业园规划建设,推动港口城市经济向新能源、新技术产业转化,提升港口功能,实现港城协同发展。

2.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加快港口物流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要“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蕴藏着巨大的货运需求。港口之间在海铁联运、口岸联动、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大量跨区域合作空间。加强港口间的运营合作需要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对港口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江苏港口需要有效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保证信息沟通的畅通性、有效性和保障货物运输的安全性、时效性。

港口可以积极探索“港口+互联网”模式,集聚物流、商流、信息流,构建港口物流体系,打造智慧港口。一是利用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优势,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模式,加强与亚欧国家经贸往来;利用临江达海的区位区位优势,加快江海联运,提升沿江港口中转能力。二是拓展港口服务范围,积极开展海洋服务、金融服务、保税服务等综合物流服务,对接“一带一路”贸易互联互通。三是加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为各层面经营管理提供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四是采用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兴技术手段,加强物流生产与信息网络的联动,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解决方案。

3.以亚欧大陆桥为契机,加快陆海联运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处内陆地区交通不便,铁路运输是较为便捷的运输通道。陆海联运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的交通通道,也是开展合作资源往来的交流枢纽。新亚欧大陆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在陆上运输线路上高度重合,从1992年新亚欧大陆桥首列国际集装箱班列开通以来,连云港已逐步发展成为亚欧大陆货物中转和经贸合作的重要节点,因此江苏港口应充分发挥连云港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作用,积极推进国际联运通道建设,提高连云港开展陆桥运输业务的能力和国际联运服务水平。

4.统筹协调沿江沿海港口布局,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建设

江苏沿江、沿海港口较多,由于缺乏统筹协调,港口之间存在同质化发展和无序化竞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整体竞争力不强。2017年5月,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江苏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全年展开。江苏港口要从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大局出发,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引领沿江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江苏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战略优势地位,深入推进全省港口和岸线资源整合进程。

参考文献:

[1]刘银芬.“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江苏港航发展SWOT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2).

[2]连云港:在“一带一路”交汇点上翩然起舞[N].新华日报,2016-11-16.

[3]赵鸣.砥砺奋进写华章铿锵前行踏新程--中国港口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情况综述[J].港口经济,2016(2):5-9.

[4]李倩倩.迎風借力浙江搭“一带一路”快车绘港航发展蓝图[EB/OL].中国新闻网,2017-05-19.

[5]天津港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N].人民日报,2016-08-19.

[6]杨凤华,姚建云.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地区港城互动发展的思考--以南通市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23-25.

作者简介:刘银芬(1982- ),女,江苏丹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航运管理与港口物流

猜你喜欢
方略一带一路
“滑块”模型题解题方略
浅谈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议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略
例析交流问题的求解方略
两个方略做斗争(有照片)
雾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