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电影里的“中国体育”

2017-07-06 22:01李珍董铭
环球时报 2017-07-06
关键词:中国队励志乒乓球

本报驻日本、法国特约记者 李珍 董铭 本报记者 张雪婷 ●金惠真

中日乒乓球是一衣带水的多年“对手”,不仅赛场上互相琢磨、较量,日本银幕上也把中国乒乓球员作为对手。近日,预计10月上映的日本乒乓球题材电影《混合双打》发布最新预告片,片中由日本女星新垣结衣饰演的女主角酷似日本乒乓名将“瓷娃娃”福原爱,令不少中国网民开始猜测影片中是否会出现中国运动员的身影。

可依赖的伙伴

中国角色在外国体育片中常处于亦敌亦友的位置。于2002年上映,改编自漫画的日本电影《乒乓》中,身为主角阵营中一员的中国角色有着十分复杂的身份,也从侧面体现日本人对中国乒乓球生态的一些看法。该角色的设定是来自中国的外援选手,因为没被选入省队而留学去了日本。从球技水平上来讲,这个角色在中国也就算是二三流选手,而作品中却表达出“这样的选手在日本已经算是一流”的辛酸感慨,角色本身在同龄人中是不败的天才,只有一次输给高年级选手。同时,电影也借角色之口描述中国运动员训练与选拔的状态,例如严苛的练习、激烈的角逐、高淘汰率的选拔等等,让日本的主角们心生敬畏。

需击败的强敌

说到用中国运动员来做劲敌的体现,韩国影视剧可谓首当其冲,和其他国家的侧面描述不同,韩国体育片中会更直接地与中国队正面对决。尤其在乒乓球、围棋等项目上,韩国人常认为中国队是最强劲的对手,是韩国夺冠路上最难以攻克的劲旅。他们在不少影视作品中,喜欢讲述“韩国队历经千辛万苦,最终逾越万里长城”的励志故事。

2012年上映的电影《朝韩梦之队》便是很典型的例子,故事改编自1991年第41届世乒赛场上的真实事例,当时韩国与朝鲜组成联合队参赛,并在女子团体决赛中一举夺冠,击败连续8年蝉联该项目冠军宝座的中国队。除去主角方面的感人桥段和励志努力,电影在决赛中出现的中国选手和中国解说员被刻画成招人讨厌、没风度且欠缺赛德的负面形象,被多数中国观众批评为十足的“顶级黑”,甚至一些韩国人观看该片后,也纷纷称“中国选手被抹黑得不成样,万一他们看到这影片会怎么想”、“编剧想通过抹黑中国来衬托朝韩联队获胜的艰辛与不易”等。

近年另一部热播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名天才围棋少年经常前往中国参加世界级围棋大赛,打败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高手,捧得冠军大奖而归。剧中多次出现包括写有“春兰杯围棋大赛”等汉字的布景,有不少韩国网民基于该角色的种种设定推测,他的原型是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在这部电影中,中国运动员的竞争力被描写得更低,完全用于衬托天才少年的“明星光环”。

作背景的目标

在中国体育项目还没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之前,中国运动员在欧美体育片中的镜头基本是交代时代背景的路人级别。最知名的例子便是《阿甘正传》里中美“乒乓外交”场景,阿甘手持两把球拍与中国选手打得不相上下。导演在该场景中,还是聚焦于阿甘在五星红旗下打球,以及背景的场馆布置,体现出时代感,并没有给中国运动员太多特写的机会。

同样,在2016年上映的美国体操喜剧电影《铜牌巨星》中,中国更是只出现在人物设定层面上,身为原体操运动员的女主角年轻时输给了中国运动员,这一生的阴影让她退役后每日沉浸在当 年的录像里,就连她的父亲都已经会哼唱中国国歌。虽然在电影中,女主角之后培养的体操女孩在决赛中获得冠军,但全片并没有正面展现中国体操队的身影;她们更像是个抽象的追赶目标,为主角树立的励志梦想而已。

中国元素不仅体现于中国本土的运动员,也在一些关于海外华人的作品中有所刻画。马来西亚去年大受好评的《辉煌年代》重现华人球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笑傲亚洲球坛的往事,颇让人感慨感动。影片用当事人采访的方式,回忆了40年前以周国强为代表的华人球员带领球队,克服各种困难挑战,最终夺得奥运会资格的励志经历。影片中普通话、粤语、闽南语、马来语和印度方言的对白混杂,也体现马来西亚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包容。当华人球员在银幕上用中文欢呼时,观众仿佛看到中国队的胜利,同样为他们的拼搏精神所感动。▲

猜你喜欢
中国队励志乒乓球
中国队开门红
一场比赛
励志故事
乒乓球与大铁球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生活励志
迷你乒乓球
群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