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本正经地玩泥巴 我们为您挑了15款美貌又好使的茶器

2017-07-06 01:29
大观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柴烧紫陶民艺

从本周开始,民艺君会为大家寻找陶器、刺绣、甲马、乌铜走银等好物,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在此平台不定期售卖。优选好物,致敬匠心。

到处“捡宝”

朋友从香格里拉塔城运来一个木桶蜂箱,王东明正和工作伙伴一起把一群住惯了山洞的蜜蜂迁至本土窑的新家。他穿着迷彩上衣,黑色的休闲裤,运动鞋,很难从他“随时准备出发”的状态里看出他是一个静静做活的手艺人。

堆满残破瓷片的玻璃柜以下沉的方式嵌在进门的地砖里;中庭的墙壁上绘有巨幅的切格瓦拉头像;后花园的夯土墙质感粗犷,但角落的造景又是精致的田园春晓。本土窑以陶艺为主线,却又从陶艺演化出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

王东明和他的朋友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玩泥巴。

与本土窑相识两年,一直觉得本土窑的掌柜王东明是个热情活络、有趣而又富有年代情怀的人。成长于建水碗窑村制陶之家,在不可规避的制陶技艺生涯中热衷收藏和“捡宝”,后来又结合现在城市人的审美开发了陶土印章。从此,王东明从手艺人变成了组织者,自己小小的陶艺社也变成了公共的民艺空间。

用器物留住时光,让历史生动起来。王东明所认为的传承,就是在时间的皱褶里,找到有趣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城市人重新认识历史文化。

尊重本土文化,然后大家一起做些有趣的事。

——王东明

王东明是一个相信时间的人。他认为历史能说明一切,尤其是那些与泥土、柴禾一起烧制而形成的历史最能代表时代的工艺。从2011年开始,王东明几乎跑遍云南所有的窑口,捡拾那些被时间裹埋在泥土深处的工艺。

从收集与整理记录中他发现:禄丰罗川窑的土质不好,但当地的制陶匠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制作出薄胎的青釉器。建水的窑口曾从元代开始烧制一些带有云南特色的青花陶器。在昆明的文庙街、钱王街一带,也有青花陶瓷出现,“一定程度上说明昆明曾是陶、瓷使用的中心区域”。2016年,王东明有在景迈山的一个寺庙旁捡到一个陶器。这个陶瓷没有上过釉色,工艺粗糙,器型中透露出浓郁的傣族风情,王东明猜测,这个陶器就是土法烧制的祭祀礼器。

在王东明收集的残破瓷片中,还能找到几片带有焗钉的青花瓷片。王东明说,焗瓷工艺的出现也表明了当时人对器物的爱惜和珍视。

王东明又是一个与时间对抗的人。从业以来,他不断发问,为什么以前会有这些东西?为什么在生产工具和生产力极低的年代,陶艺匠人能够制作出那么多的精品?在传承与创造的过程中得到了答案。

一枚专属的陶土印章

2014年,五百里城市音乐节上,王东明和伙伴们专门做了一批建水紫陶印章。这些印章被送到柯以敏、逃跑计划、二手玫瑰、痛仰乐队等一些知名的歌手和乐队手上。痛仰乐队收到印章后,还专门发了一个帖子,说“他们的‘官印从此诞生了”。

“随手一捏,就成了意思。”与传统的金石印章不同,五百里城市音乐节的紫陶印章,形如小山,握在手中既合手又轻便。诸如这样的设计与创意还有不少,秤砣形的、圆柱体的、方形的、竹节形的、锁头形的,个个都是手工捏塑。

事实上,王东明并不是紫陶印章的先行者,只是王东明在紫陶印章的研发创意中更为活跃。“云南青花和建水紫陶存世的古物挺多,惟独不见印章。在有真迹可寻的书谱里记载,清末的王永清等陶艺大师都曾制作过紫陶印章”,王东明说,“紫陶印章在那个年代已经奇货可居,而现在却没有几枚品相完整的真货保留下来。”

“把工艺提炼出来,做一些有趣的尝试”。王东明就此开发了一系列创意产品,比如把玩类的“闲章”,比如有纪念意义的私人印章。

“二十四节气”竹节形印章

妻子全海燕负责设计和纂刻,王东明则负责工艺。“把中国传统文字带回到生活中,形成与纂刻相关的文化礼品”,手工痕迹的印章充满了个人化的符号,既有情感温度也有纪念意义。

紫陶印章气质古朴,手工抄纸自然无雕饰,二者完美搭配,相得益彰。不久的将来,王东明也将把手工抄纸的体验课程搬到本土民艺空间,与大家一同分享。

结婚纪念印章 王东明和妻子结婚时创作

民艺空间的后花园

柴窑基本一个月烧一次,开窑时,印章,陶器就陆陆续续从窑里取出来。没有烧窑的日子里,柴窑所在的工作区就成了本土窑的后花园。

铁锈的楼梯被改造成巨大的花盆,盖上钢化玻璃后,成了一张野外餐桌。桌子背后是一堵代表了时间轴的夯土墙。从远古时代的化石、到明清常见的瓷片,再到近代工业出现的齿轮,生产力的变化浓缩于这堵墙中。

