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能竞赛及其训练模式改革探讨

2017-07-07 20:15伍小建
职业·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

摘 要:有些学校片面追求技能竞赛成绩,引发了一些问题,不利于全体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本文提出,学校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搞好全员培训,向世界技能大赛看齐,改变竞赛选拔模式、命题方向和考核内容,加强校企合作,才能惠及大众,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控技能竞赛 职业教育 改革

2013年,德国在其本土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竞赛中只拿到一块金牌。笔者后来在德国图林根州罗尔-克罗斯特职业培训和工艺技术中心学习期间与德国朋友谈起这件事。他们说:“我们拿到金牌少,是因为我们没有为竞赛而进行特别的强化训练。”德国人循规蹈矩,只把竞赛看做是检阅技能水平的一种手段,不为竞赛而竞赛。但有谁会因为他们拿的金牌少而否认他们的整体技能水平、否认他们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就呢?我们应当反思:职业技能竞赛金牌数量能代表职业教育水平吗?技能竞赛应该怎么搞?

一、数控技能竞赛存在的误区和偏差

毋庸置疑,我们国内职业技能竞赛在选拔和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激发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热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人片面强调“普教看高考、职教看竞赛”;有些学校为金牌而赛,重视尖子培养,忽视全员训练,把大量资源集中起来培养少数精英参赛,让备战竞赛与日常教学各行其道,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些准备参加数控技能竞赛的学校通常在省级大赛前一年至一年半就挑选出若干技能较好的学生,采用“题海战术”,每天加班加点进行实操、理论和软件等方面的高强度训练。按“优胜劣汰”原则剩下最强者参赛。

每位选手从开始强化训练到参赛,实习材料消耗非常大,每人一年耗材2万元左右,是普通学生的几十倍。

各校训练和竞赛大部分采用价格昂贵的高性能刀具,不少是进口的。因过分强调完成速度,不少选手经常超负荷切削,刀具损耗很快。比如,使用400元一支的DHF12mm硬质合金立铣刀粗铣45钢,有些选手采取的切削用量为:转速800~1000r/mim、

吃刀深度5~8mm、走刀速度600~800mm/min。远远超出了正常范畴,因此刀具寿命是正常使用的1/5~1/10。有时还会出现撞刀等意外事故。数控车最容易撞坏 的是切槽刀。各校常用以色列切槽刀把GHDL20-3(单价890元)和相应的切槽刀片GIP3.00E-0.20 IC908(单价180元)。刀片一撞就报废,刀把也很容易一齐损坏。正常损耗和非正常损耗加起来,每个选手一年刀具费用不低于一万元。

还要为每位选手购置各种规格的外径千分尺、内测千分尺、数显游标卡尺、深度千分尺、叶片千分尺、螺纹中径千分尺等量具。有些学校还为选手配置了分辨率达1μm的日本三丰数显外径千分尺(仅此一套4把就需人民币1.6万元)。单配置量具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一些高精度量具很少拿出来用在普通学生的正常教学中。

目前国内数控技能竞赛与世界技能竞赛对比,区别如下表。

世技赛加工零件数量不多,但质量要求高;不仅注重零件加工质量,还严格考核安全生产和操作规范。而国内竞赛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国内竞赛实操工作量远比世赛大。虽然参赛选手普遍经历了长时间强化训练,不少人还有丰富的竞赛经验,但大部分人仍然无法在给定时间内完成。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速度的比拼。于是国内数控技能竞赛出现了如下问题。

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不少选手在切削加工中采用远远超出正常范畴的切削用量。超负荷切削不仅大大缩短了刀具使用寿命,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机床精度。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做法在企业生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而竞赛规则对此没有严格限制,选手只要不出事故就没事。

为了以快取胜,有些选手铤而走险。笔者作为广东省数控技能竞赛裁判之一,曾经目睹了两起严重事故:在2012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广东省选拔赛中,有位选手采用高转速、大进给量切槽,致使工件从夹爪中飞出,撞向机床防护门玻璃。玻璃碎裂迸射,幸亏没伤到人。在20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广东省选拔赛中,有位选手为了省时间做其他工作,按下启动按钮后不看刀具运行情况就马上走开,因而未发现自己在CAXA软件中设错了工件原点,结果刀具快速撞向卡盘,把卡盘和法兰盘都撞裂了!虽然竞赛规则对出事故者采取扣分和责令赔偿损失的措施,却阻止不了有些选手为了成绩而孤注一掷的冒险行为。

