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交流技巧

2017-07-07 18:26张涛
职业·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后进生师生关系事情

张涛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经常听到班主任说的话就是“学生越来越差了”“学生越来越难管理了”。这也必然让我们的班主任管理从最初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慢慢向着学生心理管理方面靠拢,心理学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交流的技巧很重要。那么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应当如何利用好交流的技巧呢?

一、交流要建立必要的信任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相对和谐、相互信任的关系。很多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交流是“审问”和“挤牙膏”式的。首先应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重点要放在日常,在日常的管理中班主任不要忽视表扬的作用,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采纳学生的意见,多正面肯定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发挥正向刺激的作用。在常规的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班主任常常批评和惩罚学生,班主任其实是处于被动地位,而表扬和肯定较多的班主任往往更多的是处于主动地位。因为表扬和肯定需要班主任自己去观察、了解、发现,越是频繁的接触,教师越容易发现学生的长处。

二、正确的倾听比指责效果更好

在常规管理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必不可少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很多班主任最怕这一类的小事发生,因为有时候处理不好反而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遇到这类事情时,班主任要学会倾听,通过倾听来了解学生的内心,找到事情的起因。有班主任认为倾听就是听听学生讲述,然后简单地加以判断,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然会有什么结果,往往这样的倾听,很难深入。在倾听过程中要彼此尊重,也就意味着班主任对学生所倾诉的事情要真诚、要能够接纳,当然班主任可能也会遇到一些认为道德上不能接受的事情,班主任千万不要草率地下结论、贴标签,进行判断,而是要相信他做这些事情一定有他的理由,这样就可以把事情抛开,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惩罚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标。

三、适当地引导和肯定比直接下结果效果好

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当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商量的时候,很少有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大部分的时间会成为教师自己的发言,商量最终变成了发布命令。作为班主任应更多地不是发布命令,而是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只有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或者自己做出来的事情才是他自己的。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要减少指导性的意见,而多一些建议,由此引发学生思考而非等待答案,并且适时加以肯定、鼓励,这样班级的氛围就会向着良性发展。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批评的是事情而非人

班主任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就是批评,在常规管理中有的班主任是一批到底,靠批评来进行管理。最后我们不难发现,在严厉的批评下,班级的外在秩序井然,但是内部矛盾重重,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班主任应当如何进行有效的批评呢?班主任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思维意识:对任何学生,批评的只是学生的违纪行为,而非学生本人,在批评中不要掺杂人为因素,更不能泛化到认为学生什么都不好,什么都有问题。这样学生能够正确接受,并且能够找到需要改正的地方,师生之间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五、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不要吝啬表扬

班主任的另一大法宝是表扬,一提到表扬大部分班主任脑子里会反映出班长、学习委员等等,估计很少有人会反映出班级里的后进生,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真的一无是处还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呢?其实这就是对学生印象泛化的结果,所有的好事情肯定往印象好的学生身上想,所有的坏事都往后进生身上想。而班级中真正需要我们去表扬和肯定的恰恰正是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班主任的基本功首先就是要能够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发现学生的进步,一旦发现,及时地表扬、肯定,帮助學生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促进学生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管理头绪很繁琐,正确地交流可以让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任何事情,从而促进班级的管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无锡技师学院(立信中专)]

猜你喜欢
后进生师生关系事情
如何对待后进生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好事情