后花园中有一台产于上世纪90年代的收音机,至今仍能收到电台,播放卡带。一个人工作的时候,王东明会轻轻旋转收音机旋钮,音乐与故事缓缓流出,创意也跟着流淌。

“本土民艺空间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里,陶艺始终是核心。”王东明觉得,把文化产业链条打通其实是一件有趣的事,在这些关联中,他发现,陶艺之美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柴烧的偶得

在追求批量生产、标准化制作的现代生产背景下,本土窑显得独树一帜,注重于发现柴烧独一无二的自然状态。柴烧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在土、火、柴之间创造了“偶然”与“不确定”,每件柴烧作品的色泽、肌理和火痕等效果都千差万别。

柴烧陶艺作品的特點在于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融熔成自然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若是横焰式窑,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和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散发出一种古拙的美感,是柴烧陶艺家为它着迷、尽心追求的原因。

作品表面还可以清楚看到火焰在坯体上留下的痕迹

柴烧之美,在于偶然

变废为宝。经过王东明的巧妙设计,柴烧的残次品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茶台 。他称之为“惊喜的艺术”。

经过巧妙的设计,这个茶台兼具设计感和实用功能,文艺范十足endprint

发现人和民艺的美好关系,像是一次美妙的旅程。这一次本土窑的陶土之旅,民艺君发现,双手沾上泥巴的感觉真的很好。若你有时间,恰好也不赶时间,民艺君将和你一起慢慢感受柴烧之美。

柴烧之美,在于惟一。

“偶得的惊喜”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不同的柴木燃烧到底在器物上留下什么?有人说那时与生俱来的气质,像是胎记;有人说是火焰留下的吻痕,像是记忆。不论是什么,来自心灵的撞击绝不会欺骗你。

尊重手艺、支持原创、乐于分享。

本期,民艺君为大家精选了本土窑的十余件柴烧茶器、花器在此平台寄售。

每一件器物都是自然呈现,成色与质感皆有不同。

喜欢它们的你请在后台与民艺君联系。或直接在本条内容下留言,包邮呦!

1.个性主人落灰釉单杯。光泽饱满,独具质感

高5.1cm 底部直径3cm 口径6.2cm

?219.00

2.柴燒落灰釉花器。独特的落灰使其具有大理石质感

高6.8cm 底部直径2.9cm 口径3.6cm

?129.00

3.柴烧印泥盒。也可做自己的装饰首饰盒,独一无二

高5cm 底部直径4.4cm 口径8.5cm

?219.00

4.个人品茗杯。落灰自然,自带金属光泽

高5.6cm 底部直径3cm 口径6.9cm

?189.00

5.柴烧落灰釉葫芦型花器。主体呈姜黄色,自然落灰形成跳色。

高9.4cm 底部直径3.3cm 口径1.6cm

?169.00

6. 柴烧咖啡杯。古朴简单,有着原始质感

高7.6cm 底部直径5.1cm 口径7.6cm

?169.00

7. 柴烧落灰釉小口径花器。深色系成色,是茶席设计中的首选之物

高6cm 底部直径2.8cm 口径2.4cm

?128.00

8. 个性主人落灰釉单杯。窑变带来强烈的金属质感

高6.3cm 底部直径3.1 口径7cm

?219.00

9. 柴烧个性主人单杯。柴烧过程留下不同的程度的火痕,这一面宛若星空

高5.2cm 底部直径5cm 口径5.2cm

?149.00

10. 柴烧落灰釉单杯。用小叶榕树烧制而成,落灰自然

高4.5cm 底部直径3.1cm 口径6.4cm

?189.00

11. 柴烧个性茶具。自然流淌的落灰十分独特

高10.2cm 底部直径5cm 口径5.4cm

?189.00

12. 个性主人单杯。纯落灰,自带金属光泽,行内又称烁金釉

高6.7cm 底部直径2.8cm 口径5.9cm

?369.00

高4.7cm 底部直径3.7cm 口径4.8cm

高4.7cm 底部直径3.7cm 口径4.5cm

13. 窑变古朴小公道杯,亦可做装炼乳、蜂蜜的容器 (一对)

?249.00

14. 功夫茶道主人单杯。温度变化使容器在窑内自然收缩想成独特的纹路

高5.9cm 底部直径6.8cm 口径6.3cm

?129.00

15. 柴烧大号公道杯。自然落灰,烁金釉光泽美丽

高10.8cm 底部直径4.8cm 口径7.4cm

?519.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柴烧紫陶民艺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柳宗悦民艺思想中的“数理”观
由捷径追寻古拙之美——探索创新性柴烧新思路
【陶艺柴烧活动】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