二、数控技能竞赛及其训练模式改革措施

职业技能竞赛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出了一些偏差和纰漏。为了让数控技能竞赛更健康地发展,更好地成为提升大众技能的助力器,必须对竞赛及其训练模式进行改革。

1.明确竞赛目的,认真搞好全员培训和校本比赛

社会各界都必须明确技能竞赛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走出“職教看大赛”的误区,遏止“急功近利争金牌、忽视大众培尖子”的行为倾向,共同把关注大赛金牌的目光转移到全员培训上来。

各个学校都应正确处理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脱离了日常教学,技能竞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把技能竞赛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搞好校本比赛。要扎扎实实搞好全体学生的技能训练,注重教师的技能提升,每学期都分别举行学生组、教师组的技能竞赛。学校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与竞赛氛围,促使全体师生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2.让技能竞赛更加规范、严谨和透明

(1)数控技能竞赛应明确规定比什么、怎么比。过去不少竞赛都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近年来有了一些改变,比如:有些省、市竞赛由每个参赛单位各出一套实操题,然后由各单位投票或抽签决定竞赛用哪套题。但因组委会没有明确规定出题方向与技术要求,各参赛单位都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内容来出题,难免失之偏颇。组委会应当按照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出题方向与技术要求,将考核目标和评分标准细化,以免竞赛题五花八门、杂乱无章。

(2)数控技能竞赛应向世技赛看齐。要突出工件质量、安全生产和操作规范,舍弃不切合生产实际的巨大实操工作量。要提高检测水平,尽可能使用先进的三坐标测量机和粗糙度仪检测工件,减少主观性强的手工检测。赛场应设置全方位、全覆盖的录像监控,既能避免人工监控的失误与疏漏,又能把优秀选手的操作过程拍录下来,赛后作为资源供大家共享,达到交流技术、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增强竞赛的影响力。也应效仿世赛的做法,在不影响竞赛的情况下允许群众分批进入赛场观摩。

3.改变竞赛组织方法和选拔模式

尽量扩大省、市技能竞赛规模,让更多人参加竞赛。若竞赛设备数量不足,则延长赛程,分设预赛和决赛。参加市级竞赛的选手不能事先由参赛单位直接指定,而应该由组委会在赛前5~10天从各学校相关专业二年级以上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若时机尚未成熟,则允许各参赛单位事先剔除少量学生(不超过总人数的10%)。这样几乎人人都有机会参赛,但又无法事先知道谁参赛,从而迫使各学校平时认真抓好全员培训。各市竞赛结束后,按照省赛组委会分配给各市的名额派优胜者参加省赛。

4.加强校企合作

应由行业协会指导各级技能竞赛,邀请企业专家加入竞赛命题组,使竞赛命题更切合企业生产实际,从而促进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學质量。并想方设法吸引更多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参赛,改变目前大多数竞赛选手来自学校的状况(目前“职工组”选手也大部分是学校或校办工厂的职工),让更多企业选手与学校选手同台竞技,共同提高。

目前各校在数控技能竞赛训练中材料和刀具消耗费用很大,如果学校与企业合作,让学校为企业加工产品,就能实现“双赢”。笔者学校与企业合作,组织师生利用学校设备为企业加工产品,先后为柳菱宏通实业公司、鸿荣机械厂等企业加工摩托车主副轴、离心泵叶轮、变速器箱体、挖掘机零件等产品,保证产品合格率不低于99.5%,既提高了自身技能,又节省了训练耗材,而且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此外,我们还分期、分批派师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习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等,不断提高师生技能水平。

三、小结

我们既不能否认技能竞赛的重要作用,又不能忽视技能竞赛中的存在问题。应改革竞赛及其训练模式,纠正竞赛中的偏差和误区,让其返璞归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小建.数控技能竞赛现状反思与对策[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4.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R].人社部发〔2011〕109号.

[3]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R].粤府办〔2011〕39号.

(作者单位:梅州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