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特色蔬菜社区直销模式调查

2017-07-05 14:45何欢宇
上海蔬菜 2017年2期
关键词:崇明门店蔬菜

何欢宇

(上海市崇明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上海崇明 202150)

崇明特色蔬菜社区直销模式调查

何欢宇

(上海市崇明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上海崇明 202150)

近年来,崇明区委、区政府围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总体目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农业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崇明生态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宣传、蔬菜规模化基地建设的推进,崇明绿色蔬菜的产销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季节性蔬菜的销售难题,王波果园专业合作社、上海崇明晖远蔬菜园艺场、上海日鑫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和上海净达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调整品种保产出、优化布局促均衡的同时,自谋销路,依托崇明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发展社区(门店)直销模式,自2013年下半年起各合作社(园艺场)先后进入市区多个居民社区(门店)销售蔬菜,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1 2014~2016年社区(门店)直销蔬菜基本情况

上述5家合作社(园艺场)均为崇明区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单位,主要种植绿叶菜、茄果类蔬菜等,历年以批发销售为主,有少量产品供配送和采摘。2014~2016年5家合作社(园艺场)的生产面积、进社区(门店)直销蔬菜的方式见表1。

表1 2014~2016年5家合作社(园艺场)社区(门店)直销蔬菜概况

由表1可知,各社区均为市区中高档的大中型社区,平均住户约2000户、居民4000~6000人,附近没有菜场,居民买菜距离远、价格贵。设摊直销时间一般为上午7~9时,经营品种以蔬菜为主,还有一些粮食、禽、蛋、豆制品、加工类农产品等。直销的蔬菜以自产为主(一部分由玉英合作社、瀛旭合作社等提供),粮食产品以冠华合作社提供为主,其他加工产品均来自崇明本岛企业。销售价格高于批发市场和普通菜场,但稍低于崇明生态农产品直营店。

2 社区(门店)直销模式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2.1 社区(门店)直销模式的优势

社区(门店)直销模式拓宽了基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崇明农产品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在方便社区居民买菜的同时,有助于加强崇明蔬菜品牌建设。

2.1.1 销量大,推动基地生产效果明显

2014~2015 年上海崇明晖远蔬菜园艺场通过社区直销模式共销售农产品52t(其中蔬菜47t),年销售额达45万元;单个小区日售量500~750kg,每周多销售蔬菜2500kg以上。在解决自己园艺场蔬菜销售问题的同时,带动了玉英、瀛旭等多家合作社(基地)的蔬菜销售,还促进了崇明其他农产品(禽蛋、瓜果类、粮食、肉类等)的销售。社区(门店)直销模式促进了园艺场生产品种多样、播种多次,以达到均衡上市的目的。

2.1.2 直销农产品品种丰富,产品新鲜安全,居民方便购买

结合各家基地的种植品种,社区(门店)提供直销蔬菜20种左右、时令水果2~3种、粮食2~3种、豆制品5种左右、禽蛋6种、糕点2~3种、加工类特色产品5种以上,可基本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40余种农产品均选自崇明本岛有一定生产规模、建有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生鲜产品保证在16h内到销售点。

2.1.3 抢占市场,稳定社区内崇明农产品的销售量

以前上述社区居民一般去周边超市或者较远的菜场买菜,且大部分居民较少关注崇明农产品,通过定时定点的社区直销后,这些社区的居民大多在直销点买菜,甚至培养了一小批认准崇明品牌的定向消费人群,稳定了崇明农产品在社区的销售量。

2.1.4 吸引一批消费层次较高的客户

在社区直销过程中,销售人员会详细介绍各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口感特色等,居民品尝后对崇明农产品青睐有加,部分消费层次较高的客户会向园艺场(合作社)下配送定单,或预约周末、节假日到基地采摘。

2.2 社区直销模式的发展前景

从社区消费规模推算,单个社区住户2000户,保守估计其崇明蔬菜购买率为15%,每户每次购买2.5kg,每周直销2次,单个社区全年崇明蔬菜消费量为2000(户)×15%×50(周/年)×2(次/周)×2.5(kg/次)=75t。从晖远蔬菜园艺场实际的直销情况看,与目标消费规模还存在较大差距,仍有很大的销售空间。同时,市区大中型社区数量庞大,社区直销空间广阔,崇明蔬菜以生态、绿色、安全为卖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 社区直销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3.1 社区直销模式面临的问题

