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2017-07-07 13:53
产权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人民币

信息速递

观点集萃

为什么中国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

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期撰文表示——

中国GDP增长了,为啥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根本问题是增长模式有问题。从投入方面看,资本的比重越来越高,劳动的比重越来越低。结果在分配上,资本的收入就越来越高,劳动的收入越来越低。而资本又是普通老百姓根本拥有不了的,资本的拥有者第一位是政府,第二位是企业,企业又以国有企业为主,私营企业是一些受到政府扶持的企业,结果收入分配就向政府倾斜,向国有大企业倾斜。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就是要降低投资在整个增长中的贡献,要提高效率,或者技术进步。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在增长中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力的比重和专业人员的比重。从分配上说就是劳动者的比重要进一步提高。

“一带一路”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原子弹级别”的突破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近日撰文表示——

“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投融资载体、国际分工环境和市场条件。“一带一路”上人民币国际化将实现三个“原子弹级的”突破:“一带一路”建设将夯实做强人民币的区域化基础,有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突破。“一带一路”建设将助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境外信贷的发展,有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突破。“一带一路”建设还将助推人民币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及电子商务计价结算等关键领域突破。

规避“一带一路”债务违约风险应借鉴国际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贺力平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接受网易财经专访时表示——

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规避债务违约风险应借鉴国际经验。项目谈判者要清楚每个项目涉及到不同方面的风险,面对法律和政策风险,应通过合同条款来设置应对方式,面对汇率风险,要有相应的应对风险机制和管控方式。同时,作为单一的大规模的债权人,可能会面对众多方面的债务违约,应该借鉴成熟的国际做法,按照惯例,国际债权人需要进行登记,通过信用评级对债务人违约进行制约,提高其违约成本,保护债权人合法的权益。

人民币国际化“始于贸易”但“不止于贸易”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5月12日在 “第八届富国论坛”上表示——

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都保持很高的增长率,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随之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始于贸易”但“不止于贸易”,这是因为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开放,因贸易在海外积累的人民币头寸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渠道,将削弱人民币使用的动力。如果人民币国际使用不能深化,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的范围就难以扩大,因此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不止于贸易”。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央行行长周小川5月14日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 促进资金融通 ”平行主题会议上表示——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要运用开发性金融,助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项目回收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规模巨大等特点,开发性金融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网络化布局,为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还需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以社区银行、互联网/电信支付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发展,这有助于保证金融市场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要积极发挥本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使用本国货币有助于有效动员当地储蓄、有利于降低换汇成本、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等。

亚投行为“一带一路”国家融资必须坚持三个标准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5月14日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言时说——

亚投行在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资金时必须坚持三个基本标准:一是受资助项目在财务上必须是可持续的,二是项目必须是环保的,三是项目必须得到当地人的认可。亚投行不是中国的一家银行,而是一个国际性机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伙伴,是诸多合作伙伴中的一个。亚投行的确是在中国的倡导下成立的,但得到了全球许多国家的支持。亚投行成员数量预计在今年年底前达到大约85个。亚投行服务于所有成员国的利益,我们的目标是所有成员国实现具有广泛基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带一路”将使贸易重回欧亚大陆腹地

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秘书长翁贝托·德·布雷托5月13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

两千多年前的欧亚大陆是国际贸易的必经之路,但是由于全球化和海洋运输的兴起,贸易逐渐远离了这片大陆中心地区。现今80%的世界贸易集中于全球40个最大的港口。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拥有这40个海港中的某一个,就无法从全球贸易中受益。借由“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可以把贸易带回这个地区。一旦有了贸易,经济就能走向繁荣,也就能看到社会进步与和平。

第三支柱养老金应坚持以个人账户为核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5月8日在 “基金服务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专题研讨会”上指出——

在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之外,构建以个人自主养老为基础的第三支柱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度设计方面,第三支柱养老金应当坚持以个人账户为核心,避免沦为部分机构、金融产品寻求政策保护甚至政策垄断的工具,同时坚持生命周期和养老风险管理要求,避免短期理财产品混淆养老属性。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民间资本支持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5月9日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三大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充裕的资金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大约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能够支持必要的投入。同时,中国经常账户盈余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外汇来源。再者,中国的储蓄率较高,国内储蓄大约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只靠政府和多边机构的资金是不够的,需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发达国家利率很低并且风险较大,可以引入一些主权基金和退休基金,并给予其风险回报的保障。他建议,可以推动这些资金进入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项目,同时在投入和回报环节给予民间资本优先权。

创新是要转型而非转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5月5日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发表演讲指出——

目前市场之所以流传“企业如果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这种悖论,是因为企业对转型存在错误理解。企业家把“转型”错误理解成“转行”,转型不等于转行,转型能够让企业闯出一条生路,但转行确实找死。因为当企业转行到一个全新的行业,没有行业经验,没有客户基础,没有团队,不熟悉监管团队,不是找死吗?转行是以己之短击人之长,恰恰是用自身的短处在跟行业中已经建立起优势地位的企业进行竞争。转型往往要求企业在熟悉的环境中思考如何改变现状,求得生路。只有在一个行业专注地去经营,长期耕耘和积累,企业才能发现所在行业的痛点,发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中国必须转向“效率型”增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5月5日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发表演讲指出——

可以把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划为两类增长模式,第一类是“数量型增长模式”,单纯地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来驱动经济的增长;第二类是“效率型增长”,投入同等数量的资本和劳动,效率更高意味着能获得产出的提高。不断下降的GDP增长率印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属于“数量型增长”而非“效率型增长”。中国经济处在一个转折点上,我们已经从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转向供给侧实际上就是转向“效率型增长”。

雄安可探索三级土地和房地产管理模式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发文指出——

雄安新区不应成为深圳或浦东第二,而应该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方面积极探索,成为创新的标杆。政府可探索三级土地和房地产管理模式。具体而言,政府可持有房地产物业,将其出租给持居住证的居民。政府还可以建造“小产权”房卖给雄安居民。此外,雄安的物业也可完全向市场开放,但其前提也是提供给具有雄安长期居住证的人员。通过这三种方式,让土地的使用能够长期支持本地的经济发展,避免房地产沦为投资和投机的工具,也为地方财政提供长期的财源。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人民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