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7-07-07 21:48王晓晶
职业·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教学质量

王晓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转型的必然需求,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笔者所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又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这套机制急需更新、健全和完善。

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现有基础

笔者所在学校建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由教学副校长、高年级专业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教学进行顶层宏观把控、监督和指导。有教学检查督导组,通过推门听课、教学运行环节督查、教学文件落实执行、教学信息员实时反馈,对教学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室、学生三级教学评估制度,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年度组织校对室教学考核。具有较为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借鉴职业技能大赛评价标准,制定了各学科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做到衔接统一,积极开展基于护士资格考试教学的改革,在日常教学中贯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考核中加强实施干预及判断实施结果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设有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实行《班级德育量化考核办法》《班级智育量化考评办法》《班级体育卫生考评办法》,从德智体三方面对班级进行考核。建立有毕业生跟踪调查体系,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及岗位适应情况调查,定期深入医院(药企)调研,及時调整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岗位需求。

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意见》(教职成[2015] 6号),在现有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学校应重点做好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落实;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信息平台,凸显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师资保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三、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建设内容

1.建立工学结合专门领导机构

应建立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门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医院(药企)双方人员组成,共同对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专业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应建立负责全校工学结合管理与服务的专门机构,选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工学结合”中与医院(药企)日常事务的沟通协调及学生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

2.健全工学结合管理制度

开展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建设。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医、护、药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修订完善笔者学校《制定课程标准原则意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借鉴、引入医、护、药岗位规范,制订完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探索弹性学制,一学年三学期或四学期,把专业课和基础课学习与工作在这几个学期内交替进行。可根据学生需求,制定新的作息制度,将某些课程放在双休日或晚间。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分管理制度,以利于教学过程开放化。比如实行完全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不受学制限制,修满规定下限学分,就可毕业。加强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把现有课程制作成视频课件,供学生网上学习。建立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实现网上指导、讨论、作业、答疑、批改。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形式,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工学结合中各方的管理职责,制定管理工作规范,健全学生实践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以宿舍或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基层化管理,推行教师并期管理制度,学生临床实践期间、教师同时进行临床实践兼任学生日常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建立入学专业教育制度,让学生入学伊始就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职业前景,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完善医护礼仪大赛制度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定期回校宣讲制度,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注重学生心理教育体制建设,完善心理教育机构、从企业文化和制度 、职场人际和心态等方面设置心理培训课程,引导学生对职场的理智认识 。在班级设置心理委员、企业心理通讯员,及时反馈处理学生心理危机。

3.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围绕医、护、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建设工学结合特色专业建设及评价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实训教师及专业带头人资质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等。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预警和预案制度。建立立体、全方位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括由学生代表、毕业生组成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由学校教师及企业(医院)带教教师组成的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由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及医院护理部、科教科组成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信息反馈子系统,由教学专家或行业业内专家组成督导人员信息反馈子系统。通过各子系统,全面、快速、准确地反馈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信息和状态,对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预评估,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质量信息平台,完善信息发布机制,进一步实现网上教学信息发布、网上评教、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学校网站设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平台,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提供畅通的渠道。健全《教师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尤其是完善细化实践性教学事故等级认定,确保学生实践的安全。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利用学校网站、校园局域网、校报等不同渠道发布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及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4.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制定教师教育培训5年规划及年度推进计划 ,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与医院(药企)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实行新进专业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制度。建立教师的业绩考核、工作计量和津贴分配制度,教师到医院(药企)实践的业绩可纳入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工作量核定及津贴分配应适当高于校内教学,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工学结合实践的积极性。建立“双师型”职称评审优先制度,把具备“双师”素质要素列为专业课教师申报参评相应教师职称的重要条件。鼓励教师根据工学结合的需要,申报参评合作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职务任职资格,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评。

(作者单位:阳泉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教学质量
盐工学人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