3.1.1 直销网点开拓难、维持难

目前开展直销的社区,大部分是通过私人介绍进入的,直销网点主要选择商业配套设施不全的“盲区”或老龄化社区,缺少政府相关部门协助打开新的直销渠道。社区直销点的设立,涉及到城管、物业、居委、业委等,这些部门如不明确表态同意就办不成。直销的地点主要设在小区门口或小区内部广场,虽不挤占道路和绿地,但如果周边商家、业主、居民等有任何一方提出意见,物业、城管、居委、业委均可出面干预。

3.1.2 缺乏冷链设施,产品保鲜难,配送成本高

目前进社区直销大多采用租赁的物流车,无冷藏功能,如何保鲜成为夏季直销的首要困难。从崇明各生产基地到市区各社区来回路程约300km,车辆的租金、油费、过路桥费(包括车、随车人员的摆渡费)以及销售人员的工资成为直销和配送的主要成本。

3.1.3 耗时耗工,产品损耗大

在社区直销的时间短(上午6:30~9∶00),但前期准备的工作量很大。一般当日下午3时开始备货,晚8~9时备货结束产品进冷库或空调间预冷,次日凌晨3时装车出发,中午12时销售结束回到基地,整个直销过程耗时长达15h左右。社区直销的蔬菜需符合零售的要求,蔬菜采收后要进行精加工或分包装,耗工多。受配送车辆随车人员的限制,销售现场管理人员少,很难顾及到每一位顾客,常造成农产品损耗大,且无法进行二次销售,处理损耗的农产品也需花费较多的人工。

3.1.4 “两淡”季节,崇明本地蔬菜品种偏少

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期,蔬菜基地种植的品种会大量减少,虽然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在丰富叶菜品种和保障供应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气候和种植习惯的原因,崇明冬季的茄果类蔬菜产量十分有限,难以满足社区直销的需求。

3.1.5 交通成本上升

崇明西部的园艺场(合作社)在船期、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到上海市区配送最经济、最省时的方式仍为摆渡。但长江隧桥开通后,摆渡船期调整为6:00~18:00,这个时间段与蔬菜直销工作的时间要求不相符。长江隧桥开通前“菜篮子”工程车免摆渡费,隧桥通车后“菜篮子”工程车过江摆渡需付费,社区蔬菜直销增加了交通成本。

3.2 建议

3.2.1 政府应加强扶持力度

崇明区农业委员会、崇明绿色食品产销联合会(简称绿联会)制定了针对合作社门店销售和社区直销的相关补贴政策,给予合作社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合作社开拓销路,开展社区直销工作,宣传、推广崇明生态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门店)直销工作的经济压力。但在直销网点的开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常遇多头管理、多方推委,缺乏政府部门的协调。建议崇明区政府或区农委为符合社区直销条件的园艺场、合作社发放直销许可证书,让园艺场、合作社有一张“官方”的介绍信。

3.2.2 统一标识

目前社区直销的宣传、推广工作都是各园艺场、合作社根据自己的特色自行开展,直销用的桌椅等设备大部分由园艺场自行购置,规格、款式不一。建议崇明区农委、绿联会统一设计用于直销的宣传广告,统一添置桌椅等设备(特别是计量用具),并在所有用品上印上“社区直销专用”字样以及监督、投诉方式,增加直销工作的公信力。

3.2.3 配送车辆更新

目前配送车辆大多为国三或更新3年左右的国四大、中型货运车,由于上海市国三、国四货运柴油车限行范围扩大,社区(门店)直销蔬菜所用车辆面临限行或停运,在蔬菜种植行业普遍亏损或微利的大环境下,企业更新或购置车辆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各直销点大多位于市内大、中型社区,小区周边道路资源和小区内停车资源紧张,直销时间(6∶30~9∶00)正是道路和小区车辆出行高峰阶段,大型货运车辆(“菜篮子”工程车)停泊困难。建议崇明区农委等相关部门对直销蔬菜用车辆的更新进行资金扶持,并增加中小型车辆。

猜你喜欢
崇明门店蔬菜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奇怪的蔬菜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蔬菜
门店升级 内涵比颜值重要吗?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上海崇明 超市工作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